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0-08-31姜月玲
姜月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教养。本文重点谈谈家长应该如何教养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是成长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思想,有灵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多包容幼儿,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将幼儿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及时支持、鼓励幼儿的行为,从内心去欣赏、赞美幼儿。
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独立思考。父母不能在任何事情上都包办代替,应该给幼儿应有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娇纵幼儿,不应过度帮助幼儿做事。家长要多为幼儿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信幼儿的能力
部分家长在教养过程中,总担心幼儿会出现什么危险,所以总是小心翼翼,不让幼儿做任何存在危险因素的事情,为幼儿包办所有事情,致使部分幼儿缺乏独立性。家长要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手让幼儿独立做事,并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磨炼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平等地对待幼儿
教养幼儿是一项简单又复杂的任务,家长只有不断学习,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才能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引导者,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成员要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要相互尊重,同时也不能忘记尊重幼儿,时刻牢记平等观念。幼儿的想法是与社会共进退的,时代在发展,幼儿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父母必须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
另外,家长在教养幼儿时,要以爱为基础,并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幼儿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家长要保持理智,作出合乎情理的行為反应。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自身行为的过失之处,但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能打击幼儿。家长要尽量避免训斥、指责孩子,选择适当方式教育幼儿。
开放的交流状态
大部分幼儿敢于在家长面前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会积极和家人沟通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要求家庭成员要及时、热情回应幼儿,并表示愿意看到幼儿相应的行为,给幼儿一个方向标,培养幼儿观察事物、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
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更愿意自主解决,自主性较强。家长要积极和教师沟通,了解幼儿的动向。家长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回忆。针对教师反映的幼儿存在的问题,家长要认真对待,与教师保持一致的态度,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要重视幼儿教育,注意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