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2020-09-01曹树春
曹树春
摘 要: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至全国,对经济发展和就业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疫情影响下,就业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求职和等待中产生了茫然和焦虑的情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面临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应用发展的眼光,理性的分析,科学的措施应对此次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高校毕业生;就業;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7-0076-04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了防控疫情,举国上下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也影响企业正常招聘,学生无法参与线下实习,考研考公时间推迟,大学生就业迎来最艰难的时刻。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时表示: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求学、求职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国家采取补贴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国有企业扩招、扩大基层就业、扩大应征入伍、扩大就业见习、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多方面措施,为求职者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与2003年的非典时期做比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范围更广、传染性更强。虽然国家对疫情做了及时的反应和有效的防控,疫情对经济产生阶段性、暂时性的影响,但却是系统性的冲击,全局性的影响。“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评估,此次疫情将造成全年GDP损失0.5-1.0个百分点,考虑到此次疫情短期造成经济处于“半休克”状态,绝大多数行业都将遭受冲击,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都会承受打击,对经济增长实际影响要比市场预期的更为严峻。”
从行业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最大。旅游、住宿、餐饮、电影、娱乐、交通运输等有“即时性”特点的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有些企业破产、倒闭。这些企业不同于生产工业产品的企业,没有人消费就没有服务对象,不能错期生产,也无法调节库存。而提供这些服务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往年用人需求最旺盛的时刻,如今却出现销售断崖、停工停产的状态,情况十分严峻。面对严峻复杂的情势,国家要求既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施策,把就业帮扶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一)对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影响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二者是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互动的过程。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发出求职信息和企业发出招聘邀请,都由线下转到了线上。例如,为避免线下聚集,考研考公等考试准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时间上也推迟了,学校就业部门无法出去开拓市场,只能维护已有渠道,试探性线上打开新的渠道;国外疫情日益严重,对国际人才流动和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产生负面影响;部分企业倒闭,一些用人单位岗位减少;企业倒闭或裁员而产生的劳动力,又会加入到求职大军当中;疫情导致假期延长,一旦假期结束,求职择业时间将更加集中,一旦企业复工复产,就业竞争就会更加激烈。
虽然渠道受阻,结构发生变化,但在困境中也可以看到就业组织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新的就业形态慢慢出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和非现场作业。疫情对于教育、金融、IT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分析出,疫情过后在医疗健康、电商、IT行业、电子物流、线上教育等领域将会有发展的机遇,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二)对毕业生择业方式的影响
继考研、国家公务员考试、银行考试过后,毕业生求职黄金期是在春招的3—5月。这一时间即是企业大量释放就业岗位的集中时期,也是高校组织现场招聘会和宣讲会集中招揽人才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小企业都会陆陆续续发布公告,各高校也会组织现场的招聘会和宣讲会增进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今年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高校返校时间不确定,线下招聘全部转为线上招聘。但是从反馈情况看,学生对网络招聘和线上签约不了解不熟悉,从而拖延求职时间,用人单位也表示网络招聘效率相对较低,更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确定招聘对象。教育部推出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的“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活动,人社部和各省教育厅纷纷举办各类线上招聘,大力推广远程面试,集中开展远程培训,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服务活动。可以预见的是线上招聘活动“范围广、时间短、成本少”的优势,成为线下招聘有力的补充,无论学生还是企业,都必须适应这种新方式。
(三)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一方面,由疫情防控而导致的待业时间延长,对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一直以来都存在就业价值观偏颇的问题。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偏高,对职业的了解少,对岗位的认知有限,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对能力评估不够。笔者所在高校多数学生的理想就业方式都是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考选调生等,就业选择比较窄;求职之前缺乏科学明确的职业规划,体现出从众性、被动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眼高手低,不愿意下基层从事基础工作,不喜欢去偏远地区就业;此外,通过调研得知,学生获取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渠道狭窄,对职业目标的择取能力不强,对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不够坚定,因此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不切实际的行为,导致求职择业不顺畅,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指导依旧任重而道远。
(四)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所有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应变能力和服务质量。整体看来,高校缺乏应对突发性危机下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完善的预案,整体反应比较滞后。一些高校的办学模式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不够,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切实提升能力的实效不明显。学校专职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反馈不一,接受的专业培训较少,对就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率不高。此外,不少声音认为就业就是某个部门的事情,“全员就业”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落实在真正的制度和措施中。因此,教师参与程度、就业指导的方向、线上就业指导的效率、政策的制定、学生的反馈、工作的推动和落实等,都考验着学校就业服务指导的质量。如何让学生在疫情防控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指导学生树立“一次就业不等于终身就业”的观念,放弃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主动求职择业,都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三、疫情冲击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及时准确研判形势,开展动态摸底调研
