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探讨

2020-08-31向媛秀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仪器设备、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等现状,提出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对策:加大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学校内部保障执行力度;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教育实践教学设施;立足应用,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校转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11-03

随着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急需一批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工业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但目前,广西高校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契合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广西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指出: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的《广西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鉴于此,广西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既至关重要又十分迫切。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一、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广西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发展抓得严抓得实。但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区域,教育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整体偏弱,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类从产生到发展都还年轻的学校类型来说,可以说发展的压力很大、经验缺乏,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从师资队伍、基本条件到顶层设计、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还有一些不足,亟须解决。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强调要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双师型”教师要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实践教学课时要达到总课时五成以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此方案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并作为政策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认定标准与认定依据。

目前,广西19所试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建设情况如何?从相关高校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看,如百色学院,专任教师121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53人,“双师型”占专任教师的28.96%;南宁学院,专任教师51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75人,“双师型”占专任教师的33.9%。这两所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在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相对比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为20%左右,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占比为50%以上以及国内一些发达省份“双师型”教师占比为40%以上还有一定差距。

(二)教学仪器设备情况分析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反映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设施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对教学基本设施没有提出明确的指标要求,备注显示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即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类院校类等为生均5000元。可以说,这个要求是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保障。但是,按照举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高素质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来核算,这个标准是远不够的。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广西民族类、师范类、工业类以及独立学院4个类型6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6所学校在校生总人数为8.45万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6.52亿元,生均值约为7716元;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校生人数约为2.20万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为8亿元,生均值约为36364元;浙江科技学院在校生人数约为1.70万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为3.83亿元,生均值约为22529元;南京工程学院在校生人数约为2.4万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4亿元,生均值约为16667元等。从以上可见,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与发达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差甚远,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專业建设、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与流程,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等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的集群。通过设立复合型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大量提升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比例。

但是,通过对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游离在研究性学科建设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之间,从内涵和外涵定位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特别独到的学科专业体系,导致课程建设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课程建设体系。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够清晰和明确,理论研究深度和实际操作措施待加强;二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概念界定较模糊,因而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思路不清。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契合度不高,不完全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

导致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基础条件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是教师自身对“双师型”人才培养所起作用之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双师型”素质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性;二是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塑造、培养、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举措,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交流融通,实现人才互动共建“双师型”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互相之间缺乏政策保障,制约机制。在基本条件和政策保障方面,一是计算机更新跟不上发展的变化,有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3年更新一次,而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超过80%的计算机使用超过5年以上,甚至有的8~10年没有更新;二是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场地使用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导致使用效率不高;三是政策设定、资金投入跟不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对策

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入手,针对问题,逐项解决。当前而言,亟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学校内部保障执行力度

各级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一是金融机构要放宽应用型本科院校用于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的贷款政策;二是对提供实训、实习基地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三是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走出国门,借鉴、学习其他国家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基础条件开发运用等方面的独到经验和特色;四是采取专款专用机制,完善政府拨款制度。对确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应在生均拨款经费方面提高一定的百分点,并持续5年,保障院校建立起全面、扎实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并细化拨款条目,将用于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的资金标注清楚,以备后查。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形成制度化,抓实抓细,切实健全学校内部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保障制度。目前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为保证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各校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质量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数据分析得知,目前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还不高,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5年发展规划,将继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提出明确培训要求。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把“双师型”教师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课酬金制定等方面挂钩,对“双师型”教师结合工作实际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三是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单位进行挂职实践,加强他们对先进设备、生产、技术、工艺的了解和掌握,并和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切合实际的教法理论。四是派遣教师定期到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批准的师资培训基地定期培训,要求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取得职业资格专任教师人数所占比例纳入对学院(系部)的年度考核。五是各级政府要鼓励行业、企业把有一定学历、一定实践经验、一定专业技能的工匠人员送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教學、指导实习实训,指导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并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企业实惠,给予从教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职务晋升、考核奖励等方面的倾斜,避免“高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三)打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投融资渠道

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是一项耗费资金、时间、精力、人力的系统性工作,但往往因为资金捉襟见肘而导致实践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因此,必须打通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一是政府为主牵头、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应用型高校积极配合,探索出合理、高效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效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贷款机制。经过多年探索,有些地方、学校初步建立起了“银行贷款,学校还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贴息”的投资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金改善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广西地方社会有资金,也有意愿投身到应用型高校建设中,但是缺乏一个合理、有效、合规合法的平台和渠道。有关主管部门应主动牵头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体制机制。石油大学在这个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该校与有关本门共同制定了《关于校友及社会力量投资捐赠办学实施办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募集了相当的资金投入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有力地助推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吸引教师投资的积极性。可采取教师投资、学校付息的办法解决特别紧急需要解决,而资金十分紧张的基本建设。例如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曾一度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让教师投资学校实践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教育实践教学设施

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设施是一件相得益彰、两全其美的事情。行业企业可以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并利用共建教学设施生产产品;学校可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一是校企合作入股共建新型“校办工厂”。先确立这类“校办工厂”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提升和科研成果转化突出地位,并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时兼顾企业的需求。二是可以借助企业有利条件,学校投入股份,共建实践教学基本条件。三是行业企业也可以入股学校专业建设,实现“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岗位设课程,针对实践抓技能”。

(五)立足应用,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一是把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内涵建设当作根本任务来抓。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顶层整体规划,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跟踪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上,以知识为引领,以实际运用为导向。三是立足应用,建立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建设评价体系,要从职业标准视角审视、重构专业建设,把行业标准当作专业建设的指南。四是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保障机制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受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制约,为外部社会服务的同时又受其影响。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协调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为应用型专业质量评估标准构建专业群,实现专业“群”化,形成集约优势,充分形成专业联合发力优势。

在课程建设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衔接:一是要注意和高职(中职)、专业研究生课程之间的衔接。我国将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高校转型,创新我国当下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模式。二是要注意和行业企业、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对接。专业建设要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制定要注意:一是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有超前意识,为行业企业、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时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职业素养、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将这些需求落实在课程大纲中。二是在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上要突出一个“专”字。应用是方向,专业是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突出设计基于专业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方法素养、社会素养。德国的应用型大学课程目标设计就具体指向专业人才目标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计各个方面紧扣专业特点,突出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字。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多措并举,紧紧围绕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19-12-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19-1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3]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EB/OL].(2015-10-23)[2019-12-25].http://jxpg.snsy.edu.cn/info/1012/1120.htm.

[4]邵光华,晏成步,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5]龚学英,陈小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索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

[6]阳荣威,陆启越,邹作鹏.比较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

[7]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EB/OL].(2013-11-17)[2019-12-25].http://www.docin.com/p-1753215789.html.

[8]谭笑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7(1).

[9]裴晓.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18(7).

[10]邓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11).

[11]颜炳乾.高校转型发展:职教与高教的共同战略切入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

[12]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践应用性教学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2015JGA400)

【作者简介】向媛秀(1974— ),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副研究员。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优化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