APP下载

垃圾渗滤液MBR+NF浓缩液全量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2020-09-02

能源与环境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量浓缩液水溶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我国绝大多数垃圾渗滤液厂采用了两级A/O+超滤(UF)+纳滤(NF)为主体的典型工艺,在已建成的300多座渗滤液处理工程中,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组合工艺约占 90%[1]。该工艺虽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简便、经济合理等优点,但在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约占渗滤液体积13%~25%的MBR+NF浓缩液[2]。MBR+NF浓缩液量大,水质复杂,污染性大,如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该组合工艺在环境的可持续性和技术经济的先进合理性上的不足,主要于MBR+NF浓缩液的难以处理。当前,MBR+NF浓缩液处理方法有回灌、高级氧化技术、蒸发、回喷焚烧炉以及用于飞灰增湿等[3]。虽然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能解决浓缩液的燃眉之急,但存在副作用大、效率低、能耗高、操作复杂、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难于进行市场的推广应用。

针对MBR+NF浓缩液水质特性主要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和无机盐,且有机物中60%~80%为腐植酸,因此可从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结合角度来解决MBR+NF浓缩液污染控制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该技术路线可行[4],但实际应用工程案例还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渗滤液MBR+NF浓缩液全量处理二级超滤(UF)+纳滤(NF)工艺,考察该工艺在工程化应用中的有效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最终解决MBR+NF浓缩液的污染控制问题、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可持续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1 项目概况

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日处理量可达1 400 t,产生渗滤液约200 t/d,采用UASB+两级A/O+UF+NF处理工艺,NF的回收率约为85%,因此产生MBR+NF浓缩液约30 t/d。MBR+NF浓缩液具体水质指标见表1。采用二级UF+NF工艺进行MBR+NF浓缩液全量处理耦合腐植酸资源回收,该技术已形成成套装备,于2019年3月份开始进场安装建成,2020年4月份投入试运行,2020年6月份正式生产运行。

2 工艺流程及运行效果

2.1 工艺流程

该工程所采用二级UF+NF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渗滤液处理站中产生的MBR+NF浓缩液自流至调节桶中,然后通过进液泵进入一级UF进料桶,并调节pH至6.1~6.4;系统完成pH调整后,进料泵将MBR+NF浓缩液泵入一级UF系统,并通过阀门将系统调至适合的浓缩倍数,有机物和无机盐得到有效分离,经过一级UF分离后得到一级UF截留液和透过液,分别进入到二级UF进料桶和NF进料桶;NF进料泵将一级UF透过液泵入NF系统,有机物几乎全部截留,NF透过液与渗滤液厂NF出水混合后一起达标排放;一级UF截留液泵入二级UF系统,经过分离浓缩得到最终浓缩液中腐植酸含量可达《含腐植酸水溶肥料》30 g/L标准,再经增补氮、磷、钾这些元素即得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表1 MBR+NF浓缩液水质

2.2 运行效果

2.2.1 有效性

MBR+NF浓缩液经一级UF约9倍浓缩得到一级UF截留液,再经过二级UF约10倍浓缩得到最终浓缩液。最终浓缩液中腐植酸含量满足《含腐植酸水溶肥料》30 g/L的标准限值,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增补氮、磷、钾元素后,产品可全面符合《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各项指标要求,各指标数值详见表2。

表2 最终浓缩液制备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指标数值

NF系统经过4.5倍浓缩得到NF截留液和NF透过液,NF透过液水质如表3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NF透过液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中排放标准限值,可以与渗滤液MBR+NF工艺处理出水混合后达标排放。

表3 NF透过液水质

脱盐率是表征膜对无机盐截留效果的重要指标,工程上为了检测的简便性,可用电导率变化率来表征膜系统的脱盐效果(R),其计算公式为:R=(P0~Pf)×100%/P0(P0表示进水电导率,Pf表示出水电导率)。图2为5月至8月随机抽取的12批水样的脱盐率,由图可知,脱盐率整体在15%~25%之间波动,处在较低的水平,说明系统透盐率高,有机物和无机盐分离效果较好。

2.2.2 稳定性

图3表示二级UF+NF系统进水和出水COD的变化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进水(MBR+NF浓缩液)COD浓度在2 500~3 500 mg/L范围内浮动,出水(NF透过液)COD维持在40~80 mg/L之间,低于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COD排放限值 (100 mg/L)。表明该工艺应用于垃圾渗滤液MBR+NF浓缩液效果稳定,出水可以达标。

图4表示两级UF+NF系统最终浓缩液UV254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最终浓缩液UV254总体维持在692~1 200的范围内,根据COD与UV254得换算公式:

可知最终浓缩液COD浓度约在65 485~111 855 mg/L之间,其中腐植酸占比约70.9%,由算式腐植酸质量浓度和COD浓度关系式Cm=0.77 Cc[5]可得最终浓缩液腐植酸含量约为40.9~61.0 g/L,满足《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中30 g/L的浓度要求,表明二级UF系统对有机物截留有较好的稳定性。

2.3 经济初步分析

本工程设计规模30 t/d,工程投资总额约300万元。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电费、药剂费、维修费等。

(1)人工费。现场运营采用轮班制,早班2人,中班1人,晚班1人,共计4人。每人月工资5000元,则每年人工费支出24万元,则处理每吨水人工费用22.2元。

(2)电费。膜系统总装机容量约27 kW,日均用电量约为390度,电费0.8元/度,则每吨水动力消耗为10.4元。

(3)药剂费。包括:一级UF调节pH所需的工业盐酸,NF系统所需的阻垢剂,药洗所需的工业盐酸和烧碱。一级UF调节pH所需的工业盐酸约为1 L/m3,工业盐酸每吨700元,则每吨所需盐酸费用为0.7元;NF系统阻垢剂用量为20 mg/L,每升阻垢剂约为32元,则每吨水所需阻垢剂费用为0.64元;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可知,膜系统约45天进行1次药洗,分别进行酸洗和碱洗,用量较小,可忽略不计。故每吨水总药剂费用为1.34元。

(4)折旧费。膜更换周期为2年,折算为吨水处理费为15.7元,其它设备更换周期为6年,折算为吨水处理费为40.4元,故每吨水折旧费为56.1元。

(5)维修费。每年维修费用约为4万元,折算为吨水处理费约为3.65元。

目前,有一定工程应用且效果良好的MBR+NF浓缩液处理工艺主要有浸没燃烧蒸发、机械蒸汽再浓缩和二级UF+NF等有限的几种技术。表4列出了3种不同MBR+NF浓缩液处理工艺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二级UF+NF工艺无论是投资成本还是运行成本都明显低于其它2种技术。

3 结论

目前,研发的MBR+NF浓缩液处理技术种类很多,但具有工程案例的成功应用则较少。因此,选用一种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且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工艺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二级UF+NF全量处理耦合腐植酸资源回收技术从工艺的有效性、稳定性、经济性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考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可实现MBR+NF浓缩液全量达标处理,还可提取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从而全面消除MBR+NF浓缩液污染问题。

表4 现有工艺经济性比较

猜你喜欢

全量浓缩液水溶
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
中药醇沉前浓缩液质控指标的完善及标准建立——以党参醇沉为例
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多元水溶肥对制种玉米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生根提苗就用碧邦有机多肽氮水溶肥
太阳能技术在膜浓缩液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注意施肥新方向
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处理工艺探讨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
黑豆豆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