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但是作为新成长的劳动力,缺少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高校要果断采取应急举措,更要做好长期准备;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了解社会需求,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摸底调研,掌握学生对就业的认知、需求和态度分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调研结果,对未就业学生进行分类:了解清楚学生是因为想考研、考公务员而不想就业,还是由于身体或者家庭意愿等客观因素而不能就业;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需要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就业观指导,还是在几个职业选择中摇摆不定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意愿,分析学生需求,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求职择业。
(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就业信息发布的实效性
妥善做好疫情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拓展就业渠道。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要服务国家战略,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对升学考试扩招、一些领域扩岗及时关注。从高校层面,要快速反应,及时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意愿,结合地区、产业、行业和学校的专业设置联系用人单位,举办网络招聘会;要开辟省外就业市场,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挖掘就业岗位;还要利用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等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甄别和筛选就业信息,注重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保证信息全覆盖。定期抽查学生对相关就业信息的反馈,以提升信息发布的实效性。
(三)找准实施抓手,对毕业生开展精准帮扶
一是要动员学校开展全员就业,按部门、按工作内容、按校友资源等制定可实施的帮扶方案;二是要明确就业形势,掌握企业信息,抢占先机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通过多种渠道拜访重点企业,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采用包联服务责任制,登记跟踪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摸清困难学生、建档立卡毕业生、女生、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存在困难,按照“一生一策”开展精准帮扶,针对学生需求“一对一”推送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意向引导、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心理疏导,确保帮扶实效;四是要加强信息员服务建设,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就业政策,注重信息的效果反馈。
(四)适应新形势,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
作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主阵地,学校要根据新的情况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本领、提升学习力和职业胜任力,将“心动”转化为“行动”。学校层面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和服务,将就业指导做成接地气的工作,在政策收集整理、解读方面做到及时和专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择业观引导;通过必要的课程和一对一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举办就业形势讲座、求职经验交流会、与用人单位合作举办宣讲会等形式提升学生求职能力,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放宽眼界。学院层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论文导师的作用,指导毕业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目标,调整就业期望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应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减少学生出现“高不成、低不就”,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教育学生以提升技能和积累经验的心态面对工作,找到合适的岗位。
(五)制定工作预案,完善就业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就业出现的一系列实际情况,制定應对突发事件的详细预案;根据就业工作的特点和各阶段工作需要,动态监测就业结果,完善促就业措施;与校内外相关单位联合,在办公软件升级、就业创业场地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应的硬件设置。
(六)培育双创载体,激发双创活力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召开就业创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企业家开设就业创业互动话题平台,围绕能力提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要多措并举,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要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总之,疫情的出现在一定时期内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但是疫情过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还会不断出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将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关系重大的社会工程,同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国家、社会、高校、家庭等要多方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在目前的情景下,毕业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关注政府的就业政策和企业的招聘信息,保持与学校、学院的密切联系,放宽心态,积极应对,打磨自己,终究会战胜困难,成功走向职场。
——————————
参考文献:
〔1〕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客户端[EB/OL].http://news.cyol.com/app/2020-03/23/content_18530 965.htm?ivk_sa=1023197a,2020-03-23:23:58.
〔2〕程杰.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与建议:中国发展观察[EB/OL].http://www.chinado.cn/?p=9096,2020-3-22.
〔3〕丁守海.新冠疫情的就业影响与对策研究[EB/OL].财新网:http://nads.ruc.edu.cn/displaynews.php?id=7629.
〔4〕岳昌君.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中国青年报,2020-03-09(0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an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CAO Shu-chu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hhot 0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the corona virus that has swept the entire country which started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made hug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 employment. As a special group awaiting employment, college graduates are faced with uncertainti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which raises confusion and anxieties amid job application and waiting period; at the same time,employment work in colleges face new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employment is vital to livelihood, colleges should adopt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rational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mployment.
Keywords: COVID-19;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