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项目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导向研究

2020-08-31金博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网络舆情导向

金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5-121-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对当前网络舆情监控与突发事件应对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舆情导向工作的重要性,并以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为例,研究重大项目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导向,为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新媒体 重大项目 监控 导向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网络舆情有六大要素,分别是: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和影响力。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变革,各类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伴随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任何舆论信息都可能在网络传播中形成“蝴蝶效应”。

近年来,一航局先后承揽了港珠澳大桥、远海工程、蒙内铁路、深中通道等一系列超级工程,这些重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备受瞩目,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因此,如何加强重大项目中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处理,亟需引起各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近几年出现的新事项为出发点,着重分析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实现正面引导,希望可为重大项目中舆情监控与突发事件应对方法提供借鉴与思考[1]。

一、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制度更加完善,各种国际关系和社会利益關系也更加复杂,发展带来的各层次的矛盾也渐渐凸显,“网红”话题屡见不鲜,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非常广泛。在建筑施工行业内,网络舆论热点层出不穷,不论是国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还是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不论是推进海南岛礁建设,还是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这些新闻一经传播,即刻引起广泛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

概括说来,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主要呈现以下两大特点。

(一)新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日益深刻

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进入大众生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显著。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新媒体舆论的渠道广泛、观念多元、汇集实时、方向不定、自发生成、空间无限、主体匿名、表达失范、群体极端等鲜明特征,都对舆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

(二)公众在新媒体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消息来源四通八达,"主流媒体"的呼声正在逐渐被超越,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同时每个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对于获得的信息,人们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新媒体较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具有更加实时、信息量大、传播途径多样、速度快、互交性强等综合性特点。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成本低,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较传统媒体,新媒体下,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界限已模糊。

二、当前网络舆情监控与突发事件应对方式分析

当前,国内以地方政府和宣传机构为代表的舆情信息搜集渠道主要是每天从各报纸、网站、论坛和微博等搜集涉及自身的舆情信息,中国交建也非常重视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有专人负责舆情监控工作。搜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大众对本单位的关注与思考;对舆情走势的研究与分析;各大报纸、电视台、网站和论坛的报道和网友发帖。目前,网络舆情处置有四种主要表现方式:一是网监部门“封禁”屏蔽。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删除信息内容,屏蔽消息及关键词。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但是在“封禁”屏蔽的同时,也截断了网民的知情权,极易引发对立情绪,容易引发网民的猜测、臆想,最终可能导致谣言四起。二是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主动联系相关媒体,尽早沟通,对事情情况进行说明,进行正面引导。这种方式比较常见,适用于误报的情况,但对群体事件、曝光度高的事件不适用。三是跟进纠正舆论导向。以普通大众的身份,跟进正面报道,支持官方,此方法可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舆论导向,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舆论导向工作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长期坚持。四是消极处理自然淡化。从规律上来看,一旦新的热点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原事件舆论影响会快速消退[3]。

三、充分认识舆情导向工作的重要性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大众,舆情内容的真伪有时难以直接判断,更不乏某些团体或个人出于某种目的,对事实进行扭曲和编造,要知道事出有因,普通大众没有直接参与重大工程的建设,也不知道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耐心阐述和正面引导,应该认为民众是在关心,而不是批判我们的工作。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要惧怕舆情,舆情也是我们宣传自己,消除误会的重要机会[4]。

重大项目本身就是网络舆情的热点,在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我们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情,时刻关注受众诉求,思考网络舆论走向,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要主动发布信息,邀请媒体参观报道,用正面宣传把舆论导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四、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舆情监控的建议

(一)建立系统网络舆情阵地

当前,一航局及各子公司、直管项目部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这是展示自身形象的途径和窗口。对于处于建设期的重大项目而言,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是扩大公众知情权的有效渠道。以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微信公众号为例,粉丝群体除了公司内部人员以外,还涵盖了建筑行业媒体、当地媒体以及关心深中通道建设的社会群众,这些群体构成了深中通道项目网络舆情阵地的“地基”,很多项目信息经过项目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再由他们进行二次传播,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导权。由此可见,重大项目要巧妙的利用新媒体资源建立系统的网络舆情阵地,利用这个阵地提升企业舆情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

