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陌生化”中探寻童诗教学新路径

2020-08-31张爱玲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陌生化溪水笑声

张爱玲

诗歌的“陌生化”是指内容和艺术上都超越常态,以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获得对世界全新的认知和感悟。童诗亦具有“陌生化”特性,它常常借助儿童世界中熟悉的词汇构成陌生的结构、陌生的语言表达、陌生的意象、陌生的逻辑,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冲击。[1]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我们不妨聚焦“陌生化”这一特性,引领学生去品味语言、感受情思、沾染诗意。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这一组诗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想象——还原陌生化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优秀的诗歌往往借助于常见意象的叠加或把意象嵌入其他修辞手法之中,实现意象的陌生化。[2]这种陌生化意象,新颖而独特,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审美感受,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张继楼先生系列组诗中的三首《溪边》《江上》《林中》,如水墨画般勾勒出江南水乡孩子们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的生活剪影。这些意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在特定的场合见过,但又很少有人亲身经历过。教学中,我们不妨从常见的意象人手,运用想象创设画面,把陌生化意象还原出来,使之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意境,从而拉近学生与陌生化意象的距离,调动起学生思维的情感。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到溪边看看,哪些景物吸引了你?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爱美的垂柳吸引了我,她把清澈的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生:溪水很安静,像一条绿色的玉带。

师:真不错,你们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溪边的风景。作者还写了什么?

生:还有一只红蜻蜓飞来,静静地立在钓竿上。

师:对呀,说不定那红蜻蜓就是清澈碧绿的溪水吸引来的。

生:也有可能是那水中的鱼儿把它吸引来的。

师:你的想法更有诗意,那它可不能有一点动静,不然就把鱼儿吓跑了。诗中所描述的那幅画面是如此的宁静,诗中有“动”吗?

生:有。人影碎了的那一刻就是鱼上钩了。

生:鱼儿被钓上了岸,在草地上蹦跳着。

师:这一静一动,就仿佛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谁能借助想象,把它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小溪像一条绿色的玉带静静地躺着,垂柳正在溪边梳妆打扮。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小溪边钓鱼。飞来一只红色的蜻蜓,一动不动地立在钓竿上。突然,小溪里热闹起来了,鱼儿上钩了,被钓竿甩在了草地上,蹦跳着,真好玩!

师:叙事诗就是这样,用简短的诗句向我们讲述生动的画面,有趣的生活。

儿童诗类型繁多,叙事诗、抒情诗、童话诗、散文诗、寓言诗等,教材中均有所涉及。叙事诗重在事的描述,抒情诗意在情的抒发,童话诗和散文诗里有神奇的想象,寓言诗中藏有深刻的哲理。但詩教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的,是“体悟式”的,而非“解读式”。教师在诗教中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去。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是抓住了《溪边》这首诗中的常见意象“垂柳、山溪、鱼儿、红蜻蜓”,结合诗中的“一静”“一动”,让学生还原了溪边垂钓这一真实场景,让陌生的意象变成了孩子们熟知的事物,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的学习中去。《林中》一诗的创作手法与《溪边》有相通之处,亦是借助常见意象,先静而后动,《江上》一诗则是把常见意象融入修辞之中,更是别有一番风韵。这两首诗同样适用于以“还原陌生化意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品言——咀嚼陌生化表达

文学的价值在于创造,好的诗歌,充满了创新思维。[3]引领学生学诗,目的就是学诗性表达,学诗性思维,最终学会诗意地生活。显而易见,了解诗的内容仅仅是浅层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走进诗的语言深处,去品味、去鉴赏。“陌生化”理论认为,诗歌不仅是抒情的艺术,更是语言陌生化的艺术。无疑,关注诗歌中的陌生化表达就是诗歌学习的另一条捷径。

在《溪边》这首诗中,有两处明显的陌生化语言表达。“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染”“蹦跳”两词极其平常,但用在句中,就让人产生疑惑:人影怎么会给溪水染绿?草地上怎么能蹦跳着笑声?原来,作者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溪水以人的灵性,运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与听觉挪移转换,使读者为之一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抓住一“染”、一“笑”,引领学生反复咀嚼,从而发现诗中语言的奥妙,领略诗中饱含的诗情画意。

师:诗歌讲究“炼”字,你觉得诗中哪个字用得好?用得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染”字用得好,“染”一般是指人们用染料来上色,但在这里却说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那溪水不就是一位化妆师了吗?

