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利益主体视角下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9-01林舒心
林舒心
摘 要:新高考改革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同时导致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被扰乱、考生趋利性抉择极端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压力加重等负面效应。本文分析新高考改革出现的困境,针对中学、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主体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中学应优化教学秩序,正确引导与教育。高校要完善人才选拔与培养体制。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强科学决策,重视政策调整与优化。
关键词:多元利益主体;新高考改革;现存困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7-0105-05
一、引言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也为人才晋升、社会选拔建立了直达通道。为了增加教育选择性,科学选拔各类人才以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2014年8月29日召开,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2014年在上海市、浙江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1]。
新一轮高考改革无论在统一招生考试方面还是在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方面都实施了巨大改革。浙江高考改革试点贯穿“选择性教育”理念,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一体四面”(以学生为本,知识融通、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和自主选择)为价值导向,在考试科目、考试机会、分数制度、招生方式、录取方式等方面均有实质性推进[2]。然而,高考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方案施测到实践成功需要一个与现状磨合、转变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分析,寻求合理的应对策略,以助力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完善与深化。
从现阶段来看,浙江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新高考改革科目设置的公平性问题,如王新凤指出新高考科目改革过程中产生了科目选考所造成的“驱赶效应”、综评的学科偏好带来的不公、“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论断以及技术科目纳入选考的基础尚不完备等问题[3]。二是新高考进程中学校变革出现困境,如魏小梅等人研究发现新高考进程中学校人才培养观的转变受到诸多因素束缚,学校课程制度出现低效现象并且高中学生自主选考存在功利取向[4]。三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境,如王新凤等人提出选考科目设置的两难选择、生源结构多元化的挑战、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性与公平性的质疑以及冷门专业遭遇生源危机等问题都是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高校需要注意与解决的[5]。本文基于多元利益主体角度分析新一轮高考改革给各相关利益主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多元主体的价值与利益诉求,并结合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问题,试图针对不同利益主体,探讨应对新高考改革需采取的对策措施,保证其能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并推动新高考改革的优化完善。
二、新高考改革的困境
新高考改革通过建立多类型、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学生选择权,保证了高校地位平等,促进高校与中学的衔接,刺激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推动中学教育现代化转型,助力学生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的全面贯通。但是同时产生了教学管理模式滞后、功利化选科倾向、加重应试负担、降低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争议。
(一)中学:传统教学秩序亟待转变
1.学科教师教学压力增加
在高考改革初期,由于考试方案、考试安排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改革方案中“7选3”的选科模式导致学生产生趋利性抉择行为,考试科目选择出现报考人数比例失衡的现象,在部分学科教师出现边缘化的趋势时,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教师工作量加大。并且,中学采取投机性考试安排,选择参加考试有利的时间,采取“分科突击”的教学方式,导致在一段时间内部分学科教师在备考期间工作高速运转,在非备考期间无课可上的状况。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不匹配,造成教师工作强度增加。
2.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再适用
新高考改革将考试从“三年一考”转变为“一考三年”,在加重学生压力的同时也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部分中学出现了“学考选考会战”的现象,即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开设考试科目的课程,实行突击式强化训练,考一门清一门,学生在高三时集中学习语数外。这种现象导致学校教学安排随着每次考试的结束而发生经常性变化,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并且,多样化的考试科目组合模式要求中学需要采取“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但是受限于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管理等因素,打破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实行“走班制”的中学出现了低效、低配、无纪律等问题。
(二)考生:趋利性抉择极端化
1.錯科竞争,出现逃离低赋分学科的现象
浙江的新高考选考科目转变为从7科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科目,共有35组合数(选法),每门选考科目总分和赋分权重都相同。由于不同考试科目的学习难度和竞争对手水平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趋利性科目选择,学生选科并非根据自身兴趣,而是在有限教育资源条件下,选择难度较小和竞争较弱的科目,以实现成绩最大化。据调查显示,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物理考生从2016年的62.9%下降至27.5%。物理科目是七门选考科目中难度最大的,且赋分竞争激烈,考生为了避难趋易,往往会出现避免选择物理学科。因此,即使在报考物理便可填报高达百分之九十几的专业的条件下,浙江高考改革五年来选考物理的考生比例仍未增加。
2.多次考试,导致考试变博弈
新高考改革中,除语文、数学两科之外,其他考试科目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取其中分数最高的一次作为最终的成绩,多次考试的方式容易引起考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一是在“考高分”“让别人考不出高分”等思想影响下,由于按成绩排名比例折换百分比的赋分制度以及多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的组合和每一次考试科目的选择都是一场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博弈。例如:部分高分的考生继续参加选考,以压低其他考生的相对名次而获得优势[6]。二是不同考次的赋分难以实现完全等值。由于各次考试的试卷难度、考生水平、分数区分度的变动,同样的考试分数在不同考试中取得的成绩等级可能不一样。因此,考生为了避开与重点中学的对手参与同次考试,选择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也需要经过反复斟酌,这对考生的品德和竞争意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考生出现畸形人格和投机取巧的心理[7]。
