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社团的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9-02张丽
张 丽
基于体育社团的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 丽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甘肃 兰州 730070)
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弱、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但按照目前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合理使用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及体育社团就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不二选择。文章以此为背景,结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体育“第二课堂”运行模式,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体育社团;第二课堂;高职;体育教育
体育社团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形成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为了追求共同的目标、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按照各个学院相关的管理制度自主开展各项活动。体育运动类社团是高职院校社团组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2005 年,共青团和教育部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扶持帮助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在大学校园积极开展活动”。体育社团既可以是体育课的有效延伸,也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进而实现终身体育习惯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自身的监督管理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样不但有效增进了学生内在的身心健康基础,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对建成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也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是指在正常教学计划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是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就对高职院校建设第二课堂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也包含在其中。
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由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体现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连续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依靠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课堂教学时间,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明显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体育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怎样有效体现体育“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表1 近三年学院一年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分析
年优良及格不及格平均分 20160.18%6.1%79.3%14.3%68.5 20170.13%4.6%78.7%16.6%67.3 20180.07%2.6%72.6%24.6%65.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尴尬局面:在学校体育教师人数配备普遍不足、场地器材有限的前提下,教师不仅要弥补学生在中学时期因缺乏体育锻炼而身体体能普遍较差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还要负责激发和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将学生从手机、网络游戏中“拉回”运动场。学校要达到以上目标,仅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实现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高校体育教育第二课堂则成为当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首要选择。本研究以此为背景,结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体育“第二课堂”运行模式,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1 现状调查
1.1 开展现状
目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体育社团共有 11个,主要包括篮球社团、足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排球社团、羽毛球社团、自行车社团、轮滑社团、跆拳道社团、武术社团、锅庄舞社团、街舞社团。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所包含的项目内容较广,范围也相对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理论上应该可以满足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图1可以看出,一年级新生对体育社团,在刚入校时不论是参与人数还是参加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后期的参与持续性明显下降很多,相反二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虽然没有一年级高,但在持续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年级新生对于参与社团主要是一时新鲜或随大流的态度,过了新鲜期之后往往就会对参加活动失去兴趣,进而发展成可有可无,直至最后不了了之;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社团组织的活动相对单一,训练内容枯燥,训练不系统、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对外交流机会少等原因而不再参与社团;反观二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除了对这项运动的真正热爱,还因为通过长期有规律且系统的练习已经慢慢养成了运动的习惯,会自觉自愿、甚至积极主动去参与,参与运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对于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有非常积极有利的影响。
图1 体育社团中不同年级学生参与人数、积极性、持续性比例
1.2 社团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社团活动开展时间及次数主要由各社团自主决定,学院主管部门很少干预,所以各社团开展活动时间及次数差距较大,参与人数也参差不齐。我们从表2可以看出,每周活动3次左右的社团占主要比例,活动时间大部分在1小时以上。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活动总体开展情况比较良好,参与人数也属较好范畴。
表2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次数及时间
次数周人数比例时间次人数比例 1次13913.6%30分钟17216.9% 2次40839.7%60分钟37736.7% 3次及以上47346.7%60分钟以上47146.4%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制约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缺乏经费支持、缺少固定的活动场地、很少或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体育社团的特殊性(对服装、器材、场地等有较高的要求)对活动经费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但目前学院对各社团的经费支持非常少,各社团主要依靠社团成员入社时微薄的会费,这就使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学院活动场地相对较少,每个社团想要有一个固定的场地也就更加困难,特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社团,这种现象尤其突出;目前学院的各社团是学生自主组织、管理,基本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这对社团的长远发展很不利;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依照其它类型的社团制定,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在成员参入社团、参与活动、退出社团方面以及社团管理成员的分工方面没有详细的参照依据。
2 基于体育社团的第二课堂研究
2.1 体育社团的管理权责划分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包括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的组织关系、管理、活动开展都隶属于院团委,这在专业性和针对性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欠缺。笔者通过调查,提出体育社团组织关系隶属院团委,日常管理及业务、活动开展归属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室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专业属性,有效提高体育社团的实用性,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中起到实质性作用。
图2 大学体育课、体育社团、院代表队金字塔关系
2.2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如图2所示,本研究以第一课堂即大学体育课为基石,第二课堂为辅助,在此基础上挑选素质、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课余训练,组建学院代表队。这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还有助于学院体育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学校以体育社团为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手段和载体,能够有效衔接体育课内外,并能够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观念。
2.3 开展模式
第二课堂依托体育社团,以体育社团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团联谊,学院组织的各类运动会、体育节,各系组织的趣味运动会,以及大学生体质测试等为具体开展形式;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活动成效,提高指导水平、监管效率,推进第二课堂积极、高效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学校充分利用各组各类体育竞赛、课余时间、周末双休日时间,是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有效时间和手段。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配合各专业的职业特点,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机遇,携手办好“第二课堂”,真正实现全民健身。
3.2 高职院校应对体育社团的发展,制定长期可行性目标,使体育社团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不断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应鼓励社团克服高职学制的影响,减少体育社团成员的流失。体育社团针对学院各专业学生不同的职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及运行方案,并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做好营销及宣传。
4 结语
高职院校通过促进体育社团健康有序发展,不仅有利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课外体育训练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还能更好帮助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同时以体育社团为开展学校体育第二课堂的手段和载体,能够有效衔接体育课内外,并能够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观念。
[1]共青团,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2005.
[2]武菲.让体育社团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J].运动,2015(1):132-133.
[3]刘斌.高职院校社团的分析与发展对策 [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123-124.
[4]童慧儿.基于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模式探究 [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0):153-154.
[5]刘选鉴.新《意见》前景下高校体育社团运作现状研究 [J].体育世界,2018(12):70-71.
[6]王慧.关于高校开设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83-85.
[7]黄甫平.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 [D].苏州大学,201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PE Second Cla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Sports Associations--Taking Gansu 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 Li
(Gansu 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KBBK065;甘肃省体育社科项目,项目编号GST2019137。
张丽(1980—),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