师:原来,作者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这句诗的,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溪水又变成了神奇的化妆师,用绿色把人影染绿了。这是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啊!

生:“蹦跳”一词用得也很好。

师:“蹦跳”一词极其普通,我们也常用,好在何处?

生:本来它是很平常的,但这里作者却说是“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鱼儿能蹦跳,笑声也蹦跳,让人感到很新奇!

师:声音怎会蹦跳?读来的确令人心生疑惑!

生:我觉得是这样的,钓上鱼来之后,钓鱼人发出开心的笑声,那笑声随着鱼儿的蹦跳似乎也跳了起来。

师:说得好,笑声也有了动感。原来诗的语言竟是如此美妙,如此动人!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歌讲究炼字,常用凝练、含蓄的语言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现代诗歌的陌生化表达与古代诗歌的炼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为了烘托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妨从这些陌生化的表达人手,寻找儿童诗中的点睛之笔。以《林中》和《江上》为例,“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个“钻”字,孩子们的高超水性跃然纸上,“两排银牙”把孩子们的兴奋刻画得栩栩如生。“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欢叫怎会把雨珠“抖”落?那又该是怎样畅快淋漓的“欢叫”?一个“抖”字则境界全出,那高兴、那愉悦跃然纸上。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精妙的文字,与学生反复品味,反复琢磨,让诗的韵味从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冉冉升起。

三、延展——熏染陌生化诗意

对于陌生化诗意,孙绍振先生曾在他的《文学文本解读学》中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并不是一切‘陌生化的感知和词语都是富有同等的诗意的,只有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才是詩意的”。词语如果“陌生而缺乏熟悉的潜在底蕴的支持”,就不能成其为诗意。同理,《溪边》中“染”字极妙,若换为同义的“涂”“抹”二字,就失去了它的诗蕴,那种静谧的语境、柔柔的语态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品言固然重要,诗意熏染同样不可或缺。在童诗教学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延展”这一教学环节,把诗中的意蕴荡漾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开出诗意的花朵。

师: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样“蹦跳的笑声”?

生:篮球场上有,我们班胜利了,大家一起欢笑,那笑声随着篮球一起蹦跳!

师:“砰砰”“砰砰”篮球场上的笑声真的有韵律呢!那足球场上呢?

生:滚动着笑声。

师:好一个“滚动着笑声”。你还在哪里听到过笑声?那笑声又有着怎样的诗意呢?

生:运动会上跳跃着笑声。

生:阳光里闪耀着笑声。

生:妈妈做的饭菜里躲藏着笑声。

师: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成为诗人。就像张继楼先生的《童年的水墨画》组诗中,这一个个的童年印象,构成了他心田上难以磨灭的记忆。你的童年生活中又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情?试着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相信你的诗中一定也会有满满的诗意。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每位诗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孩子。当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世界,就和孩子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学诗,就是这样,用“师心”染“诗心”,一点一点地熏染“童心”。哪怕一个词灵感突显,就会让孩子们的诗情瞬间喷涌而出,化作一道道绚丽的彩虹,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

童诗“陌生化”的探寻,就是找寻这样一条诗教的新路径,经由陌生化的意象走向陌生化的表达,最终熏染陌生化的诗意,从而让童真与童趣沁入灵魂深处,让孩童带着满满的诗意走向新的学习旅程。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42-251.

[2]薛金金.意象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4).

[3]王宜振.诗歌的阅读[EB/OL].htfp://blog.sina.com.cn/wangyizhen, 2015-03-03.

【本文系2018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文体意识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JXY112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陌生化溪水笑声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飞云江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之间
笑声
教学新思维
溪水
我们去登高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爱上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