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观察写话指导”课堂实录评析
2020-08-31吴忠豪
吴忠豪
师:昨天去参观动物园,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对哪些动物印象最深。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金鱼。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海豹。
生:我对海豹、猴子、狼、狮子的印象都很深。
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海豹、猴子、河马的模样。
师:好!现在我要请你们猜个谜语:红屁股,长尾巴,拱拱的嘴巴,毛茸茸的头,站着像人,趴下像狗。是什么?
生:猴子!
师:为什么你们一猜就说是猴子呢?
生:因为猴子屁股是红的,头毛茸茸的,还有嘴是拱出的。
生:这个谜语讲得很形象,把猴子的特点讲出来了。
师:还有一个原因,由于你们参观时,看得很仔细,很认真,抓住了猴子的特点,所以很快就猜出来了。今天我们练习说一说猴子的特点。
【评】教师在学生参观动物园的第二天上了这一节观察写话课。写话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孩子们刚参观了动物园,有话要说,有话可写,写话时机的把握和内容的选择都非常好。开头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对哪些动物印象最深”,并用猜谜语的方法直接引出这节说话指导课说写的对象——猴子,要求仔细观察,说出动物的特点,非常自然,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起猴子)
师:猴子站起来像人,趴下像狗.可它不是人也不是狗。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先看猴子的头部。猴子的眼睛怎么样?嘴是什么样子的?
生:猴子的眼睛不大,圆溜溜的,整天眨巴眨巴的。
生:猴子的嘴是鼓出来的。
师:不错。请大家看着黑板上的画,连起来小声说说猴子头部的模样。
(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说,然后指名说)
生:猴子的头毛茸茸的。脸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不停地眨巴着。嘴是拱出来的,像含着个大桃子。
生:毛茸茸的头上,有一双小眼睛,滚圆滚圆,眨巴眨巴的。嘴巴鼓得老高。
师:大家再看看、想想、说说,猴子的身体、尾巴怎么样?
(老师边问边在黑板上画猴子的身体和尾巴。学生边看边各自小声说,然后举手发言)
生:猴子全身长满棕色的毛,背上颜色深,肚子那里比较淡,微微发白。尾巴拖在身后,竖起来像旗杆,有时候像大钩子。
【评】这是观察说话指导的第一个层次,可圈可点。首先,教师当场画猴子,边画边让学生观察,自始至终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观察效果比直接出示挂图要好得多。其次,引导学生先分别说猴子的眼睛、嘴巴,再连起来讲整个头部;再由头部说到身体、尾巴。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提示学生看看、想想、说说,先个人小声说,再指名发言。说话步骤设计得很精心,有利于培养学生想好再说的良好习惯,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练习的机会。
师:跟别的动物比,猴子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跟河马比,跟大象比,跟老虎比……
生:猴子最主要的特点是灵活好动。
师:对,猴子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动,整天动个不停。俗话说:“猴子屁股坐不住。”在参观时,我们看到猴子有哪些活动?
生:有的追跑,有的抢糖。那天,有个人丢进去一根棍子,有些猴子就去抢棍子。
师:哪些同学看到了?
(学生纷纷举手)
师:这情景我没看到,谁能说给我听听。
生:有人丢进去一根棍子,被一只猴子看见了。这只猴子很快跑到棍子旁边,它停下来看看四周,见别的猴子没注意,就轻手轻脚地抓起棍子往回跑。这时,有几只猴子发现了,就跟在后面追。它很快跑到假山上,挥舞起棍子吓唬追上来的几只猴子。
师:猴子到底是怎样跑去拿棍子的?它向四周看时是怎样的神态?它是怎么跑到假山上去的?挥舞棍子吓唬伙伴时,又是一副什么模样?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怎样的”,帮助学生抓住特点说具体)
生:一只小猴看见棍子后,连爬带跑,不一会儿就到了棍子旁边。它眨巴着圆圆的小眼睛东张西望,见周围没有其他猴子,便轻手轻脚地抓起棍子。这时几只猴子围了过来,它连忙一转身,三蹦两跳蹿到了假山顶上。猴子们也都从下往上冲。它站在山顶上挥动木棍,大声叫着,那模样真像个小孙悟空。
【评】第一层次指导说出猴子的外貌特点,第二层次指导学生说出猴子的活动特点。教师敏锐地发现并巧妙地抓住了学生无意中说出的“猴子抢棍子”的情景,并且在学生说话过程中追问:“猴子到底是怎样跑去拿棍子的?它向四周看时是怎样的神态?它是怎么跑到假山上去的?挥舞棍子吓唬伙伴时,又是一副什么模样?”这样因势利導地发问,细化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说话内容。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多说几个反映猴子灵活好动的情形,可能效果会更好。
师:好!今天同学们都能抓住特点,把猴子的模样和活动讲得清楚、具体。这样,听的人就能想象出猴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怎样活动的。刚才说了猴子的特点,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也各有特点,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呢?譬如说,老虎的特点是什么?金鱼呢?海豹呢?……
生:老虎的特点是威武。
生:金鱼的主要特点是漂亮。
师:对。再想想,老虎的威武表现在哪里?金鱼到底怎么美丽?能具体讲讲吗?
