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室应用风险管理意识对患者风险事件的影响研究
2020-09-01田冬曼
田冬曼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山西 太原 030012)
处置室作为医院例进行常规护理的科室,对于一些受到外伤或发病紧急的患者,首先环节就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对患者伤口或外伤进行常规消毒或包扎,对一些受伤的患者进行常规换药的操作等。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护理人员应谨慎对待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不能出现任何错失,一旦出现偏差,很可能对患者的伤口带来影响[1-2]。
1 一般资料和管理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处置室进行外伤处置的患者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处置组,每组90人,其中实验组患者男性42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48.78±12.25)岁;处置组患者男性40人,女性50人,平均年龄为(48.21±11.25)岁。
1.2 管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外伤处置时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干预。
处置组患者在进行外伤处置时实施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有:(1)创建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分诊台组长、分诊台分诊护士、处置室护士组成,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与学习讲座,通过学习有关风险管理的护理知识理论,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并进行定期考核。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2)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有关护理的培训,重点培训对外伤患者进行处置时,出现突发情况或意外时,做出相对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提升护理人员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水平。(3)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出现差错时,应主动进行上报,对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应对措施。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应予以鼓励和加奖,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找出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理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观察实验组和处置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将护理满意度标准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对实验组和处置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其中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护患纠纷、切口感染等,对患者的切口处置时间进行评估。
1.4 统计资料
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通过(±s)表示,用x²来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实验组和处置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处置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可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2.2 对实验组和处置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情况对比。
处置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及切口感染情况均少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可见下表。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指标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处置时间。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切口处置时间为35.56±6.23min,处置组患者的切口处置时间为22.35±5.23min,t=12.5795,P=0.0000。数据表明,处置组患者的切口处置时间明显少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风险护理是指如何在医院中或者临床护理中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对医院中的临床护理而言十分重要,就是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9-10]。现实情况里,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在对外伤患者进行相关处置时,为了降低患者的风险,可在处置室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模式,以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操作水平,从而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3-4]。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行外伤处置时,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明显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差错,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