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路径

2020-08-31刘宁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分税制财力县乡

刘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层政府对财政管理问题成为重要工作,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乡镇工作对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乡镇财政管理是乡镇管理的重要工作,稳步推进乡镇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需要。我国财政体制中乡镇基层财政困难,我国乡镇有近5万个,每个乡镇负债400万余元,巨额债务使基层政府运转经费匮乏陷入财政危机。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通过分析乡镇基层财政困境症结,探讨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论述稳步推进乡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基层财政体制管理现状

乡镇是我国基层行政区域,建国后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经历曲折的演变过程。自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部门在增收节支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财政收入增速提升。在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下,应用财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为梳理财政分配关系,体现财事权匹配优势需要加快实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财政增收乏力,财事权出现不对应,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县乡财政是基层财政,财政体制方面自主权小,现行财政体制制约县乡财政增收。财政增收乏力体现在上级集中比例偏高,体制变动随意性大。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我国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框架,分税制要求各级政府有独立收入来源,五级政府框架分税种无充足税源。

政府每级得到收入分成有限,为保证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地方财力比重占比较弱。各级政府有集中财力内在驱动,各地对基层财力分配倾斜,但不能改变基层财力偏低现状。分税制采取分税种与分成共享方式,将税额少的税种留给地方。将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增值税等分成。虽然现行财政体制能降低征收成本,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国税收收入不够均衡,地方小税占比不大,基层所得收入难以保证政府运转需要。如中央集中增值税75%,有的省级按比例集中到县乡基层仅剩25%。我国缺乏与财政体制确立调整的法律体系,分税制改革后得到改变,但具体收支变化频繁,影响县乡财政合理安排收支。

县乡政府发展财源会被上级政府划分,如所得税改革按隶属关系划分到按属地划分共享是体制改革的进步,有利于培育公平竞争环境,但由于营业税共享改革涉及基数问题,长期内增量大部分被集中到中央政府。目前体制下与经济发展密切的消费税、营业税大多归中央、省市三级,县乡级财政分享比例小,县乡级收入主要是地方小税,改变县乡财政困难状况缺乏着力点。分税制改革重要内容是国地税机构分设,对维护税法尊严具有积极作用,但国地税财政分离,加大财政部门协调政府收支难度。县乡政府利用税收奖励等手段鼓励税务部门收税。国地税机构设置不同于行政区划,乡镇税务机构负责多个乡镇征管,由我国行政级次过多造成,税务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设置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科教文卫等公共产品需求增加,城市化发展要求加大对水电等基础设施投入,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支出责任进行了调整,但不能适应新时期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要求。随着改革深入,县乡承担新的事权,如义务教育取消教育集资财政补充缺口。城市建设等新事权增加基层财政支出责任。受农村税费改革影响,县乡增收受限。县乡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地方总数的70%,地方事权调整过于频繁。近几年地方支出责任调整,政府事权未划分,存在支出责任向下级下放问题。如央企老职工按属地管理等。财权未下放加重了现象财政困难。

调节地区差别是财政体制的重要任务,对因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地区经济水平差别,需要以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税收返还作为主要转移支付形式,以承认既得利益为前提,在增量调节部分加大中央收入占比,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是符合现代分税制要求的转移支付形式。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不足。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包括税费改革、工资性转移支付等。财力充裕可获得较多转移支付数额,不能缩小地区横向财力差距。

二、基层财政体制管理改革路径

我国启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划入省管理范围的县级单位数量迅速增加,通过采取强县扩权等措施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省管县与市管县体制并存,实际运行中出现体制匹配错位带来摩擦问题,省区划具有县级单位规模小特点,使得省管县体制改革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问题,需要通过按事权划分财权,简化财政管理级次,健全地方税体系等措施完善我国财政体制,促进基层财政管理发展。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一些事权职责划分有待探讨。具体事权划分是不断完善过程。无论事权所处层级应根据核定所需财力,财力不足上级财政应给予补助。如义务教育由县级财政负责,应根据在校生核定支出预算,不能仅给事权不放财权。事权调整要适应简化管理层级要求,减小乡镇事权,保证有足夠财力协调。事财权确定后上级承担支出,上级政府委托下级政府承办事务,应逐步完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根据义务教育实行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规定,应建立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下,简化财政管理层级可采取过渡性办法。通过省管县与取消乡级财政改革,我国政府级次减少为三级,政府层级优化对应形成中央省市县财政,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我国大部分省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目的是以经济发达城市为核心形成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格局。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管县体制失去最初功效。其弊端表现为降低管理效率,地级市职能定位不清,城市主动辐射小。市级财政由于受财力制约对县乡财政调控力度小,部分地级市由地区行署演变,财力不足。城市是区域范围内经济中心。城市带动乡村靠内在经济联系,取消市县级财政结算关系不影响经济带动作用。财政省管县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省级财政可以加大协调力度,将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中心城市发展。

国际上实行分税制国家为三级政府架构,中央省市进行分税分级,三级政府财力集中程度不同,集中型财政体制下中央收入占比较大,分圈型财政体制下中央比重较弱,60%左右支出责任由地方承担。有的国家转移支付额占地方支出的60%,上对下转移支付规模大,中央下政府财力充足。我国地方税源小,有的税种受条件限制无法征收。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面临收入减少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关系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地方税收制度调整非常必要。调整地方税关键是围绕主体税种减轻地方税体系。设立专门的市县税,使市县在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有好的着力点,体现财政可用财力增长。设立市县税要求明确税种与管理权限,理顺征收管理体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分税制财力县乡
推进城镇化建设,激发县乡消费潜力
浅谈加强农场经济财力保障工作
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完善发展
结算财力
结算财力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国地税机构改革的背景及方向分析
治理理念视角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
分税制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与房价关系研究
贵州三年内将投400亿元疏通县乡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