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群工业经济联系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2020-09-01蒙柳翠蒙莉丝余球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带工业

蒙柳翠,蒙莉丝,余球

(1.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2.广西财经学院,南宁 530007)

引言

作为我国首个直接联系东西部地区的跨省区、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以下简称“珠西经济带”)覆盖广东、广西两个省区,包含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共11个城市,于2014 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明确提出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因此,珠西经济带城市群的工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升核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工业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由于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上地理、历史等诸多因素,珠西经济带城市间的工业经济互动发展面临较大约束,城市间的工业联系也似乎进展缓慢。

在已有文献中,对珠西经济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如李恩康等[1]、杜俊义等[2]学者对珠西经济带的总体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城市联动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周漾林等[3]、熊小菊等[4]以及蒋团标等[5]学者对珠西经济带内产业结构演变、产业联动发展、分工布局等经济联系展开研究;梁君等[6]、韦福巍等[7]、焦小慧等[8]学者主要研究珠西经济带内旅游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影响因素、竞争格局等经济联系内容。但对珠西经济带内经济联系的研究仍然很少,特别是对该经济带内如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特定产业的经济联系特征等的研究十分缺乏。

基于此,本文以珠西经济带为研究范围,以经济带内的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近13 年来珠西经济带的工业联系特征和变化,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揭示不同因素对经济带城市群工业联系强度的影响差异,为促进城市间工业经济联系、增强要素在区域内的协调流动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首先,本文通过构建引力模型,研究珠西经济带11 个城市间相互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并以此分析珠西经济带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状况。引力模型的公式为:

其中,fi,j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mi和mj分别为城市i和城市j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di,j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空间距离,g为引力衰减指数,一般取值为2。

本文以某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之和,作为该城市工业经济联系总强度(Fi,j)的测度,即:

其次,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问题。该方法是以结点间的关系和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并作为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状况的重要方法而被广泛应用。数据方面,为反映近十多年来珠西经济带城市群的工业经济联系及其社会网络格局变化,在考虑经济发展数据的可得性和计算的科学性基础上,本文以城市工业产值代表城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其数据来源于2005-2017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以两城市之间的最短公路距离表示两地间空间距离。

(二)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为简明反应2005 年以来珠西经济带城市群的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本文选取2005、2011、2017共三年的截面时点,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各城市间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矩阵,借助UCINET6工具由此生成珠西经济带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如图1 所示。同时,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珠西经济带每个城市的工业经济联系总强度,如表1所示。

图1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

表1 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工业经济联系总强度

由表1的经济联系强度测度结果和图1的社会网络结构可以看出:

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联系不断增强。近13年来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联系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也实现稳步提升。说明珠西经济带内工业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城市间工业经济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一结果可能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基础条件的改善相关。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和工业市场的繁荣与创新,推动工业产品和技术的区域交流。同时,珠西经济带发展规划及区域合作政

策,也有力推动了珠西经济带城市群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和范围。

广州和佛山的工业经济核心地位明显。近13年来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总体上保持一致,广州、佛山两个城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最为显著,与其他城市工业经济的联系最广泛,有力带动了城市群工业经济的互动与交流。广州市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研发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经济带内的其他城市;佛山市近年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优势传统工业改造、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广州和佛山对经济带内其他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与其他城市的工业经济联系最多。经济带内其他9个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基本保持增长,也反映出珠西经济带城市群近13 年来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稳固,且日益稠密化。

社会网络呈中心-边缘结构。虽然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总体上稳定增强,但内部出现复杂化的改变,呈现以广州、佛山为中心,其他城市为边缘的中心—边缘结构特征。首先,由表1可知,广州、佛山的工业经济联系总强度远高于其他城市,表现极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其次,柳州、南宁、梧州、贵港、百色、崇左等6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稳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广西积极发挥经济带重要通道的作用,大力提升汽车、装备制造和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突出培育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促进与广东的产业对接,增强了与其他城市的工业联系。最后,来宾、肇庆、云浮等3市的经济联系总强度呈下降趋势。来宾市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高,而肇庆、云浮虽然地处广东,但在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要素和资源产生了集聚效应,更多地向区域中心城市流动,从而降低了这两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工业经济联系。

二、工业经济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本文以珠西经济带内11 个城市为样本,以城市工业经济联系总强度(force)为因变量,借鉴王方方、贾高清等学者[9-10]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7个与城市间工业经济联系密切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底提出以来,对沿线省市的经济发展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也将该变量引入模型设计。相关变量说明如表2所示:

