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应用体会

2020-08-31李本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疗效

李本东

【摘 要】目的:就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手法复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确切。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眩晕是诊疗中常见病症,发病因素复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gi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较为常见外周性眩晕类型,各年龄段均有发生,诊疗中以50~60岁患者多见[1],本病的主要特点为反复性一过性头晕、眩晕不适,发作时间一般在一分钟以内[2-3],部分患者会出现自主神经、眼震等表现,若未及时给予干预,BPPV呈慢性发展,引发耳聋、焦虑、抑郁、恐惧,病程超6个月,即为慢性BPPV[4],除眩晕症状外,还易出现头、颈、耳鸣、听力下降等部位的疼痛不适、视力障碍、肌肉骨骼酸痛等症状。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常用手段,本文主要结合部分实际病例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4例,年龄23~81岁,平均(54.27±1.0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BPPV相关诊断标准[5]并确诊,且诊疗配合度均较高。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规治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前列地尔或川芎嗪改善内耳局部微循环,单次给药剂量为前列地尔10ug或川芎嗪240mg静脉滴注,每日给药一次;同时给予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1营养神经,肌注给药,单次给药剂量维生素B12 0.5mg及维生素B1 100mg,每日给药2次,两种药物均连续给药7-15天,同时给予苯海拉明、盐酸异丙肾肌肉注射或倍他司汀口服抗眩晕,合并突聋患者给予联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手法复位治疗,施治者清洁并消毒双手,通过翻滚试验、Dix — Hallpik试验确定耳石位于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前半规管,并根据部位选择相应的方案的手法复位,结合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必要时每天进行1~2次手法复位治疗,并训练前庭功能,连续治疗7-15天。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以中華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相关疗效评估标准[6]为参考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治愈:BPPV相关症状如眩晕、眼震、头晕、头痛、视物旋转等均完全消失;有效:BPPV相关症状有所缓解,但未完全消失;无效:BPPV相关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15天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BPPV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高的特点,患者直接影响患者平衡功能及位置觉,未给予有效干预的情况下,预后效果较差。本病存在一定的误诊风险,诊疗中须完善BPPV与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变的鉴别。手法复位是BPPV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规律性的运动,实现头部快速转动与活动,促进脱落耳石回到椭圆囊,研究组患者均开展手法复位,该手法操作简便,不受环境限制,且安全性高,经由连续7-15天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愈率达66.67%,眩晕、眼震等症状均消失,效果较为满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15天后,两组患者均获得了疗效,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BPPV患者在常规药物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De Stefano A,Dispenza F,Suarez H,et al.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he role of comorbiditiesin the recurrent episode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Auris Nasus Larynx,2014,41(1):31-36.

赵晓宇,刘建功.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9):4216-4218.

胡进,傅伟达,尤克,等.继发性和原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694-1696.

王崇,王建明,杨威,等.慢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J].北京医学,2019,41(9):842-843,84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2):163-164.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