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2020-09-01徐新星
徐新星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数字媒体在各领域应用中所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对中间件以及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分析,就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实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CORBA;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7-0035-03
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下,逐渐推动了数字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同时使其在不同领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日益突出,比如,在游戏产业以及空间科学模拟、三维场景再现等行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且对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影响日益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当前数字媒体在各领域创新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由于上述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对数字媒体的应用主要建立在本地机器与软件系统的支持上,或者是通过专门的技术人员在专业工作站进行有关操作实现,这种情况导致数字媒体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所造成的硬件占用与消耗过大,也造成了其在一些急需数字媒体支持的中小企业与学校等组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不能被广泛应用,对数字媒体在现代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当前有关研究中所提出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概念,对中间件与CORBA技术进行介绍分析基础上,就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实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 中间件以及CORBA技术介绍
数字媒体是计算机存储以及计算机处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媒体,而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则是用于解决数字媒体资源以及数字资产、数字内容管理与利用的完整方案和软件系统.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构建是以数字媒体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对开放性知识模型以及知识网格、搜索引擎、知识库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利用所开发设计的一种工具.其中,中间件及其有关技术就是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开发与设计实现的一种关键技术.
与集中式计算相比,分布式计算是通过对两个或以上的多个运行软件的信息共享实现,并且其中所包含的软件既可以是同一台计算机中运行的软件,也可能为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的软件信息共享形式,其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能够通过并行处理促进系统的性能提升,同时还能够通过模块化设计改善系统本身的可伸缩性与可移植性,利用复制作用实现系统的可用性以及运行使用可靠性,作用优势更加显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集中式计算系统相比,分布式计算的优势相对突出,但是在进行相应的通信系统开发与应用不仅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错误,在缺乏标准的中间件组件的情况下,其开发设计的难度更高,所开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也较差.由此可见,面向对象的中间件在解决分布式软件开发设计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中,分布对象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与对象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上,通过结合运用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而CORBA是以分布式软件的集成设计为最终目的,它不仅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更是一种软件开发标准,为软件开发所必须的服务与使用工具的集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同时也为互联网与分布式软件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全面集成设计提供了良好的需求支撑.如下图1所示,即为CORBA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CORBA在对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过程中,其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分布式应用软件可能在各硬件平台上分布存在情况,CORBA对象请求代理体系在实际设计应用中能够通过其跨平台开发与设计功能对其进行全面集成;同时,CORBA还具有跨操作系统开发与设计功能,能够针对分布式应用系统在不同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分布存在特征,对其实现集成开发与设计应用,其中包含Windows以及UNIX、Linux等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其次,CORBA技术在对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全面集成设计中,还具有跨协议以及跨语言开发与设计功能,能够针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语言所存在的具有各自独立的特色以及不同局限性問题实现跨语言开发与设计,以满足其集成设计需求.最后,CORBA技术在实现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开发与设计中,还具有跨版本开发与设计功能,能够针对计算机用户对应用软件开发需求的不断变化情况,在进行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中能够利用其跨版本功能对所开发软件的透明性进行保障.
2 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开发设计与实现
2.1 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对中间件以及CORBA技术的介绍和分析,在进行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总体结构开发与设计中,一般情况下,会将其划分设计为客户端、网关以及服务端等不同结构部分,其中,客户端在整个平台系统中是用于进行服务器端CORBA对象请求调用的结构部分,通过向服务端进行请求调用信号发出,以实现对特定的对象接口操作的调用,并且在任何能够实现互联网访问的客户机器上均能进行客户端部署与设计,从而对系统平台的整体运行和使用进行支持;其次,服务器端一般由多台服务器设备构成,并且每个服务器中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度,其中包含有一些CORBA对象的操作等,能够对客户端在指定对象上的操作请求进行响应,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客户端无法直接进行服务器访问,对需要服务器端服务的客户请求,需要通过网关进行服务请求发送,并由网关对客户端的服务请求向服务器转送,然后将服务器对服务请求的响应结果向客户返回,因此,网关在整个系统平台的运行中是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数据流交换的重要中间场所,而对于该系统平台的网关设计既可以建立在应用层,也可以建立在传输层上,它存在多种不同的设计实现形式.如下图2所示,即为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总体结构示意图.
2.2 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可以看出,对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相互隔离设计,有利于促进系统总体结构的有效简化设计与实现,同时,系统运行与使用中通过网关进行客户服务请求转发以及对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向客户端返回,能够实现对同一机器所提供的客户数量進行透明控制,以对服务器服务运行的负载强度进行合理调节,确保其负载均衡,从而对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保障.此外,在上述系统结构设计中,如果在系统运行服务过程中,出现某一台服务器停止服务情况,就会通过有关控制操作停止向该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进而减少对整个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服务器运行过程中出现资源紧张时,能够通过随时向服务器端进行新的服务器添加,在与网关实现相应的配置设置情况下,对客户的服务请求以及整个系统运行进行支持;最后,通过将客户端的所有服务请求利用网关向服务器传送,能够避免将服务器资源部署在互联网上,从而减少服务器资源受攻击和威胁的风险,促进其数据安全性有效提升.
在进行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开发与设计中,需要从系统平台运行服务的交互数据结构设计以及系统客户端、服务器与网关的具体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交互数据及其结构设计中,由于系统客户端向服务器所发出的服务请求,以及系统的服务器端向客户端所返回的服务内容,都是以数据命令或选项形式进行传送实现的,因此,对数据结构的有效设计,不仅能确保其有效传输,而且对整个系统平台运行使用的可扩展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其后期进行新的应用添加与使用存在一定的关联.根据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运行对交互数据的具体需求,在进行交互数据结构设计中,主要包含基本数据结构与扩展数据结构和命令结构等设计.其中,在进行基本数据结构设计中,能够通过有关数据文件实现多种可重新分配空间的基本数据结构与自定义数据结构类型设计和定义,以进行系统运行中所需的整数序列以及二进制信息、浮点数序列等数据存放,这些基本数据结构不仅能够在系统运行直接用于通信传输,而且还能够被作为扩展数据结构的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应用.此外,对系统运行的交互数据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进行用户信息数据结构设计,以将其作为用户进行系统平台登录的身份验证以及用户退出系统平台时的确认信息.其中,用户登录系统平台时所上传的身份验证与初始化信息是以csUSERLOGIN_STRUCT数据结构形式进行保存,而在用户操作完成退出系统平台时的确认信息则是以csUSERLOGOUT_STRUCT数据结构进行定义和保存的.除这两种用户信息数据结构外,系统平台开发与设计中还进行了一些较为复杂与专用数据结构设计,像string_id.idl文件中所定义的有关对象标识ID的数据结构等,都是系统平台的用户信息数据结构的主要形式.
3 结束语
总之,对基于CORBA的数字媒体工具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实际开发与设计中的有效推广应用,从而满足当前数字媒体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需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
参考文献:
〔1〕黄娟红,吴艺韫.建筑设计业数字媒体资产管理平台设计与架构[J].设计艺术研究,2018,8(05):70-75.
〔2〕臧宏业,吴学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35(02):24-26+30.
〔3〕李立志,滕海波,陶胜.数字动漫媒体共享平台实现与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24(05):1-3.
〔4〕陈丽芳.面向数字媒体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17(09):54-55.
〔5〕王颖.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在数字媒体平台中的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4(08):19.
〔6〕陈明祥,张鹏洲,刁毅刚.数字媒体内容技术标准检测与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0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