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合作下“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实践构思

2020-09-01黄振德谢小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源校企电池

黄振德,谢小瑜

(1.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1;2.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随着日趋紧张的石油资源以及全球环境保护问题的亟待解决,国内涌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出台高新技术先进领域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文件。为此,高职院校也相应增设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专业,但随着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此类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和许多新的教学问题[1]。在电子信息行业、通讯技术,以及储能发电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对高能环保的绿色新型化学电源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特别是要求具备研发新品和技术改造的专业技能型复合人才[2]。

“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是集材料学、电化学、化学化工、冶金工艺和电子电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可以通过采用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型教学项目,注重企业岗位专业技能和职业标准的引入,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社会技术服务功能,加强课程开发。

一、“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新技术领域课程认识不到位,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没有及时更新

绿色新型化学电源是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具有产品更新换代,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升级快速等特点,如锂离子电池从早期的第一代钴酸锂到现在的第三代磷酸铁锂,生产设备由间歇周期长的马弗炉已经发展到连续流程短的高温电窑,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已经相应发生显著改变。传统中采用的以物理化学或电化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掌握技能与实际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相比则严重滞后,使专业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差距明显,学生就业竞争力弱。

(二)课程内容设置自主独立性不强,没有明确区域产业的特色定位

高职院校在“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多采用传统电化学或者物理化学的本科压缩简化版,教材中电池理论知识内容过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锌锰干电池、碱性电池、锌银纽扣电池等,对各类新型化学电源产品则介绍非常滞后。教材中没有体现区域产业的特色性、适应性和先进性,没有明确定位。造成学生对于专业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明确。因此,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和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三)课程教改创新创业型项目开发不足,仍选用传统化学电源技能来实践操作

“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且技术不断发展更新,所以课程更加注重理论实际应用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改项目设计必须充分挖掘和依靠行业内新能源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业课改建设,分析岗位技能相关生产工段关键点,从电池材料的合成、电池成型组装和电池化成工艺等完善实训设备配套体系,同时还应通过对新型材料开发的创新孵化、试验摸索到中试设备成系统化,注重开发创新创业型实训项目,确保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提高。

二、“绿色新型化学电源”的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实践构思

校企深度合作就是将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产业过程相互融合,其内涵包括:一是企业和学校的产教过程融合,实现专业和岗位的对接;二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融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3]。目的在于确保专业培养人才能够从学校教室到企业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校企深度合作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能让企业全程参与课程教改项目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必须考虑企业在区域产业的特色定位。

(一)课程建设教改范围取决区域产业特色定位,以及政府对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展

广西锰矿等资源国内优势明显,绿色新型化学电源可以根据区政府加大锰矿高附加价值产品开发规划政策,以及区域电池企业的发展来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型、先进性和区域性。具体课程教改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教改项目开发

教改项目开发应充分考虑广西及周边省份电池企业的新能源产品,认真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措施的相关文件精神(桂政办发〔2018〕111号),因此项目中三类高能新能源电池主要分为储能、便携和动力等用途,包括考虑广西为有色金属之乡,除了锰矿资源外,还可以对铝矿进一步开发成铝空气电池,目前已经开发铝空气电池实际比能量达到350Wh/kg,是铅酸电池7~8 倍、镍氢电池的5.8 倍、锂电池的2.3 倍,车辆能够明显地提高续驶里程,是继锂离子电池后又一重要汽车用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更换便捷,能有效克服目前锂电池无法快速充电问题。

(二)课程教改项目对接岗位技能与职业标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课程内容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的原则,注重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开发,保持项目水平与企业先进技术保持一致。积极参与来自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和新型产品研究开发。所有教改项目采用企业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考核项目中所涵括技能,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迁移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现以任务2 锂离子电池关键正极材料举例说明,具体见表2。

表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任务实施过程

课程教改项目以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来设置,从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生产,到根据不同用途(储能、3C 便携和动力)掌握钴酸锂如何在电池组装和设备安装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从钴酸锂高温固相法敢于尝试各种其它工艺研发或生产设备选型改装等,最终以完成作品通过表征分析进行考核。教改项目实施过程中确保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来操作,生产出与市场性能一致的钴酸锂产品,使学生通过获得成就感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加大创新创业型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学习迁移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绿色新型化学电源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多门学科理论知识交叉融合,产业技术先进,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不断更新变化中。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质量水平必须要积极开发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因此,学校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资源优势和校内实训基地的科研中试设施,与企业共同科研攻关技术改造难题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学院不仅能提升教师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社会技术服务实力,也能掌握绿色新型化学电源最新技术,确保让学生所掌握区域特色性的专业技能,并且在实施创新创业型项目过程中还能充分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吃苦耐劳,勇于攻坚克难的优秀职业素质和道德,创新创业型实训项目开发具体可详见表3。

表3 教学任务中创新创业型项目开发设计

课程教改项目充分考虑“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的高科技领域特点——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不断的更新发展。因此,在课程项目教改中必须不断开发各类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展示课程教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特色性和区域性等设计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绿色新型化学电源的岗位最新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迁移能力。

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开设创新创业型“绿色新型化学电源”课程建设成果

高科技术领域新兴产业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因其岗位技能和工艺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下开发创新创业型课程教改项目才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面临问题,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实施举措以来具体成果如下。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岗位技能对应教改项目,采用职业标准来考核项目实践操作和产品质量,实施过程中所用实训设备以中试级为主,既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也能用在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改造问题上,还可以作为订单式批量生产绿色新型化学电源产品。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产学研“双师型”实力,能给社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引入企业真实过程岗位技能的课程教改项目,教师利用实训中试级设备与学生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学习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和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难题,作为课题科研攻关,合理分析对生产工艺关键影响因素来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国内外影响大的先进新能源材料各类研究中,如考虑在广西区域如何推广燃料电池、铝空气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新产品的实际应用以及绿色无害化环保回收等。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科研攻关解决方案引入到课程建设环节和校本特色教材编写中。

四、结语

绿色新型化学电源是属于国家战略性重点规划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之一,具有技术先进、更新换代速度快和岗位技能变化快的特点。高职院校仍以传统教学模式来授课存在明显不足。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开发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才可以提高所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水平,适应高新技术行业不断更新的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确保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零距离就业。课程中创新创业型教改项目还有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提高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实力,从而能更好为高职“双一流”特色专业群内涵建设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电源校企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哪一款移动电源充电更多?更快?
阳光电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