(二)构建内部和谐舆论环境

前文已经提到,网络信息发布成本极低,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阅读者。在公司重大项目中,青年员工比例逐年上升,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新潮流,当前正处于自媒体发展风口的快手、抖音短视频等几乎成为每个青年员工的业余消遣必备,他们不仅是信息阅读者,也是潜在的信息发布者。尤其处于重大项目一线的员工,一旦以建设者身份发布工程相关信息,很容易在网络形成“核裂变”式的传播。因此,我们重视外部舆情监控的同时,也要做好内部舆情监控。例如在深中通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党工委一方面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以联动促联心”的思路,明确“思想引领为先、夯实基础为要、品牌打造为亮”的具体工作着力点,用软的“文化”不断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推动内部情感认同,不断提升员工归属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指挥部利用职工大会,每周项目协调会等对《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期新闻宣传管理办法》等制度进行充分宣贯,明确要求信息发布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的方针,所有与项目有关的信息都要经过审批方可对外发布。软的“文化”与“硬的”制度相结合,确保了项目内部舆论环境和谐有序。

(三)主动打通信息传播渠道

重大项目要善于利用宣传栏、新闻媒体等宣传载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媒体平台展现央企社会责任,传播一航好声音。深中通道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超级工程,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项目部党工委深刻认识到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工程的“舆论热度”,与中央电视台广东记者站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从2016年12月开始,央视广东记者站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持续性跟踪报道,分别于2016年12月28日,2017年5月1日、9月18日、9月23日报道了深中通道开工、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振沉、西人工岛合龙等重要工程节点,指挥部通过打通央视信息传播渠道,推动工程频频亮相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牢牢掌握了网络舆情导向的主动权。

(四)重视构建良性“拟态环境”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大众传媒所營造的“拟态环境”来认知和了解事物,进而进行思考和判断。因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捷。因此,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构建良性“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舆论导向。深中通道项目部站在“中国制造”“大国重器”的视角,深入挖掘工程背后的品牌文化,通过大众传媒逐步构建央企“大格局、有实力、能担当”的“拟态环境”。以9月23日央视《喜迎十九大——还看今朝》栏目对现场副格振沉作业进行了现场直播为例,本次直播,指挥部做了精心策划:第一,在直播中突出钢圆筒成岛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传播企业品牌;第二,在直播中展示大型船机设备,传播大船大机的履约优势;第三,制作工程模型,模型上布置企业标识,近距离展示“中交一航”品牌;第四,指定徐波作为项目新闻发言人,接受了后续采访。该直播时长为8分钟,近距离展示“中交一航”标识镜头超过3分钟[6]。

(五)建立舆情信息共享机制

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与地方各级宣传部门、网监部门、信访部门以及各大媒体的横向联系,建立互相紧密的网络舆情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联系,掌握舆情信息并及时处置,防止报道歪曲事实。可以说,舆情处置需要“广结善缘”,建议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拓展和积攒包括传统媒体,两微一端,网络平台管理员、版主,网上意见人士和专家型人士,网络管理部门,新媒体传播和舆情专家等多方资源,使之在关键节点能够客观公正的引导网络舆论,维护企业形象[7]。

(六)不断完善舆情监控制度

重大项目应思考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提高舆情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制度建立,实现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预警、反馈等,逐步做到网络舆情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规范。

参考文献:

[1]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杜涛.网络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5(1).

[3]郑保卫.掌握驾驭和引导舆论的艺术提高应对和化解舆论危机的水平[J].新闻记者,2005(1).

[4]廖金英,谢太平.对非理性舆论根源和舆论引导原则的思考[J].新闻界,2005(1).

[5]刘虹梅.努力增强党引导舆论的本领[J].湖湘论坛,2005(3).

[6]杨舟.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网络舆情导向
2023年,家门口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甘肃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15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