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绞痛病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08-31任丽
任丽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2月,共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均更高,P<0.05;实验组各心理状态量表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均更低,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心理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212-01
心绞痛在临床上主要呈现为心肌缺氧缺血综合征,主要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此病症可引发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多种不适症状,严重损害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及时予以患者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选择了2018年12月~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就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详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2月,共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实验组中女性、男性患者各27例、28例;年龄46~67(50.96±2.22)岁。参照组中女性、男性患者各30例、25例;年龄44~67(51.02±2.11)岁。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基本信息可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急性心绞痛患者予以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急性心绞痛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⑴急性心绞痛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在交流过程中采用亲切、和蔼、友善的态度,且语言通俗易懂;⑵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护理人员、护士长、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学家组成,评估患者具体心理状态,以此制定合适心理方案;⑶心理干预小组对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明确,之后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自身的兴趣、优势等内容,护理人员应予以充分理解和尊重,之后进行有效交流,从而提升患者信任感;⑷向患者讲解心绞痛发病原因和风险因素,就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临床体征、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进行重点讲解,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心态。此外,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让患者积极参与心理护理干预中,嘱咐其多陪伴患者,从而提升患者情感体,并依据其心理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心理护理方案。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其中生活质量主要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四方面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心理状态主要采用SDS、SAS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数据指标分析均采用SPSS23.0,SDS、SAS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性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参照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30.25±2.2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8.21±4.21)分,躯体功能评分为(37.62±3.8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35.26±3.71)分;研究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36.95±3.2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44.52±5.69)分,躯体功能评分为(43.01±4.4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44.56±5.01)分,t值分别为12.544、6.611、6.801、11.063,P均<0.05。
2.2急性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分析
参照组急性心绞痛患者SDS量表评分为(50.26±9.56)分,SAS量表评分为(54.26±8.24)分;实验组急性心绞痛患者SDS量表评分为(36.59±4.85)分,SAS量表评分为(40.12±5.15)分,t值分别为9.457、23.323,P均<0.05。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主要是因为人体冠状动脉缺氧缺血、供血不足导致的心前区疼痛情况,高尿酸血症、遗传、糖尿病、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均是此病症风险因素[3]。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急性心绞痛发病时以绞痛感为主要症状,更為甚者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必须予以患者及时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绞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且具有较好疗效。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心理状态较差,过分担忧自身病情,进而降低治疗依从性,甚至拒绝治疗[4]。鉴于此,必须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本次研究中选择了11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分别予以参照组一般护理,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这也与刘艳[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进一步表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蒋素兰.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绞痛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73+75.
[2] 周荣,王彩丽.急性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心理护理干预与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0):99.
[3] 俸莉莉,陈伟,曾桂敏.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31(10):169-174.
[4] 刘丽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20+23.
[5] 刘艳.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急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