谊关桑梓:盛宣怀与清末常州慈善救疗事业*
2020-09-02应焕强陈磊
◎应焕强 陈磊
(1.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江苏常州213003;2.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江苏常州 213001)
提 要:盛宣怀是清末著名政治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他对家乡常州公益事业贡献甚丰,捐资在家乡创办义庄、栖流所等慈善机构。以往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和绅商善行义举的研究鲜有关注资助者对公益组织的监管。该文以盛宣怀档案资料为中心,考察盛宣怀对家乡灾赈及慈善机构常州栖流所的经营管理。
盛宣怀(1844—1916),本籍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长期为官,履历丰富。曾任清政府招商局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在上海开办中国通商银行,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担任邮传部大臣。此外他热心慈善,多有义举,特别是在清末对家乡常州的慈善救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清末常州水灾频发与盛宣怀筹谋指导赈灾
清朝末年,家乡常州灾害频发,盛宣怀联络地方官绅、富商捐资赈灾。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季,常州遭逢水患,“江潮漫溢武进江阴,沿江田亩二百里内一片汪洋,死者无算。逃出者亦枵腹露立,生机已尽”[1]。乡绅自发向灾民派发面饼,开设粥厂。不久,“武进沿江一带圩岸尽破,死者无算,逃封者亦生机已尽”“红帮头目李炳泉党羽甚多,至圩塘、魏村一带,啸聚难民,欲图起事”。[2]一时间洪灾造成常州地方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社会危机潜伏。常州进士恽毓鼎向盛宣怀述说家乡灾情,地方绅商吁请盛宣怀在上海等地劝募、向督抚请求拨付钱粮,用以筑圩、赈米、施粥。盛宣怀立即响应,一边向在籍绅商劝捐,一边向江苏巡抚献策,恳求省府创助常州绅民赈灾,“修筑堤圩,保卫田亩,不特救人,且于钱粮有益”[3]。后江苏抚藩饬令武进、阳湖两县“筹款抚恤,并允拨款,刻又派委往勘武邑谐委勘禀亦到,惟救灾宜急不宜迟,拟先将上年省中买存积谷酌拨二千石。由县派船来苏装运,拨钱二千串,备修圩,以工代振之用。”[4]以工代赈,建设地方公共工程,一方面有利于灾后重建,另一方面也便于官府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灾情持续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半年。淫雨为灾,收成歉薄,常州粮价奇昂,民人不堪米谷税厘。盛宣怀奏请截留漕粮平抑灾区粮价、免除江南江北粮食税费。但由于江南输运北京的漕粮,应付京城所需并无富余。盛宣怀“改议借漕还漕,俟奉准院司当有通饬。沪市价逾八元,公拟机碾次白定价六元,官绅另捐一元存银行,购新补运,有余退还,不足捐补,武阳能否照办候示。”[5]除了建议常州官府商购米粮赈灾,盛宣怀还向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调拨漕粮。刘坤一答应向常州出借漕粮1万石,余存5万石外分拨上海、江宁(今南京)。盛宣怀对出借数量不满,进一步向刘坤一交涉。他提出江南赈灾惯例,即“苏属正漕,以截留折价十万弥补之外,尚欠数万,至今未交”,又虑及“将来若由州县还米,诚恐岁歉价昂,或有事故,追赔为难”,为保障地方权益,提议“各县备价具领”“拟核减愿领者先行缴价五元五角,并缴预备捐赔洋五角”“如岁歉价昂不敷则捐赔有余,则仅数归公,以备拨振”“商局发米,当以缴价先后为准,发完即止”。此外,盛宣怀救灾心切,“责成招商局会同商务会所买还起运,以重根本”[6]。