表2 相关变量说明

参考夏方舟[11]等学者观点,本文认为区域间的工业经济联系可能存在动态效应。同时,为增加数据平稳性,对因变量和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pgdp)进行取对数处理。构建如下动态面板模型:

其中,i为样本城市,t为年份,e为时间效应,m为随机误差项,其他变量含义如表2 所示。由于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故本文选择SYSGMM模型估计方法。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珠西江经济带11 个城市间工业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05-2017 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对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运用SYS-GMM 估计方法对模型(3)进行估计检验,估计结果如表4 所示。AR(2)和Hansen test 结果表明,模型均满足SYS-GMM 估计中“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和“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同时,运用混合OLS 方法和静态固定效应方法对模型(3)进行估计检验,以比较分析并考察模型估计的稳健性。综合各方法的估计结果以及相应的检验,本文认为利用SYS-GMM方法估计的动态面板模型(3)所得到的结论是稳健的。本文主要基于SYS-GMM方法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表4 工业经济联系强度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

表4估计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城市工业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明显的动态效应,即当期的工业经济联系强度不仅受技术、金融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上期经济联系状况的影响。根据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水平(pgdp)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明显增强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工业经济联系,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的提升,会刺激市场产生不同结构的需求和供给,从而使该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形成比较利益,促进相关行业的互动,进而增加区域间的工业经济联系。

产业结构优化水平(industry)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城市的工业联系。其原因主要是广州、佛山、肇庆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科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产业已逐渐升级调整为以先进制造业、战略型兴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呈现产业高级化的过程;梧州、柳州、南宁、云浮等城市由于区位优势、工业基础等原因,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比重仍然较大,服务业逐步与工业、农业相融合;其余城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业、高能耗的有色金属、制糖等传统产业。区域内产业结构现状呈现出这三个层级。产业结构更优化的城市,会对其他城市产生倒逼压力和互补优势,从而促使各城市的工业形成互动合作,增强联系。

资本集聚水平(invest)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随着资本集聚水平的提高,区域间工业经济的联系也日益增强。能够大量利用外部资金的地区,其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地方产业的发展也会得到更有力的推动,尤其是外资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正向效果更明显[12]。所以资本集聚水平高的地区,产业升级优化步伐更快,因此而形成的各城市工业产业差异和比较优势,促进了城市间工业经济的联系。

科技投入规模(technology)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科学技术的投入能够有效推动工业经济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对提高产业整体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激发产业的创新与活力,尤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科技投入规模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的作用叠加,更能有力推动区域内工业经济的功能差异,促进彼此合作与联系。

市场发展水平(market)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呈现正相关,表明地方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越高,反映当地市场的繁荣程度越好、营商环境越健康,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则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变得更自由,因此能够达到促进区域内工业经济联系的作用。

金融资源投入水平(finance)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水平,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不能显著促进不同城市的工业合作与互动,这与刘锡良等[13]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合。原因之一可能是金融投资过于集中在某一领域,导致部分行业金融资源过剩,同时其他行业金融资源投入不足;另一原因可能在于金融投资领域存在着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而出现金融压制,使得金融资源配置出现失衡现象,无法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从而无法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倡议对工业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聚焦于国内企业如何“走出去”,而不是聚焦于国内企业如何加强协作;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及后续相关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效应,且很多相关政策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因此对促进珠西经济带城市群间的工业经济联系也存在滞后效应,在现有年份的数据中较难体现。

三、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提升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高效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缩小城市间工业实力差距。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状况是城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城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发展,才有利于提升城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有利于开拓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扩大城市工业经济规模,进而缩小城市间的工业经济发展差距。

其次,应加强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现代城市及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金融资本都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因此,珠西经济带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合理分配与支持,从而促进珠西经济带城市群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再次,促进珠西经济带城市群技术扩散及支持。科学技术始终是工业经济发展进步的核心要素,不仅决定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城市工业经济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珠西城市群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珠西经济带城市间的工业经济联系。因此,珠西区域内应积极促进先进技术的扩散效应,工业先进城市带动工业落后城市,完成技术跨越,减小工业技术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推进珠西经济带工业发展的平衡与协调。

最后,借助“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平台,共同营造珠西城市群工业经济互联互惠的发展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也为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开拓了新的路径,珠西经济带城市群也应借助上述平台,及平台所提供的优惠支持政策,加强城市间工业经济合作。通过统一制度设计,规划市场标准等措施,减少流通障碍,将珠西经济带打造成城市间互联互惠的整体市场,促进市场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城市群经济带工业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工业人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