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整体:英语绘本教学碎片化现象和实施建议

2020-08-31黄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碎片化整体深度

【摘要】在绘本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碎片化”的教学现象,这种现象让学生缺失了通过文本学习整体建构新意义的能力,限制了学生对图画及其背后隐含价值挖掘的能力,削弱了其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如何规避?需要教师深度研读文本,遵循“整体性”的儿童语言学习原则,开展系统化逻輯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深度建构课堂。

【关键词】绘本 碎片化 整体 深度

全语言教学理念认为,语言学习是读者自然地根据文字的词形、词音、语法及语意等线索,来建构文章意义。语言的知识、技能和运用是一个整体,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一个整体,语言学习应该具有相关性、目的性并尊重个体差异。

一、绘本教学中“碎片化”表现

1.文本解读“碎片化”

很多教师在解读绘本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把文本分解得“支离破碎”,无法清晰梳理和进行有效解读。有的教师只关注词汇句型和语法,忽略了对文本思路和主题意义的理解;有些教师的设计教学环节太多,非常烦琐,让学生失去了经历整体建构意义的过程。

2.教学活动“碎片化”

绘本文本解读的“碎片化”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的“碎片化”。教师逐词逐句,或者几页几页教学绘本,看似“细致入微”的解读,事实上,把语言、故事割裂为部分,脱离了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反而增加了语言学习的难度,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和信心。

3.语言思维“碎片化”

支离破碎的教学活动,必然导致语言的碎片化、意义的碎片化和思维的碎片化。课堂上更多的记忆、背诵、判断和选择,会让学生无法在整体语境中理解语言、在个性化阅读中感悟语言、在活动任务中实践语言,更无法催生语言、能力、思维的整体生长。

二、规避“碎片化”现象的实施建议

要避免绘本教学“碎片化”,教师要深度研读文本,遵循“整体性”“建构性”的儿童语言学习原则,开展融合内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具有逻辑性的多向度活动,深度建构课堂,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建构故事完整意义的过程。

1.深层次的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文本的研究解读,则是读者对语篇意义与形式进行深层加工的意义建构过程,具体包括对语篇主旨、主要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法、语言修辞等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的过程。

绘本教学文本解读“碎片化”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师要对文本解读做教材化、教学化处理,对其进行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深度文本解读要注重what、why、how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原版绘本Handas Surprise为例,笔者做了如下的文本解读:

【理论依据】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应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发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同时,应开展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并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

【文本解读】Handas Surprise是一个原版绘本故事,发生在非洲。故事充满了悬念,最后暖心又意外的结尾,读来充满乐趣和惊喜。

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非洲女孩Handa穿越大草原去给好朋友Akeyo送水果,想要给她一个惊喜。但一路遇见贪吃的小动物,把她准备的水果全都偷偷衔走了。原本应该是特别沮丧的结局,但是故事结尾一个意想不到的翻转,让一切都出乎意料。本文呈现了非洲不同的动物和水果,让我们领略在非洲大草原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动物们的可爱,原来“顽皮”并不是孩子的专利,连小动物也一样顽皮呢。同样,也让我们知道,有时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意外和美好会同时到达。

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

故事描述用一般过去式,但是涉及的语法不多,故事主体中用“Will she like...?”的句式猜测,句式比较简单。涉及单词和词组,在图片的帮助下和语境中理解这些单词并不困难。

Why(写作意图)

作者Eileen Brown善于把目光投向绘本中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的群体。因此,他的绘本往往具有特别的题材和视角。所以这个绘本以黑人小朋友为主角,用明快饱满的色彩,让整本书洋溢着热带风情,让学生领略非洲特色、生活习性及非洲特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2.逻辑性的活动组织

要摆脱阅读教学的“碎片化”,其关键是“意义为先”。深层次的意义建构应该以一个核心任务(问题)为导向,辅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任务(问题)。

教师应该把绘本看作一个整体,围绕文本内容和信息之间的联系,围绕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三个方面,搭建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从内容到意义,从语言到思维,促成学生对绘本的深度理解。仍以绘本Handas Surprise为例,教学活动如下(见下表)。本质上,这些活动基于思维层次设计,是一种深度学习。

3.多维度的语言实践

阅读课中的语言教学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应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第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遵循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基本对应的原则;第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语言处理需经历感知、整理、运用三个阶段。以绘本Handas Surprise为例,在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在逻辑递进的活动中实践语言、丰富思维、体验文化。

读前阶段:激活学生对于非洲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What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Africa?”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对Africa这块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关于非洲的人、水果、动物、地貌、习俗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描述着,形成了一个广阔的语言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读中阶段:教师创设了完整的语言学习情境,运用图片环游的方式,循着Handa行走的路径,和学生一起品读绘本故事,完成了整体绘本故事线。在此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励学生运用核心语言和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加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语言实践。而对结尾的猜测,“Imagine the ending of the story,what will happen next?”则根据情节,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合理而大胆的猜测,创造出了自己的个性和智慧,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场,更创设了一个丰富的思维场。

读后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绘本中所呈现的人物和画面可能都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其背后有更深层的东西,值得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揣摩和发掘。全文读完后对于文中两个surprise的感悟及对文中最喜爱的角色的讨论,引导学生读出绘本的内涵和深意。最后一个富有深意的问题“Do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about the story? ”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再思考。“Why does Handa still walk even she knows that?”是对答案的继续追问,对情节的深度发掘,催生出学生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深度思考和独特看法。

总之,教师要掐准英语绘本教学的“意脉”,规避“碎片化”的教学现象,让文本解读和教学活动指向语言整体学习,将语言、思维、文化置于同一“语义场”,从而做到整体认知、整体建构和整体运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涵养精神生命。

【参考文献】

[1]高子阳,黄慧,严咏梅.绘本的教学化解读、教学问题及评价[J].江苏教育,2019(57).

[2]施丽华,朱旭彬.刍议阅读教学的“碎片化”现象和处理建议[J].英语学习,2018(10).

猜你喜欢

碎片化整体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