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木偶课程的探索实践

2020-08-31张洵洵

幸福家庭 2020年9期
关键词:如皋木偶猫咪

张洵洵

 从哪里来

一天,窗外传来很是热闹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组正在举办木偶开放节。在图书角阅读的涵涵、聪聪、萌萌早已按捺不住,纷纷踮起脚尖,顺延着声音传出的方向眺望而去。萌萌说:“瞧!那个叔叔手上拿的玩具真有意思。”聪聪说:“对呀,对呀,两只鸡在做游戏,快看!打起来了。”涵涵在一旁乐得哈哈大笑。安静的图书区顿时炸开了锅,一会工夫,窗台上已趴满了小朋友。小家伙们缠着我,“老师,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我知道,那是木偶。”“是的,叔叔阿姨手上拿的是木偶。”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所欲言,看着孩子们手舞足蹈的快乐样,我沉默了,木偶,在哪里呢,从哪里来的?

孩子们开始了寻找之旅。问卷调查、家园沟通、查阅资料,走进木偶团,拜访如皋木偶艺人。孩子对木偶的形象从模糊到有轮廓到有鼻有眼逐渐具体起来。

(一)从家乡来

调查中发现,对于木偶,孩子既陌生又有些许熟悉。木偶,是如皋家乡的非遗之一,是如皋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不少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木偶,随爸爸妈妈去名水绘园游玩,看过木偶戏的表演,幼儿园木偶工作坊里各种各样的木偶。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了布袋偶、提线木偶、杖头偶、铁枝偶,在大人的述说讲解中了解木偶戏等。

(二)从玩中来

木偶是还在们的一种玩具,一种时常陪伴左右的玩具,而不是工具,不是被表演賦予标签的特定工具。顺延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根据主题准备了一系列指偶,一开始,孩子们都会觉得新鲜,喜欢把玩把玩,可渐渐木偶便黯然失色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尝试了解木偶结构、学习制作木偶,可是木偶的制作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工序复杂。那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幼儿制作木偶呢?自主游戏时,孩子们自由拿来自己的超级黏土做手工。我意外发现,他们还会将自己做的手工进行互动游戏。我眼前一亮,可否将黏土用来制作木偶呢。于是,我设计了些集体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利用搓、切、揉捏、压等技能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之上,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开始尝试制作,为了拿取游戏方便,于是集体活动《有趣的刷子》生成了。竹签偶、木偶就诞生了。

(三)从心里来

制作怎样的木偶,自制的木偶怎么玩?从喜玩、乐玩到创玩,只有真正放手,孩子才会从自己内心桎梏中解放出来,自主、创新、愉悦。游戏中适时介入,将班本主题课程《礼仪·一个好习惯》与之结合。在木偶表演区,孩子们围绕《我不挑食》进行创玩;在美工区,孩子们围绕《我不挑食》《你好,小鸟》《家乡的桥》等进行创作;在建构区,孩子们围绕《我们居住的地方》与木偶同乐。

 心往哪里飞

皮亚杰的儿童学习理论中提及儿童是天生的主动积极学习者,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并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追随幼儿内心,如何一步步帮助幼儿丰富关于木偶的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呢?

 心往这里飞

孩子们喜欢木偶,喜欢做木偶,喜欢玩木偶。但是,发现孩子们所谓的表演只是手拿木偶左右晃动。经过一番思考,我感觉问题不是在玩偶身上,而是在孩子身上,在孩子身上缺少一种“灵动”。于是,每天的散步时间是孩子模仿表演的时刻,比如,中二班变成了猫咪王国,一群活泼好动的猫咪跟着我这只猫大王出去晒太阳了。瞧,一群中班孩子正在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午后阳光里小猫们晒太阳的情景。有的四脚朝天,慵懒地伸一伸;有的安静地蜷缩成一团,好像睡着了;还有的眯着眼睛,用手挠着头;有的伸长舌头,到处舔着身体……这是另一个用语言所描述的已知的情境,孩子们在这两者已有经验基础上,用自己的身体创生出不同的、更加丰富的“猫儿休息情景”。此时此刻孩子们的身体表达不能等同于原有的生活经验,其产生的是一种新的感悟。

 童心向阳,梦想飞扬

相遇是一场美丽的邂逅,相知是一次心灵的共鸣。木偶的故事在延续,让我们载着童心,载着梦想,向着阳光飞翔。

猜你喜欢

如皋木偶猫咪
木偶和木偶戏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春之猫咪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
酷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