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季,江苏徐、淮、海及宁、扬、常、镇和安徽普遍爆发洪涝灾害。“苏属坛、溧、宜、荆(即清代常州府荆溪县,今属宜兴)及阳湖、芙蓉圩灾甚重”[7],江北灾民“均食杂草,鸠形鹄面”[8]。易子析骸,饿毙无算。盛宣怀根据过往帮助多个省份赈灾的经验,指出“从前各省荒灾无此惨状,饿伤胃,草有毒,开春必有大疫”[9]。迅速多方筹款,邀集上海绅董募捐,邻近省份的官绅也义赈支援、慷慨捐金。其又向银行借垫,访查贫困人户,按人口数目派发钱粮。“随查随放,可救垂毙。”[10]寒冬将至,若不能及时开办粥厂,“灾黎四出流离失所,风餐露宿,惨不忍睹”“劝谕回藉就振。饥民以回家仍要饿毙均不肯回”[11],匪类混杂及火烛瘟疫堪虞,粮食购运极难,社会混乱不堪。盛宣怀向两江总督端方表达不满,委婉批评地方官员办赈不尽得法,认为他们的官僚作风致使赈灾不力。义赈的绅董未能赶抵灾区,清廷拨付的救灾银两耗尽,一时又未获准截留漕粮,事态恶化,盛宣怀为此殚精竭虑。江苏巡抚陈夔龙认为“本籍认真放振[赈]以治其本,在要冲妥为留养以治其标”[12],即督促官府就地发放赈灾物资,稳控社会秩序,以免造成流民现象。清廷此前颁令停止既往出卖官位用以赈灾的官捐,官赈物资仅为截留的漕粮及公开募捐所得米粮。救灾钱款因之仍有巨大缺口。盛宣怀上奏请求清政府拨款150万两,“数百万嗷嗷待毙之灾黎可离生全,而土匪、会匪亦可勿虞勾结为患,实于大局攸关”[13]。盛宣怀又请求两江总督酌量拨助江南展捐。此外,“无论何省被灾,江苏莫不首助义振[赈]巨款。今江苏奇灾,虽不求报,但非集腋何能成裘?”[14]盛宣怀向督抚提议向其他省份将军、督抚求援,印制义赈捐册发往各地募捐。
《愚斋存稿》书影
为使赈济款项以各种形式最终分派到灾民手中,盛宣怀筹划精详。在华外国官商参与赈灾,前赴灾区派发钱粮。盛宣怀提出“洋捐亦归华董查放,洋员只能在旁看视,与华员妥酌,故能相安无事。否则教士厚恤教民,而教外之人必多不服,好事反成歹事”[15]。他密切注意灾区银钱比价波动,官赈、义赈、洋赈积聚的银两需要兑换成铜钱。荒年小额铜钱成为灾区的硬通货,清廷限制铸造铜元,钱币供应紧张,造成灾区“钱少而贵”[16]。盛宣怀奏请允准向南京铸币局每两易1700铜元。盛宣怀深知举办官赈中官员“无弊不作”[17],严防各级官员贪污、克扣、截留。所有义赈收支各款掣发收条、登报。巡抚陈夔龙赞扬盛宣怀,认为“官振[赈]款有限制,又无许多贤员,全仗义振,补其不逮”。[18]陈夔龙带头捐2000两,分赈江南、江北,倡议“其各署局有差人员按一成扣薪助振[赈]”[19],陈夔龙更是将省府先行垫付的1万两银钱汇到上海盛处,交由盛兑换成散钱寄送灾区,让灾区尽快落实放赈。陈夔龙又签发公文,任命丹徒、阳湖、无锡三县的总董为委员,以此鼓舞他们实力赈济灾民。至该年冬月初,义赈筹得30万两。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上奏褒扬:“上年江南各属被水成灾,先后筹办赈粜……金坛、溧阳两县,查户散钱;金坛并修城浚河,以工代振;常熟、昭文、丹徒、丹阳、阳湖、无锡六县或放钱洋,或放米谷,或办贴贫;震泽、武进、江阴、靖江四县续报低区被淹,亦饬令苏藩司一体拨款查户振[赈]抚……常、镇一带,各圩沙由商约大臣吕海寰、盛宣怀分遣得力员绅,广办义赈。”[20]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亦奏称“此次办振[赈],统照义振[赈]办法,绅董经放印委监视,不假胥吏之手。”[21]冬春两赈,“实由驻沪商约大臣吕海寰、盛宣怀主持公义,极力提倡所致”。[22]其时常州府属武进存谷16100余石,阳湖存谷11600余石,系民捐绅办,由武进县商务分会倡议各业按等分别捐纳。
二、常州栖流所的创办与盛宣怀的社会公益服务
武进龙溪盛氏,乃政治世家,在地方多有义举,享有声望。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常州武进惨遭兵燹,多处善堂被毁。战事结束后,“元气未复,室家多艰,于是莠民浇俗,各乡间往往有抢孀溺女之事”[23]。光绪初年,盛宣怀父亲盛康与地方富绅共同捐资创办慈善医疗机构长年医局。盛宣怀秉承家族善行,发起创设常州栖流所、普济堂,收留难民,此举得到家乡绅商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捐资。光绪二十四年(1898),栖流所正式开设,所址位于三堡街。栖流所厅堂悬挂关帝圣像和楹联,预先定做的100条棉被、100副棉袄裤、100顶毡帽备存所内。
