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用药指导和科普
2020-08-31吴应军
吴应军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2
众所周知,糖尿病缠绵日久,以尿频、消瘦、浑身无力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引起诸多器官组织病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三大基础疾病之一。同时,为维持血糖的平稳、扼制并发症发生进展,发病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且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多有禁忌。那么,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在疾病的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保健知识呢?现笔者从药学服务和健康指导角度作如下科普,旨在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切实提升血糖管理水平。
1 常见降糖药物和用药要点
降糖药物的品类繁多,服用时间、使用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降糖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有所不同,举例而言,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常在饭前半小时服用,阿卡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可在进食之初随同第一口食物服用,罗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应在早饭后服用等,掌握相应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势必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乃至疗效。
1.1 双胍类降糖药物
常见双胍类降糖药物有盐酸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等,一般在进餐过程中服用。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不是降低人体的正常血糖,而是通过减少肝糖原的输出以及强化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在胃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中发挥阻碍作用而实现降糖目的,故服药期间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事件,但应注意胃肠道不适反应,因而推荐在进餐过程中服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刺激,由此可见该类药物不可空腹服用,防止胃肠道刺激加重。
1.2 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常见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一般在饭前20-30min服用。该类药物能够对人体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刺激,促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继而实现降糖目的。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建议在饭前20-30min服用,同时严格控制进餐的时间,防止未及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在诸多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中,格列吡嗪和格列美脲较为特殊,前者是控释片,后者是长效制剂,因而对用药时间的要求相对宽松,早餐前即刻服用亦有效安全。
1.3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常见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那格列奈、瑞格列奈,一般在饭前15min服用,其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相同,均是对胰岛B细胞进行刺激而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但是,不同于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起效快、半衰期短,能够在进餐后快速降糖,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亦可将用药时间调至餐前即刻。该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偶见轻微低血糖反应或是短暂性视力障碍、轻度增重。
1.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应用最为广泛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莫属,该类药物能够对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酶等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延缓葡萄糖、果糖的吸收,实现降糖目的。该类药物一般随着进餐的第一口食物共同嚼碎费用,但是因为口服用药吸收少,降糖效果的发挥需要依赖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降解,故用药后多有肛门排气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感,一般无需特别处理便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自行缓解。另外,若餐食无碳水化合物,则不宜服药,以免加重不适感。
1.5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
常见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包括匹格列酮、罗格列酮,又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从侧面表明了该类药物降糖的作用机制,即为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内的敏感性,避免胰岛素抵抗增强。该类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降糖治疗,用药时间推荐早餐后,若患者合并肝病或者肝功能损害,则应更换用药品类,同时对于长时间用药者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降低肝功损害。另外,伴有3、4级心功能障碍患者亦不推荐该类降糖药物,以免增加充血性心衰发生风险。
1.6 注射用胰岛素
皮下注射胰岛素亦是降糖的重要手段,单次注射剂量因人而异,具体应遵从医嘱;注射时间为三餐前及晚睡前30min;注射部位腹壁皮肤,或大腿、臀肌/三角肌区域,注意红肿、硬结的出现,可通过热敷缓解。
2 糖尿病必知保健知识
2.1 饮食和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健康管理中饮食治疗一直被视为“五驾马车”之首,在两低两高(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准则基础上,需要严格掌握如下饮食注意事项。其一,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比为45%-60%,脂肪为25%-35%,蛋白质为15%-20%,膳食纤维为25-30g。碳水化合物可选根茎类蔬菜如芋头,谷类如荞麦、黑米等,脂肪的来源为植物油脂,日摄入上限为75g,蛋白质可选豆类植物蛋白,蛋类、鱼类动物蛋白,膳食纤维推荐韭菜、白菜、香菇、竹笋等含糖量少的蔬菜以及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水果。其二,每日保证三顿正餐,可适当增加2-4次加餐,对每顿餐饭进行定时、定量,均衡分配热量摄入,可通过调整食物烹饪方法或是应用食物交换法优化膳食体验。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适当运动不仅是增强体质的可靠手段,也是强化血糖管理水平、延缓并发症的重要举措。推荐慢跑、太极拳、瑜伽、游泳、散步等运动方式,但应注意活动强度,以心率为参考标准合理管控。同时,养成血糖自我监测和记录的习惯,以便了解疾病转归进展,同时为降糖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通常,血糖控制在8.4-11.1mmol/L间较为安全。
2.2 常见并发症及其特点
坊间历来将糖尿病称之为“不死的癌症”,这是因为糖尿病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诸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脑梗死、心脏病变、糖尿病足、眼部病变等。上述并发症各有特点,在发病后的处理上亦存在较大差异。周围神经病变是较为多发的病症总称,主要表现为营养障碍、泌尿/汗异常、下肢坏疽、眼底病变、足跟痛、皮肤瘙痒伴疼痛等,这与患者用药依从性欠佳及血糖管理不当不无关联,因而在规范治疗和用药的同时,需要加强皮肤感染、足部保健等教育指導。作为患者应勤洗澡,更换干净衣物,勿选穿松紧带衣裤,防止局部皮肤被约束带长时间束缚而影响血运,同时观察皮肤性状、颜色变化,及时发现病变。另一方面,通过手法按摩改善足部血运,避免用热水烫脚,泡脚时水温应控制在37℃,可在水中放置中性皂强化清洁效果,泡脚时间控制在20-30min,警惕足部外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