(三)高校:人才培养压力加重
1.选考科目要求设置不合理,中高教育不衔接
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各个高校对选考科目要求设置缺乏专业约束性,部分高校在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后,又说明“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这样高校即使设置3个选考科目要求也相当于没有选科约束。例如多数高校文科类专业在录取时并没有科目限制,因而招收了不少偏理科的学生,甚至部分理工科专业也未设置科目要求,导致招收的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并且,由于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忽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素养的教育,导致高中知识与大学专业的脱节,多数考生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跟不上学习节奏。
2.生源质量与结构差异大
一是在“7选3”模式下,高校生源结构出现多元化,同一专业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差异性较大、学科基础不一,许多学生所录取专业与其选考科目并不完全切合。例如:某考生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作为选考科目,而被某高校的数学系录取。二是由于学生趋利性行为导致选择物理学科的生源减少,对高校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产生负面作用。在普遍重视STEM人才的社会大趋势下,物理学科的生源降低无疑是不利于高校的竞争力与发展的。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学科素养和专业基础薄弱,给高校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取得带来较大压力。
四、对策建议
(一)中学:优化教学秩序,正确引导与教育
1.完善走班制度
在自主选科考试的改革背景下,要求中学改变原有的分班体系,以教学班为基本单位授课,但走班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中学需要改变以往固定不变的教室、统一规划的课程、千篇一律的课表的教学模式,开设不同等级、不同时段、不同学科的课程,引导学生按照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以“一人一课表”的方式赋予学生最大程度的选择性以实现自身个性发展。第二,中学应该合理规划硬件资源,寻求地方政府帮助,获得充足的政府教育经费支持,提供足够的教室数量、多媒体设备、图书等满足学生对学习空间与教学质量的需求,并且应建立多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选课、教师排课、教学评价等实现信息化管理,保证走班教学科学有序[8]。第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走班教学能力。新一轮高考改革打破文理分科的结构给中学及其教师带来巨大压力,原有的师资结构不再适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需求。中学应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确保在职教师数量,对教师进行走班教学培训,增强教师走班教学适应力,并激励教师与学生交流,主动参与学生管理,提高走班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新高考改革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实现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但也导致学生在选科时出现趋利性选择,中学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其一,中学应实现自身教育观念从“应试”到“育人”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其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选科观念,正视自己的能力、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避免趋利性选择行为,确保科目自主选择权的落地。其三,中学应关注并疏导学生的心理负担,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的复习进度与体力精力合理安排学习规划,采取更为合理的学习模式从而减轻学习负担,以便适应新高考改革长期性、快速性、高压性的学习模式。
3.增强普高学校生涯规划教育
“7选3”考试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在确定选考科目时才能避免出现片面的从众心理或趋利性抉择。中学需要重视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第一,中学应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认识生涯规划教育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目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第二,中学应完善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重视全息化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至高中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时期学生需求给予相应的辅导,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并完善成长导师制和生涯咨询制度,帮助学生科学选择选考组合,解决在生涯规划中的困扰。第三,丰富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中学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等形式构建体验式、实践式的辅导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形成对未来生涯规划的初步认识与倾向,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将有关生涯规划的资源引进校园,以更加多元丰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的引导教育。
(二)高校:完善人才选拔与培养体制
1.科学设置选考科目限制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改变传统高考模式下高校在人才選拔不利地位,扩大高校对生源的选择权。因此高校在设置选考科目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设置专业选考科目限制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考生来源呈现多样化的条件下,高校应该转变只根据统一高考总分排序选拔人才的招生模式,根据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自身办学特色,对报考生源提出学业准备方面的预期,合理设置选考科目限制,加强高校专业与中学选科的相关性,确保所录取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便于高校人才培养[9]。第二,选拔具有竞争力的考生生源。高校在设置选考科目时不仅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还要提高选拔效率[10]。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且考生的竞争压力大,此科取得高分的考生比其他科目高分学生更具竞争力。高校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将物理设为必选科目限制,一方面可以招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趋利性选择引导下物理学科“遇冷”的问题。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高考改革使高校招收的生源呈现知识结构多样化的趋势,高校教学应重视解决学生在学业准备与专业基础差距等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完善专业基础课与通识教育课的设置,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高校可利用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增设先修课、衔接课等让学生提前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并适当提高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比例,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素养与综合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至高校的稳定着陆,为高校培养全方面化的专业性人才奠定基础。二是完善转专业等保障制度。高校应完善转专业方案,构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质量完善保障体制,并探索大类招生与分流培养改革,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减少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的问题,并且确保知识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培养具有多元思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三)教育主管部門:加强科学决策,重视政策调整与优化