(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现在我们不说了。请大家选一种参观时最感兴趣的、观察得最认真、印象最深的动物,写一写,要围绕它的主要特点写。可以写老虎、海豹、金鱼,也可以写其他动物。如果有困难还可以写刚才讨论过的猴子。写的时候可以根据动物的主要特点先写题目;题目想不出,就先写文章,最后写题目;实在想不出,写哪种动物就用哪种动物的名称作题目。动笔前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评】在指导学生说出猴子的特点以后,再放手让学生写出另一种动物的特点。先说后写,从扶到放,环环深入,层次感很强。其他动物的特点怎么写,教师只提要求,没有具体指导,而是放开手让学生去写。这样的指导步骤设计,使学生在写话时不会受到局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在写作要求上,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可以写老虎、海豹、金鱼,也可以写其他动物。如果有困难还可以写刚才讨论过的猴子”,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和分层教学的思想,这是极为宝贵的,非常值得提倡。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约20分钟)
师:现在停笔,我们交流一下情况,看看写得像不像那种动物,看看是不是抓住了特点,写得具体不具体。下边请几位同学读读自己是怎样写的。
(指名几名学生读习作,对尚未写完的部分,要求接下去口述)
生:《大嘴巴河马》。看!那不是大嘴巴河马吗?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长着四条又粗又短的腿。看上去很像一头猪,就是耳朵小了些,身上没有一根毛,滑溜溜的。河马的大嘴巴一张开来.可让人害怕了!好几个小朋友跳进去也装不满(生笑)。要比个头是大象大,要比脑袋那就算河马大了。
生:《东北虎》。啊!威武雄壮的东北虎站起来了,只见它昂着头,张着脸盆似的大嘴,卷着血红血红的舌头,舔了舔尖刀般的牙齿,打了个哈欠……
【评】从学生交流的习作看,这堂课的效果不错,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去发挥,学生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动物特点。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点评交流习作。比如第一个学生写了河马的外貌特点,还将河马与大象进行比较,这样就将河马的特点写得更加清楚、具体了。第二个学生只写了老虎的外貌,没有写老虎的活动,如果再写一写老虎的活动,就能将老虎的威武雄壮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了。如果有意识地增加这样的点评环节,在学生动笔实践后进行适当的指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师:今天课就上到这里,由于大家观察得比较认真,写得都比较具体。没来得及写完的同学,请在自习课上安排时间把它写完。写完后好好读读、改改。
【总评】
袁浩老师的习作指导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动机,从鼓励、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表达感受和体验人手,想方设法,促使兴趣迁移,着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兴趣。这堂观察写话课,袁老师事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和活动。观察是说话、写话的前提,生活中仔细观察了,课堂上才有话可写;观察时能够抓住各种动物的特点,说话、写话时才能表现出动物的特点。猴子机灵活泼,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动物。上课时袁老师就从猴子人手进行指导。他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猴子,学生瞪大眼睛,随着教师手中的粉笔,从脑袋到身体,从局部到细节,再一次认真观察了猴子的样子,然后从外貌形态到活动特点,边观察边说话,最后在口述的基础上写下来。这样的写话内容和教学设计,学生说的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内容,写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所以课上兴趣盎然、兴致勃勃。袁老师在这堂课上,巧妙地将观察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成鲜明而深刻的表象。形成的表象越丰富,鲜明度、稳定度越高,就越便于语言材料的加工。观察写话课要让学生有话可写,当然应该从观察人手。但袁浩老师认为,强调表象活动在言语表达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语言的训练,写话课的重心应该落实在言语的外化上,“把自己头脑中形象的、具体的表象,以别人能够理解、可以接受的外部言语形式明确地表现出来”。二年级学生写话教学的重点就是写好几句话或一段话。袁老师的写话指导,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写好几句话。学生观察猴子的外形特点,先说说头上的眼睛、嘴巴,再说说身体和尾巴,然后整体介绍猴子可爱的样子。这样指导,学生从说几句话到说一段话,由易到难,化解了说话的难点。接着指导学生从说到写,举一反三地写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这样的指导过程,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大纲中的年级目标要求,完全符合低年级写作起步阶段儿童的心理规律。
按照心理学研究,生理年龄相同的孩子,其心理年龄可以相差正负三岁。也就是说,同在二年级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有的心理年龄可以达到五年级水平,而有的只有幼儿园大班水平。这就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出的心理学依据。袁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在最后写话环节表现得尤其充分。他要求全班学生抓住参观时印象最深的某一种动物的特点写具体,“可以写老虎、海豹、金鱼,也可以写其他动物”,这是对一般学生提出的要求;“如果有困难还可以写刚才讨论过的猴子”,这是对那些写话有困难的同学提出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观察能力和写话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在动物园观察得不仔细,或者独立写作能力较差,对这些学生来说,教师即使指导得再具体,独立写话时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允许这部分学生写当场指导并口头交流过的猴子,这就大大降低了写话难度,可以克服这部分孩子的心理恐惧,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书面语言表达上。袁老师对如何起题目也提出了不同要求,有的可以先写题目后写文章,有的可以先写文章后写题目,有的题目想不出来,也可以直接用动物的名字作题目。这样的分层要求照顾到全体学生,關注到了部分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
袁浩老师曾经出版专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主持过国家“九五”课题“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对小学作文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尽管这是袁老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的一堂二年级观察写话课,但今天读来,还是可以从中获得诸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国雄,崔峦.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5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