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0-08-31马朝霞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信息素养指标体系

【摘 要】本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素养育人环境等进行调查,针对学生信息理论基础薄弱、信息道德伦理缺失等问题,提出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创新性基本原则,构建包括基础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创新信息素养三大类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11项具体指标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信息素养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059-03

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既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科学具体地了解判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学生信息化技能,促进信息素养评价发展,明确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正确方向。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了解当前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经过对数据结果分析统计,并借鉴国内有关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制定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构建符合农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实施推广,以及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信息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本文从学生基本信息、信息素养水平及学校信息素养育人环境三个方面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546名学生进行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3546人,男生占43.82%,女生占56.18%。学生城乡差异性较大,城镇学生占15.43%,农村学生占84.57%。学生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分布7个教学系部。学生个人电脑拥有量也有较大差距,没有个人电脑的学生占71.77%。

调查发现,在信息素养方面,学生对于具备较高信息素养能力对今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有清楚认识,93.68%的学生认为提升信息素养“很重要”,70.98%的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对学业提高“非常有帮助”。但是,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应用能力较弱,学生上网搜索查阅生活资讯、休闲娱乐资讯分别占31.16%和29.36%,应用网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只占39.48%。关于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问答中,“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基本操作”的学生占8.46%,“基本不会,很少使用”的学生占23.94%。学生使用网络主要包括从网页上下载各类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以及网上购物、玩网络游戏等方面,只有少部分学生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资料,能够快速地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用于专业学习和辅助完成论文作业。对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模式,68.56%的学生感兴趣程度“一般”。少部分学生对以下行为“态度冷漠”,没有正确的认识:引用他人发表的文章或作品需要注明出处的行为;对制作和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对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或人身攻击类的言论的行为;对浏览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非法网站的行为。

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农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有所缺失,学生习惯于接受传统教学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较差,信息意识淡薄,思路不开阔。大部分学生只会应用搜索引擎工具,不了解学校提供的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图书、学术类各大数据库资源、网上在线课程资源、网络精品课程等信息资源。面对网络上海量信息,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不能甄别、判断信息真伪,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育工作。

二、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农类高职专业教育特色,充分考虑农类职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要以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全面性角度、社會信息化需求角度为主,学生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及信息素养要与当前信息社会需求和信息能力匹配。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明确量化指标,每项指标关系到评价结果。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要求高度契合;应注重把握信息素养各方面内容分类分级;应具有科学依据和数据分析支撑。同时,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创新性基本原则。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突出学生信息素养重点领域,能较为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学生信息素养状态,科学合理设定评估指标,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发展能够激发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积极性,补齐自身短板。

2.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本校实际、学生信息素养发展阶段特性。设定指标内容应兼顾校内通用,简洁易操作。综合考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预期目标不宜超越现阶段发展要求。但同时应考虑长期发展规划受信息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可调整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3.综合性原则。应对学生专业与信息素养进行综合考评。基于学科专业与信息技能水平、成绩、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量,注重多因素的综合性分析和相互作用。

4.创新性原则。不同专业和学生自身能力都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不同。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包含反映这种特色的指标,对具有优势的评价创新类素材,如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技能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针对信息理论基础薄弱、信息道德伦理缺失等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包括基础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创新信息素养三大类的评估指标体系,分类细化提出11项具体指标,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队伍,强化信息创新和专业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以信息技术推动专业领域应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具体内容如下:

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包含基础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创新信息素养3个一级指标。基础信息素养包含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道德6个二级指标。专业信息素养包含信息工具应用、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安全技术3个二级指标。创新信息素养包含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2个二级指标。

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文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已建立初步架构,但在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指标项目科学性尚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农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域高校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研究成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在学校层面还缺乏全局观念和长期规划;校园信息基础环境及信息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待完善。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成效在推广应用中还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形成更切合实际、更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要积极获得学校支持,统筹推进指标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借助指标体系运用引导学生“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玉玲,李亚峰,刘妍,等.吉林省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和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1).

[2]周美芳.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3]刘跃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4]魏钰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5]曾晓牧,孙平,王梦丽,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农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实证研究”(YZS19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朝霞(1986—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信息素养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