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2020-09-01方思佳卢丞文

现代食品·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安全性管理

方思佳 卢丞文

摘 要:转基因食品的大规模发展,对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解决人类粮食短缺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转基因食品发展时间有限,其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其的态度不一,其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综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及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管理

Abstract:With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yield of food crops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human food shortage.Due to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peoples attitude is different for its uncertainty and risk. Therefore, its safety iss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safety analysis, safety manage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Q788

1 转基因食品概述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通过基因重组手段,将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特定生物体基因中,从而改变其原有基因,进而有效表达新基因性状的技术。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技术得到的生物品系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可以改善原有食品的性状和营养品质。与杂交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选择性更强,杂交是转移一整条染色体,而转基因则是转移目的片段基因,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等特点[1]。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2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一致认为:凡得到安全证书、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和传统食品一样,人们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2,3]。转基因食品必须通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批,才能上市。但部分人员认为,转基因食品会造成传统食品自然属性的改变,满足人们良性需求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4]。经过学者研究发现,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风险。

2.1 健康风险

2.1.1 可能存在潜在毒性

存在于食物中的天然毒素、致敏成分和病原微生物等,可能导致传统食品的天然毒素含量骤增,使产生的新物体存在毒性。从现状来看,转基因食品中毒事件并未发生,但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转基因试验发生有小白鼠中毒情况。因此,转基因食品可能具有潜在毒性问题。

2.1.2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由于基因重组引入的新基因会合成新的蛋白质,免疫系统就会相应地产生新免疫球蛋白,从而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使得过敏原的范围变大[5]。特别在对此类食品没有进行特殊标记的情况下,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性大大提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过敏反应的安全性评价,尽量避免过敏反应问题。

2.1.3 可能存在抗生素抗性风险问题

为方便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常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应用在转基因技术中。人类食用了带有标记基因的作物后,抗生素抗性基因碰到肠道的微生物群落时,可能就会导致出现耐药菌株[6],导致人们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是发生的概率非常低[7]。虽然目前还没有报道过此类情况,仍然不能完全忽视抗生素的抗性风险问题。

2.2 生态环境风险

外源基因来源广泛,从现状来看当前外源基因多来源于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农作物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生變异的可能性较大,可能诱导抗性昆虫的产生。转基因作物有强大的抗病性等生物优势,使非转基因作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抑制,从而威胁了生物多样性[8]。由于生物链具有较强的连锁反应,生物链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面对转基因作物的强劲竞争,原始的作物就容易被环境淘汰,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9]。

3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

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无法统一认可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10],应积极寻求转基因食品技术研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

3.1 标记转基因食品中过敏性蛋白

人类摄取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能够引起人类产生过敏反应的蛋白质种类并不多。因此,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保障消费者安全,对于转基因食品中的过敏性蛋白,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应当进行标注[11]。

3.2 制定严格的销售准入门槛

与传统食品比较,转基因食品更加复杂,在其进入市场销售时需要进行较为全面的跟踪监测,使其符合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从根本上避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放心购买转基因食品。

3.3 安全管理立法现状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程度不同,接受程度不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不同,相关立法也不同。因此,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存在差异。

3.3.1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2018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于世界第一。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肯定的态度,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态度具有代表性[12]。

3.3.2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欧盟的态度十分谨慎,目前已认可部分转基因作物,但是没有进行大面积种植。欧盟转基因食品法规的制定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13],为防止市场上转基因食品泛滥,欧洲采取强制性措施管理转基因食品[14]。相关部门强制要求明显标记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并严格管理转基因食品相关技术。

3.3.3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我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技术管理体系。2017年,农业农村部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以保障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017年,国务院修订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申请安全证书单位的检测样本委托具备条件的机构完成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并没有系统阐述转基因食品的成分含量要求、毒性等不良因素及相关处理[16]。2019年,完成了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我国转基因食品相关法律日趋完善。

4 总结

转基因食品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危机问题,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顺利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均可放心购买。国家各部门都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管理,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的规范化。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与宣传也不同于传统食品,需要在现有监管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相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管理会更加科学全面,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合理行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波,贺晓云.中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概述[J].中国食品学报,2014,14(8):10-15.

[2]青海省农牧厅科教处,青海省农牧厅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没有定论[J].青海农技推广,2018,9(3):33.

[3]佚 名.中国农业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国外有权威结论[C]//转基因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研讨会,2015.

[4]文 婷,晏 妮.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J].西部皮革,2016,38(10):31-31,39.

[5]Clive James.2015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 中國生物工程杂志,2016,36(4):1-11.

[6]王 静,许 鑫,王雪雨,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安全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38(11):84-91.

[7]周 婧,赵露.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7,(33):74-75.

[8]樊振江,孟 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优点[J]. 食品安全导刊,2017,(3):35-36.

[9]汤 沂,向 东,裘 芳,等.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研究[J]. 现代食品,2019,(15):126-127+130.

[10]邹 萍,黄 琼,陈 红.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J].食品安全导刊,2016,(18):110.

[11]董中原. 论我国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的完善[D].泉州:华侨大学,2019.

[12]张 艳,王卫红.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49-50.

[13]黄洁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浅谈[J].现代食品,2018,(4):59-62.

[14]周田田,张弯弯,王立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J].食品工业,2019,40(11):271-275.

[15]章晓婷.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博览,2018,(20):30-32.

[16]朱恩卓.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分析及完善探讨[J].法制博览,2019(34):113-114.

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19ZX08015-002)。

作者简介:方思佳(2001—),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通信作者:卢丞文(1982—),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安全性管理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管理漫画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