1.调整考试安排
首先,需要调整考试时间的安排。多次考试的高考模式下,灵活的考试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但也助长了学生的投机性行为,出现了差等生与优等生、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博弈,导致考试的不公平现象。因此,可将选考时间统一规定在高三进行,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间选考时间选择上的博弈。另一方面能够转变学生处于长期备考的状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减轻学生学习上与心理上的负担。其次,多次考试一定程度消除考试中偶然性因素,但也造成了多次考试难度不同而导致成绩不等值的现象,尤其是英语这类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科目,应实现每次考试难度相当,可通过探索标准分、对分数进行加权调整等方式,实现不同考次成绩都具有等值性、科学性。
2.采用公平科学的等级赋分制度
等级赋分制度是为了协调各个选科组合之间内容与难度的不平衡性,实现不同组合间分数的相对公平,但却由于学生“趋利性”选择行为,导致“物理遇冷”“考试博弈”等现象恶化[11]。从考试的公平性、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三个原则出发,改革等级赋分制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不同批次考试分数等值,以打击投机性考试行为,使考生每次考试成绩都具有可比性。二是按照科目权重改进等级划定的标准,按照不同学科竞争力的大小对不同学科进行相应的等级划分与成绩赋予,以实现不同科目考试成绩的等值。例如,浙江省2017年提出的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进行等级赋分,就是一次科学大胆的尝试。然而,等级赋分制度具有一定的机遇性与不确定性,仅靠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是难以保证所赋予分数的公平性与科学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
五、小结
高考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型工程,从方案施测到实践成功需要一个与现状磨合、转变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高考改革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索,分析,寻求合理的应对策略。新高考改革的实行是一个“试验——推广、执行——总结”的过程。研究解决政策制定时不曾考虑到的内容和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助力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完善与深化,能够为下一轮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基础。
——————————
参考文献:
〔1〕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09-04.
〔2〕边新灿,蒋丽君,雷炜.论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两难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61-65.
〔3〕王新凤.新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平性问题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01):1-11.
〔4〕魏小梅,李宝庆.新高考进程中学校变革的困境与应对策略: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2):16-24.
〔5〕王新凤,钟秉林.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成效、困境及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9(05):49-53+57.
〔6〕朱国华,吴兆雪.浙江高考改革试点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趋利性抉择及完善策略[J].教育探索,2018(05):33-41.
〔7〕禹薇,胡中锋.新高考之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以浙沪两地的新高考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9):15-18.
〔8〕李军靠,丁一鑫,赵丹.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26-30.
〔9〕董秀华,王薇,王歆妙.新高考改革:高校招生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03):43-50
〔10〕于世洁,徐宁汉,杨帆,尹佳.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2):32-36+63.
〔11〕曹晨.新高考改革政策变化分析及其影响调研[D].南京:南京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Predicament and Strategy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Taking the Reform of Unifi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N Shu-x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round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stakeholders such as middle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aminees, etc.,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increases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choice,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leads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he disruption of the normal teaching order of middle schools, the extreme choice of examinees' interests, and the aggravation of the pressur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In order to change the dilemma in the reform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levant subjects such as middle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Middle schools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order, correctly guide and educ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policy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Keywords: Stakeholders;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Existing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