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2020-08-31黄维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高职院校

黄维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教学“贴合度”不够、“时代感”不强、“融合性”不高等问题,基于学生主体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立足学生阶段需要,提供阶梯式、差异化和网络化的内容供给;立足学生体验需要,采用案例教学、体验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主体视角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88-02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体系的设计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开展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从学生的视角探讨教与学的关系,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学生主体视角”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审视教学和开展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既关注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这是人本主义教育的体现。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着,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学生主体的视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生需求的视角。学生需求的视角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强调根据规律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特点,强调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最大化地发挥学习环境的正向影响;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需要和平等交流的诉求,关注教与学角色的平衡,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学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开启智慧。

(二)学生体验的视角。学生体验的视角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手段,强调为学生提供自由体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在体验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环境,注重为学生提供现场操作、实地模拟、直观感受等教育场所,强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思考,最终习得智慧和技能。

(三)学生发展的视角。学生发展的视角关注学生的现状,强调基于学生的学业阶段、接受水平和专业知识背景等开展的教学活动,注重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强调以学生最终的教育目标来协调学生当下的教学安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晰目标达成的路径,注重教学的前瞻性谋划和对教学资源的整合。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育的“贴合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的“贴合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不合理,未能匹配各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在入学阶段未能得到很好的创新创业熏陶,在体验阶段未能较深入地与专业和企业相融合,在实践阶段未能获得较好的应用转化,无法形成“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实践操作”的认知。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尚未形成,缺乏较为规范的课程顶层设计和论证,加之该门课程主要由辅导员等行政人员担任,课程开设缺乏计划性,课程教学未能真正地贴近学生和生活实际。

(二)课程教学的“时代感”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課程应注重探究式、问题式和任务式教学,注重教学与市场和行业的深度融合,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思路主要是关注过去,分析过去的案例,而不是着眼于当下的问题。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不能有效将网络海量的知识和素材转化为课程的教学资源,不能将网络丰富而生动的互动表达应用到师生的交流中,难以满足网络时代的学习形式和学生的诉求。

(三)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以专业教育为支撑,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但是,目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与学生就读的专业关联度不高,没有深入挖掘学生所学专业中创新创业的教育因子,没能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与此同时,教学评价较为单一,评价的模块比较固化和局限,难以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三、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立足学生阶段需要,提供阶梯式、差异化和网络化的内容供给。具体如下:

1.提供阶梯式的内容。要结合高职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对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来安排。根据第一学年的“迷茫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意意识培养等内容;根据第二学年的“探索期”,安排与专业融合的创业项目体验;根据第三学年的“实践期”,安排突出实战的企业策划、公司创办等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吻合。

2.提供差异化的内容。探索结合专业教育系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大数据技术的市场应用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创业机会分析等内容。要增加互补性的教学内容,比如针对文科的学生强化产品设计等内容,针对理科的学生强化公司运营等内容,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基于学生的创业实践程度调整教学目的,做到因人而异,对普通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的焕发,为学生“播下创业的种子”,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强化创业实践、公司运行等内容,为学生“插上创业的翅膀”。

3.提供网络化的内容。借助在线课程、网络慕课和微课等载体,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现实资源与网络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微空间”,优化时空资源的供给。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时刻关注社会趋势,并将新知识、新动态即时地传递给学生,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行业发展和创业热点有效衔接,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提升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立足学生体验需要,采用案例教学、体验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体验的需要,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完整的创业体验活动中形成对创新创业活动规律的把握。

1.采用案例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案例的选取,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选择不同的案例,比如针对当前“知识经济”的创业较多,教师可针“得到”“知乎”等热点知识经济平台深入讲解;另一方面要根据“就近原则”选取案例,就地取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教师要做好促进和引导的角色,并与课堂讲授相结合,保证案例讨论方向,做到“倾听”而不是“放任”,是“引导”而不是“主导”。

2.采用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具体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让学习者投入一种新的活动安排中。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实践过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注重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的體验过程,在体验中验证创新创业理论并应用在实践中。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程内容、道具、场景等准备,注意应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和沙盘操作法等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学生真正意义的体验,实现学生从“我学到”到“我体验到”转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既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体验程度和参与效果,又要开展课堂观察、习题练习和学生反思等评价,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体验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小组提出问题或活动愿景,并对活动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并围绕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计划。其突出特点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理论与项目的结合,在开展项目中激发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整合与重构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注意以团队为单位完成项目,通过团队分阶段、分模块推进完成项目,更好地发挥学生群策群力和相互借鉴的能力。

(三)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教育。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元素,注重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视角和思维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提高将专业知识项目化和商业化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以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创业机会识别课程为例,通过深入剖析目前网络社会人们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特征,深入分析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分析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运行规律,以及给社会发展和技术创业带来的机会,拓宽学生开展计算机创业的思路,增强对专业发展的信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将科技的威力与创业精神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企业家和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环境,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外化”的助推器。“第二课堂”活动有很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比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讲座、沙龙、论坛、工作坊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就是要将这些实践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将这些活动列入课程教学和考核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提炼“第二课堂”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等课程元素,发挥其“隐性”的育人功能,既可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载体,又可促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活动实践的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1]赵炬明.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

[2]邢以群.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0.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区级)“学生主体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GXGZJG2019B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 维(1986— ),男,广西横县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高职院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