常州栖流所设置严谨而透明的治理运营架构。成立之初设督办总办会,其中,宣统二年(1910)在任的督办绅董为盛宣怀、盛春颐、顾汝昌,会办绅董为庄殿华、朱景祥,盛宣怀的侄儿盛尚颐、侄孙盛炳元及盛毓琳参与栖流所日常账目的记录和呈送。栖流所日常开销和收入账目,按月亲自呈送账册以备稽查。现存最早的一部《收支四柱清册》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栖流所的账册,对于各界的捐助,栖流所征信录逐一记载。《收支四柱清册》亦供绅董、捐赠者阅览与审查。
栖流所日常营运经费仰赖地方官府、绅衿、工商人士的资助。常州绅商不时向栖流所捐输银钱。常州府常年捐款资助栖流所,并把其纳入官府财政支出常例。常州府知府王步瀛到任后每个季度都向栖流所捐款,颇受赞誉。武进阳湖县衙亦拨付恤孤银、粮米,供救助孤寡贫民、哺养婴孩。街市各家典当行、商铺自发捐款。钱庄存款利息收入、盛氏田庄的部分田租收入供常州、武阳两邑的栖流所开支。为了拓展营运经费来源,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向栖流所支付股息钱款。厂方还开设“汉冶萍常州亦济典”,捐出部分官府存银所获利润收入。尽管社会各界的小额捐资频繁,栖流所经费来源并不稳定,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起,栖流所的财务赤字状况长期存在。栖流所曾尝试节省开销、筹助款项,培训留养人员营生技能等。盛宣怀侄孙盛毓琳的书函称,栖流所入不敷出,倚赖房产田业的租息、庄息、捐款,“常年善举恐难以持久”,留养的老民“每日坐食无所视事,养成废民惰民”,建议参照西方国家善堂组织,开源节流,平衡收支,并开办习艺所,“教授各种工艺,取其值,归入公家补助常年经费,洵属良法”。[24]
虽然经费捉襟见肘,但栖流所坚持社会公益服务。一是不惜工本资助患病流民诊治、留足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遇有所内流民患病,派轿夫接送医生往来看诊。长期雇佣2名医生给社会贫病人士疗疾。栖流所除承担医费外,还支付药资,安排人手依据医生开出的药方为流民煎药。栖流所为应对暑热天气多发的疫症,备置了开窍通闭、祛暑解毒的剂痧药、卧龙丹、行军散;为了应对夏季感寒受湿导致的腹痛吐泻,栖流所购入十匣有温中散寒功效的纯阳正气丸。二是依从礼俗,适当营造所内节庆气氛。“以口合米,有盈无绌。”[25]栖流所每日点算人口,安排伙食供应。遇着年节略加改善,日常的伙食有腌萝卜干、白籼米饭(粥)、时鲜菜蔬等。农历新年时,置办年酒、年面和元宵,栖流所管理人员用的旱烟、茶叶茶芯茶末亦从公用经费支取。关帝诞辰日燃香烛,放鞭炮,供果菜。中元节延请僧人放焰口、设祭、摆香烛、供菜,端午节赏,腊八粥菜。三是收容流民,协助烟民戒绝鸦片烟。为了照顾流民生活起居,栖流所雇请人力煮饭、分食、剃头、铺席、洗翻棉被、洗号舍短衫裤、院舍清洁、夜间查看号舍、医病、煎药。及至身故后所用棺材和抬埋土工,栖流所一体包办。栖流所开办戒烟馆,帮助烟民戒烟,延聘医家给吸食鸦片的病患诊治瘾症,并给就诊人士配发参桂戒烟丸。最多一次的账单载明单月给药多达217银两。游走的烟民愿意戒烟,栖流所则留养,流民来去自由。总之,“生给衣食,疾病给药,死亡施棺葬”[26]。
三、结 语
盛宣怀善用政治手段寻得支持,劝募灾赈资金,防范官府施赈之弊;出于公义,不避官场之忌,多次参与家乡常州的水患灾赈,卓有成效;坚持财务公开,派员监督放赈;施行以工代赈,助人自助,以免灾民流离失所,或是转为惰民;联合绅商筹资兴办栖流所等各类救助机构,依靠族人管理;严谨务实,注意了解栖流所日常营运情形,督查收支账目。后因时局变化,逐步调整栖流所管治方略,诸如设立戒烟馆、给流民提供适应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盛宣怀为常州公益事业贡献甚丰,凸显情关桑梓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