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定位纵横谈
2020-09-01董清宇
董清宇
摘 要:民族高等教育定位是一项具有许多特性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为民族高等教育,量身打造各类指标。定位工作,不能违背其出发点,应该兼顾其形式与内容,必须把握其生命线。目前,应该重点解决民族高等教育用人、队伍建设、招生、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层面等定位偏差问题。定位标准,不能忽高忽低,定位工作要做到:中正守常,恰到好处。古籍的相关论述,先贤的相关业绩,对我们做好民族高等教育的定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7-0084-0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在边疆,自然环境荒僻,生活条件艰苦,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那里的经济、文化落后面貌,也未能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那里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缓慢,发展水平偏低。“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边疆与内地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并分别对两者做出准确定位。
我们抛开内地,围绕边疆民族高等教育,论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定位问题,包括定位的重要性、原则性、出发点;定位的适度性、实效性、基础性;定位的差异性、内容与形式、生命线;从反面提出定位工作易于出现的问题;从正面列举先贤做好定位工作的范例。其中,涉及民族高等教育定位的方方面面,如其特色、功能、属性、目标、规格、层次、类型、管理、设计方面定位,服务宗旨、面向区域、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面定位。
所谓定位的概念,源于孔子的“正名”论。从春秋末期孔子提出“名正言顺”的著名命题,到战国时代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打出“控名貴实”(正其名分,贵其事实)的旗号,此后,历朝历代均有先哲或典籍论证正名或定位的问题,为我们谈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总的说来,我们既纵向涉及古人的相关理论,又横向谈论个人的见解,从而达到言古而合之于今的目的,为做好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工作献计献策。
一、定位的重要性、原则性、出发点
面对民族高等教育定位问题,或主张一边实践一边定位,或主张实践在前,定位随后,或认为定位是前提,实践是依据,或认为定位意义重大,或认为定位意义寻常。我们重申:民族高等教育定位问题,举足轻重,事关全局。恰当处理这一问题,关系到民族高等教育甚至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民族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我们办好的事情不分巨细、解决的问题纷纭复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民族高等教育准确定位,其重要性恰恰在于:审辨分内当行之事,选择正确的办事方法与处理问题途径。惟其如此,才能为办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奠定良好开端,为其谋生存、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所说:“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著,其几通于天地矣。”即审辨大务的开端,在于深察名号,即为事物准确定位。名号的确立,或为事物精细定位,是司法官署的首条规章。录其首条规章之意,以此窥察其中必办之事,则是非可以明辨,需要探索的逆顺路径清晰可见。这样,办起事来特别顺利,符合留存于天地之间的客观规律。作者运用富有逻辑性的语句,接连强调定位工作的重要性。以此为据,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工作,是通往胜利彼岸的桥梁,是事业获得成功的法宝。
真知灼见来源于实践,正确定位同样来源于实践。民族高等教育的定位工作,是不能脱离实际的,尤其不能脱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性。《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指出:“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即是非分辨正确,来源于探索的逆顺路径正确;路径正确,来源于探察名号即定位正确;定位正确,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尊重客观规律。客观实际情况,为审察名分、正确定位提供全部依据。这就警示我们: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摸清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不能仅凭长官意志,闭门造车,想当然地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否则,只能带来恶果。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又指出:“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其中包含三层意思:尽管上天不言,弗为,可是,它并没有丢弃定位工作,而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人类;这项工作,是上天赋予人类的历史使命;人类的杰出代表圣人,出色地完成了审察名分的定位工作,完全代表着天意,即正确定位,等同天意。在这里,该篇揭示的定位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包罗天意,符合客观规律。按照该篇的意见,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其出发点是:必须传达天意,符合客观规律。依照我们的理解,所传达的天意,就是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如何才算以符合民族高等教育领域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自然是有利于彰显办学特色,有利于发挥教育功能,有利于提升办学层次,有利于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多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取得社会效益,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信息化、规章化、制度化建设等等。毫无疑问:违背这一出发点的定位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为了不背离这一出发点,我们必须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定位工作。
(二)定位的适度性、实效性、基础性
《吕氏春秋·审分》指出:“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其中,按其实,审其名,求其情,察其类,当其用,清晰地揭示为人、事、物定位的一般步骤或主要过程。联系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应该按照其达到的真正水准,审定其应该获得的名号、等级或位次。由此再规划其办学目标、任务等。根据评价体系包括舆论品评与自我评估,审查其所处的类别、层面。随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也就不会出现悖逆常理的状况。放眼本地区、全国甚至全世界,同样办高等教育,同有大学之名,然而,一些大学包括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有的并不具备应有的实力,“不当其用”,却人为地拔高其地位,像劣马受以千里之任,“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那样。有的或人为地压低其办学层面、规模,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久而久之,其层面真的降低,其规模真的萎缩。这种教育定位缺乏适度性,未能量身打造各类指标,自然使之日趋衰落,甚至在教育、科技、文化、信息等激烈竞争之中,被残酷地淘汰。因此,有关方面应该尽量做好民族高等教育的定位工作。否则,不按其实、审其名、求其情、察其类、当其用,本来厌恶工作渠道不畅通,却愈加堵塞。
搞好民族高等教育的定位工作,关键在于各项指标的落实。为了讲求其实效性,需要防止三种偏离各项指标的情况发生:一是该做的不做,能做的也不做,这属于没有完成所规定的指标;二是不该做的盲目做,做不到的硬着头皮去做,这等于不顾条件,超出规定指标的范围;三是分内之事不做,分外之事却做,这既没有完成也超出所规定的指标。三种情况统统归属定位错乱现象。《吕氏春秋·审分》尖锐地指出:“今有人于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揭露定位错乱的危害性:人们的所有理想、目的都将化为泡影,最终“所求必不得”,导致民族高等教育出现南辕北辙式的效果。
民族高等教育定位,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无非是要区分民族高等教育个体与全民族教育整体之间的关系,开辟个体的发展道路等。有关决策机关或领导干部,一旦舍弃这项最基础性的工作,就会迷失方向,混淆黑白,搅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如是,则任凭严格地履行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赏罚措施,也不会出现安定局面。《吕氏春秋?审分》一语中的:
