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2020-08-31李崇银
李崇银
【摘 要】: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下肢骨科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采用单西医方案治疗对照组(n=43)与联合中医方案治疗实验组(n=43),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PT与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可明显提高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2
下肢骨科手术后,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且患者的凝血功能失衡,故很容易并发深静脉血栓,不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存在栓子脱落诱发肺栓塞的风险,为此做好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中医角度看,深静脉血栓可归为“股肿”的范畴,在临床治疗上需要辩证用药,以活血化瘀为原则[1]。为更好的提高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采用单西医治疗与结合中医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了深静脉血栓预防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下肢骨科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采用单西医方案治疗对照组(n=43)与联合中医方案治疗实验组(n=43)。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31~82岁,均数(58.7±6.3)岁,体重均数(63.7±8.2)kg,实验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0~84岁,均数(58.1±6.4)岁,体重均数(63.5±7.8)kg,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为深静脉血栓,认知功能与凝血功能正常,排除原发性血液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以抗凝与溶栓为基础治则,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调高患者患侧肢体,以25cm为宜,并撇和使用弹力绷带。使用小剂量尿激酶,从患侧肢体远端进行静脉滴注,用药14d。并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用药14d。并口服华法林抗凝,结合患者的APTT水平控制好用药剂量。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方案。对患者辩证分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的方式治疗,其中湿热下注证可使用四妙勇安汤,气滞血瘀型使用血府逐瘀湯,脾虚湿阻证采用桃红四物汤,所有方剂均每日1剂,水煎后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均服,用药1月[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其中,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畅通,下肢水肿与疼痛消失,判定为显效,疼痛与肢体肿胀缓解,静脉造影结果表明深静脉部分畅通,判定为有效,未见显著改善判定为无效[3]。(2)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凝血功能,采用PT与APTT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凝血功能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PT值为(11.35±0.41)s,明显低于对照组(12.11±0.58)s,P<0.05(t=7.0164,P=0.0000)。实验组患者干预后APTT值为(33.31±2.25)s,大于对照组(31.12±2.58)s,P<0.05(t=3.4608,P=0.0008)。
3 讨论
下肢骨科手术由于肢体制动,长期处于仰卧位,深静脉的血液回流速度将明显降低,且术中屈膝、屈髋的体位,也可引发静脉血管内膜受损,且手术出血、创伤等,也容易诱发患者凝血功能与抗凝功能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可诱发血小板的沉积与粘附,增加血液的粘稠性,最终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并发。考虑到下肢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较为困难,故需要从预防的角度入手实现对其发生率的控制。患者入院时,首先需要识别其高危因素,从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长期卧床、饮水量较少、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感染、手术创伤等角度识别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而加强管理工作。要求做好对患者体位的管理,减少静脉压迫,配合机械预防措施,促进血液的循环,并在用药时注意对患者静脉的保护,必要时也可采用预防性用药方案,降低血液的粘稠性[4]。而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常规多采用抗凝与溶栓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等,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从中医角度进行辩证用药,则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可通过内服中药的方式起到加快血液循环,补足患者气血,温阳脉络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深静脉血栓后,其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PT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需做好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一旦发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张衍敬. 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15):98-99.
李勃, 辛婕琛, 杨光,等. 活血化瘀法预防老年人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6):41-43.
张风银. 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9):1641-1642.
王小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v.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