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20-08-31周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格列美胰岛研究组

周蓉

【摘 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服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进行治疗。分析药物联合治疗下,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水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脂水平相比,两组患者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餐后2hC肽(2hCP)、空腹C肽(FCP)、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BMI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共同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胰岛功能和糖脂代谢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体质量无较大变化,联合治疗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治疗应用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格列美脲;苯那普利;糖脂代谢功能;胰岛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与内分泌疾病,其特征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主要发生病因是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的表征则是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1]。近几年临床研究提示,脂肪组织不但是为人类机体储存能量的器官,同样也属于内分泌组织,代谢、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及激素,维持并参与人类机体内的多种生理功能。相关研究中,如内脂素、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等脂肪细胞因子都与胰岛β细胞或胰岛素抵抗有着一定的相关性[2],而格列美脲属于磺脲类降糖药,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分泌胰岛素,同时提升周围组织的敏感性,从而有效调节患者的代谢紊乱状态,最终改善自身的胰岛素抵抗。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共同进行治疗,分析药物联合治疗下,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年龄43-51岁,平均年龄(47.2±3.8)岁,体质量指数(BMI):(25.2±2.2)kg/m2,其中男17例,女21例;研究组38例,年龄41-54岁,平均年龄(47.4±3.5)岁,体质量指数(BMI):(24.9±2.0)kg/m2,其中男19例,女19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次研究组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40-55岁;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未曾服用过降糖类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心功能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者;严重感染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苯那普利,用法与剂量:10mg/次,1d/次,连续服用1个月。

1.2.2 研究组患服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进行治疗。患者在服用苯那普利基础上加入格列美脲的服用,苯那普利服用方法与剂量同对照组方法,格列美脲用法与剂量:早餐时服用,2mg/次,1d/次,连续服用1个月。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配合常规饮食及运动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水平情况。血糖水平包含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包含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

1.3.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情况。胰岛功能包含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餐后2hC肽(2hCP)、空腹C肽(FCP)、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胰岛素(FINS)。

1.3.3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包含低血糖、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血脂较治疗前相比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糖各项水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的血脂水平相比,两组患者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hCP、FCP、2hINS、FINS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所提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水平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OMA-IR与治疗前相比水平有所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HOMA-IR水平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BMI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均有轻微下降,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BMI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往往较高,此类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如果未能对患者進行治疗,患者机体极易发生代谢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并发症。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类、磺酰脲类、双胍类等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格列美脲属于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胰岛β细胞表面存在的磺酰脲受体在与格列美脲相结合后,能够将钾通道进行关闭,造成细胞膜的去极化,导致钙通道的开放,Ca2+内流从而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合成肝葡萄糖,最终达到降低患者血糖的功效;此外,格列美脲能够加大心脏葡萄糖的摄取,对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的作用较弱,所以,与其他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会造成心血管的不良反应较少[3]。

苯那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目前仍不能明确解释ACEI类药物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机制,分析原因或许与下面几项因素有关:①ACEI能够对激肤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抑制作用,对胰岛素主要作用的靶器官,促进其血流量的加大,从而促使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摄取的增加;②高活性的交感神经会造成组织对葡萄糖摄取的降低,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而ACEI能够对交感神经活性起到降低的作用;③ACEI或许是经过对血钾水平的提升达到促进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④ACEI能够对激肤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从而降低缓激肤的降解,缓激肤会加剧葡萄糖的氧化,降低肝脏产生葡萄糖,胰岛素介导会加大对葡萄糖的摄取[4]。

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单一药物的使用,往往在开始治疗时具有显著效果,但后续治疗中,也有着较高的继发性失效率,所以常常将药物联合使用,通过不同药物作用的相互叠加,来降低每种药物的服用剂量,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同时也能弥补每种药物单独使用时的药效不足[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与单一服用苯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水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餐后2hC肽(2hCP)、空腹C肽(FCP)、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苯那普利共同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胰岛功能和糖脂代谢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体质量无较大变化,联合治疗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治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鲁平,任琢琢,张云.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10):1091-1093.

高伟.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影响对比[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46(12):1396-1397.

哈斯,孟帮柱,巴图德力根.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7):594-596.

蒲丹嵐,尹经霞,谢洁,等.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与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8,28(7):915-918.

张四青,习燕华,钟树妹,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37(5):525-528.

猜你喜欢

格列美胰岛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格列美脲片致不良反应1例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