“百官,众有司也:万物,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
(三)定位的差异性、形式与内容、生命线
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不能孤立地审视它的自身,而是要把它放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当中,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甚至使它同所有高校联系起来,包括与双一流大学、内地一般高校等一一进行比较,“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差异性,界定它所处的等级、层面,才能规定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所面向的服务区域等,直至对它做出全方位的定位。《吕氏春秋·审分》说:天子、诸侯、大夫、士、民,“五号自赞,各有分。”抛开这段话包含的封建等级观念,承接其事物具备等级性、差异性的原理等,像五种名号之下的五个等级的人,自我述职引荐,各有职分那样,民族高等教育工作者,自有其职分,自应各司其职,自觉地肩负起国家与民族赋予的重任,历史与现实赋予的使命。这一切,都是由其定位工作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认为:“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荀子《正名》篇,强调“制名以指实”,主张清除“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实”的现象。这些观点,要求我们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必须做到名实相副,将其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起来。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各归顺于一定的名号之下,因此,必须做好正名和定位工作;同时申明:名号又分别归顺于一定的内容之中,因此,正名或定位,虽然属于从形式上为事物归类的活动,可是,也触及了事物的内容或本质特点。进一步说来,“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没有内容也就没有形式,或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内容也不能脱离形式。由此及彼,我们不能把为民族高等教育定位或正名的工作,误认为只是从其形式出发,其实也是从其内容出发的。只要事物有了名号、有了定位,同时也就有了内容,具备了本质特点;事物的内容、本质顺应地接受其名号或定位。最终,矛盾的双方构成事物的整体。民族高等教育定位,自然包含着形式与内容关系在内。这项工作,实质上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为其定位,其全部内容、本质属性必然暴露无遗。正因如此,为其定位的要害部门,需要通盘把握其内容、本质属性,或者说必须成竹在胸地把握其整体实力、形象,其构成要素,熟悉其全部内容与形式。
正名或定位的生命线是什么?《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认为:“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名者,圣人之所以真物也。名之为言真也。”教诲人们:正名或定位要与事物的真实性挂钩,如上所说,做到名实相副。正名或定位,其生命线就是一个“真”字。联系民族高等教育正名或定位工作,我们恍然大悟:不能反映其真实面貌的名号应该立即废弃,失其真的定位工作必须马上停止。
此外,民族高等教育定位,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随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自欺欺人,不能说我们的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工作已经尽善尽美。其尽善尽美,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四)定位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大略查找民族高等教育不符合定位标准的错位现象。
抛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即使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工作的各种缺失或举措失当,造成许多错乱现象。举其要者,如民族高等教育规格层次定位、属性类型定位、管理设计定位错乱,尤其是师资队伍定位、人才培养定位错乱等。
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出现或导致这些错位现象的不利因素,如开篇所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滞后,文化建设步伐缓慢,高等教育质量较差等。进一步说来,这里的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于大幅度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各种潜能,更需要充分发掘;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等,还没有真正摆脱资金短缺、条件不完备、环境不优越等阴影的制约等等。必须承认:这些不利因素,在客观上必然给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不论这些不利因素的阻力有多大,都不能成为我们未能做好民族高等教育定位工作的理由。
面对民族高等教育定位的许多错乱现象,只要列举二三例证,就能引起我们的深思,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民族高等教育向低层面错位的例证:
发达地区的一流大学自不必待言,其建校时间略长的二、三流大学,早已有不成文的规定:既要获得博士学位,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员,才有资格上讲台。这里的教师,其技能、学历、专业、思想等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学有专长,大多在教学或科研某方面均有所建树或突破。退一步说,按照一般本科院校的定位准则:每位教师必须适应本科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胜任本职工作,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任务。相比之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是一些本科院校,首要的用人定位就出现问题。如即使进入新世纪以来,引进人才也不注重考核其综合素质;更有甚者突破不是研究生不能进入校门的底线,招进或聘用本科甚至本科以下学历的人员;由于层层把关不严,导致引进的出类拔萃的人才少得可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定位过低。由此又引发民族高等教育规格、层次、属性、类型、管理、总体设计定位出现问题。
——————————
參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M].华龄出版社,2002.
〔3〕董仲舒.春秋繁露[M].远方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Study on the Ethnic Higher Education
DONG Qing-yu
(Normal Educational Practical Center,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place of the ethnic higher education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All kinds of index must proceed from the reality for the ethnic higher education. This kind of study should not go against its original intention. We should not only take into account its form and content, but also grasp its mainline. At present, we should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ositioning deviation in the employment, team building, enrollment, the educated cultivating objectives, types and levels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e positioning standard should not be changed from high to low. The positioning work should be done in a proper way. The related ancient books and the related achievement of sages are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ethnic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Nation; Higher Education; Positioning; Teacher's Team Building; the Educated Cultiv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