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体验 感受
2020-08-31李银芳
李银芳
相较于以往教材,统编本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更多,充分体现了编者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呢?
一、想象
南怀瑾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由此可见,想象在诗歌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在古诗词教学中,从想象入手引领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令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充满无限的活力与张力。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统编本二年级下册)这首诗中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在教学这句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想象:西湖六月的天气、风光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那么,“接天莲叶”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你看到的是——(荷叶),再向更远的地方看去,你看到的还是——(荷叶),你再向更远的地方,也就是西湖和天际连接的地方望去,看到的还是——(一片接一片的荷叶)。然后,教师再进行追问:这些荷叶是什么样的呢?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
在学生的想象中,西湖六月的荷叶茂盛、蓬勃,充满生机。由此可见,借助想象,可以使古诗词所描述的画面不断扩张,不断丰富、叠加,真正使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使整个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精彩。
二、体验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字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怎样才能让这些词句“醒”来呢?这就需要借助儿童鲜活的体验。
如在教学《登鹳雀楼》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这首诗的时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中的“依、入”两个词对学生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凝固的,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沉入文本呢?教师可以这样教学:“依”从字形上來看,当你“依”着东西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不会有一种不舍得离开的感觉?那么,在“白日依山尽”这句诗中,这个“依山尽”中的太阳是一下子消失的吗?在教师的引领下,“依”字所表现出的太阳缓慢下落的过程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古诗中所描述的依依不舍的意蕴在学生的驻足体验中也就变得温润起来,学生们在诵读的时候也就会入情入境。
教师要善于发掘古诗词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的触发点,真正再现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主动沉浸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三、感受
温儒敏教授认为,古诗词教学,要着重引领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他们一开始难以感受到古诗词美在哪里,但是,慢慢沉淀之后,他们的感受会更加深刻,而朗读则是学生感受古诗词音韵之美的有效途径。
还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为例,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中,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是怎样的莲叶?”有学生说“绿绿的”,有学生说“又多又绿的荷叶”……教师接着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荷叶是绿色的?”“碧”。“那么这句诗该怎样读呢?”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特意把“无穷碧”三个字重读,当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读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把荷叶很多很绿的样子读出来。就这样,从“莲叶碧”到“莲叶无穷碧”再到“接天莲叶无穷碧”,在富有梯度的层层朗读中,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莲叶之碧绿、之多、之葱郁等,读起来韵味更足了。
古诗词的画面之美、音韵之美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蔓延开来,每个学生都浸润其间,从中获得了对古诗词的深刻感受,真切感受到了古诗词的传统文化魅力,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