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家庭与大学生心理问题关系研究

2020-08-31许健美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原生家庭心理问题大学生

摘 要:原生家庭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重要力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原生家庭中家庭背景、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冲突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自尊、心理症状等有着密切的原生关系。

关键词:原生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原生家庭概念及理论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是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开始最初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层面的学习。1925年,陶行知先生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写下了《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的书评,两位先生对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做了深入解析,认为家庭教育曾在没有学校的历史里为人类贡献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推动者,认为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而且是所有教育的主导。原生家庭又和家庭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原生家庭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性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成才等都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

以关键词“原生家庭”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可以查阅到大量关于“原生家庭”相关的论文,其中关于原生家庭最著名的莫过于“波恩八大概念”理论。莫里·波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原始各精神病医生,在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现不少精神问题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家庭的问题。“波恩八大概念”包括:自我分化、三角关系、核心家庭情感过程、家庭投射过程、多代传递过程、同胞位置、情感决裂、社会情感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和家庭对子女的人格关注度越来越高,根据国内外学者选取的原生家庭变量的类型,研究可大致分成家庭环境或背景类(含父母特征等因素)、婚姻关系类、亲子关系类,研究理论归纳出:原生家庭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很多学者仅将研究限定于个体幼儿期和青春期,研究原生家庭对青春期阶段的影响的论文还比较少,特别是将目前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追溯到原生家庭及家庭教育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这也是本文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原因。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越健康越彻底,灵对肉的支配力量就越大,反之,肉对灵的作用就越大,气概就越小。童年是化育的最好时期,其中家庭中的母球在对孩童的化育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个阶段对自我形象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养成的意义非常重大。个体自我形象和心理构建的关键期即婴幼儿时期(特别是3到6岁之间),个体能在富有爱且家庭关系氛围融洽中度过,自我形象的形成就会较顺利,反之自我形象形成失败,心理问题产生,而且这种影响是长远且难修复的。

“幸福的童年是相似的,不幸童年的人一生都在修复”,因原生家庭变量因素错综复杂,各种影响变量是交叉影响的,本文篇幅有限只对个体人格中的自尊和自负做肤浅分析。我国学者对自尊的定义是“一种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以及自己值得拥有快乐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自尊的人是内在驱动的人,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他们,他们都强烈的认同自己的价值。自尊过渡是自负,自尊不够是自卑。不同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不同,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人格,根据笔者在大学工作的经历,常见大学生心理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种:大学生自负心理、大学生自卑心理、大学生情感交往障碍。

(一)大学生自负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见的有自负,自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自负的人处于过高的自我评价意识状态,他们往往盲目乐观,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他们在思维上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领会、关注他人的关爱与情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乐意与他人和睦相处,他们的自我认识模糊,不能准确自我定位。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自己的成功,他们习惯将成绩归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他们在盲目地自我标榜的同时,自然蔑视或否认别人的成功,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自我防御心理,从而陷入一种孤独、遐想、失落的不良心理状态之中。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

在孩子的幼年时代,保护他们的心理和他们的身体同样重要,这就需要原生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助于大脑神经结构健康发育的环境。这个时期如果孩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自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办法释放自己的潜能。成年以后他们就表现的自尊感弱,自卑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拥有其他同龄人具有的能力,即使已经取得了同龄人的成绩,他们也会把原因归结为外因,他们看不到自己有权通过选择改变人生,而这一切极有可能是由他们父母专制式养育造成的。同时造成大学生自卑的原生家庭影响因素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以及出现在留守儿童中。因为童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在成年时期很难建立平稳顺畅的和他人交流的渠道,这样的家庭出生的孩子相比较其他孩子自卑心理会严重一些。

(三)大学生情感交往障碍

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如婚姻关系)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自身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征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传达给自己的孩子,儿童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及其后果,获得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如果父母本身是乐观开朗的,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般也比较积极乐观,父母如果本身就是消极悲观的性格,那么孩子也受到悲观情绪的影响变得消极。如今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孩子享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童年时期一直缺乏安全感,感觉是被抛弃的,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愿意去相信别人。离异家庭的子女在大学期间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逆反、自我分化不良,以及更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父母离异前后的冲突是影响子女心理适应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系統理论的指导下,学者意识到个体成长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交互系统,对单一因素的分析并不足以理解个体成长发展的路径。近些年来对原生家庭对个体影响的研究从儿童青少年转向在校大学生甚至是成年子女抑或是人的一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各种家庭因素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大学生成人初显期不同于青少年期,也不同于成人期,其心理需求、心理发展主题、群体行为特征均存在自身的特点,探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生家庭影响有着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慧慧.原生家庭的影响——波恩理论视域下的《杜兰葛山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6):112-114.

[2] 夏雨,饶英.大学生自负心理的表现、成因及消除对策[J].宿州师专学报,2003(04):87-88.

[3] 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许健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黄山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原生家庭心理问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试论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及婚姻观的影响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从投射性认同角度谈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