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羽毛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31吴海英马晨宇
吴海英 马晨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羽毛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吴海英 马晨宇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文章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羽毛球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实验追踪调查和分析,检验改革措施的实效性,为高校羽毛球课程改革提供有效参照。
应用型人才;羽毛球;体育教学;普通高校
1 羽毛球课程改革的意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教界就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6年太原工业学院成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高校,也是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羽毛球课程是太原工业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开设的基础教育选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但羽毛球教学存在教学对象数量较多、水平参差不齐、练习强度与密度不够、实践操作意识不强等的问题。针对这些显著问题,本文基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构建羽毛球应用课程,以期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毕业就能就业;同时建构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探索自主性与互动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羽毛球应用型课程设计
2.1 教学目标
2.1.1 知识传授
学生通过学习羽毛球运动技战术,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术的要领和科学练习的方法;掌握科学指导羽毛球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运动学原理,增强羽毛球理论知识及知识素养。
2.1.2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示范的能力、自我训练的能力以及裁判能力;培养学生走向未来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能根据工作需求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1.3 情感认知
学生通过羽毛球课程学习得到教学、训练能力的提升;结合课程思政,对羽毛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2 教学内容
从学生就业需要、就业导向和社会发展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第1周(4学时/周)是羽毛球运动概述;第2~11周,进行羽毛球各项技战术的教学;第12周,羽毛球编排知识、组织比赛能力的培训;第1315周,进行专项练习、教学比赛;第16周进行考试。
2.3 教学活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示范能力通过课堂特定时间以及线上向老师、同学讲授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和专业知识来完成;训练能力通过课堂训练指导、校内外赛事指导来完成;竞技能力通过校内外比赛、课堂内比赛、课内外训练来实现;组织管理能力通过课内外组织各种教学比赛,进行裁判和组织管理竞赛来培养。线上活动是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并完成线下教师提出的问题及任务,随时将训练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与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和交流。总体思路是线下课程充实教学内容,线上课程随时学习与交流,解决应用中的疑惑。
2.4 考核评价
本文采用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主要采用平时评价(20%)、技术评价(40%)和综合性评价(40%)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3 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16级羽毛球选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前笔者了解到两个班的学生此前均未正式接触过羽毛球运动。在开课之前,笔者对实验对象进行基本素质测试(表 1),经检验,两个班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需求。笔者随机选1班(男12人,女3人)为教学改革的实验班,选2班(男12人,女3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身高(cm)体重(kg)30s跳绳折返跑(s)1min仰卧起坐 实验班对照班175.9±2.32176.1±1.9865.4±2.4564.7±3.0490±2.5690±2.6715.03±0.0514.98±0.3441±1.7841±1.67
3.2 测试项目
实验以网前正、反手挑球、后场正手击打高远球、后场头顶击打高远球、正手吊球、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球(各10 球)得分作为专项素质测试指标;以两班学生的班内名次的对阵比赛为综合能力测试指标。
图1 各专项素质测试图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专项素质对比分析
表2 专项素质对比(T检验)
内容正手挑球反手挑球正手击高球头顶击高球正手吊球正手发高球反手发球 实验班对照班9.2±0.7*8.0±0.79.2±0.7*8.0±0.69.0±0.6*7.8±0.68.9±0.5*7.8±0.59.0±0.5**7.8±0.79.2±0.7**8.0±0.99.5±0.5**8.2±0.9
*表示P<0.05,**表示P<0.01
我们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羽毛球学习训练,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其网前正反手挑球、正手击打高远球、头顶击打高远球四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班,正手吊球、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球三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班,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各项指标是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笔者调查分析其原因是(1)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录制的讲解示范,加深了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提升了专项成绩。(2)学生通过分组训练法、教学比赛提高了羽毛球各项技能。并通过任务驱动等训练和模拟比赛场景,提升了各项运动技术的实战应用。(3)学生通过对羽毛球网络平台资源的学习,提升了羽毛球学习路径,加深了对技术动作重难点的理解。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各项素质提升表明,以趣味性、自主性创新的羽毛球应用型的课程设计,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上,将课程内容中的技术动作分重难点给予学习者不同的练习方法和纠错指导是有效果的。
3.2.2 班级实战比赛分析
表3 班级实战比赛对阵表
男123456789101112女123 实验对照√ √ √ √ √ √ √ √ √ √ √ √ √ √ √
√表示两位学生比赛中的赢方
从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赛来看,实验班的比赛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阵名次即在各班级的比赛排名名次)。班级实战比赛的结果说明羽毛球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羽毛球课程建设中,学生的训练、竞技能力通过课内外训练、校内外的羽毛球比赛得到提升,课堂内外所学的技战术在赛场上得到发挥。与此同时班级比赛中裁判员、运动员角色的互换也提升学生的执裁能力、实操能力。
3.2.3 考核评价成绩分析
表4 各项考核能力比较(T检验)
内容平时评价技术评价综合性评价 实验班对照班18.8±0.9*16.5±1.234.8±1.2**31.3±1.431.1±4.8**28.7±5.2
*表示P<0.05,**表示P<0.01
从表4看出,实验班的平时评价、技术评价及综合性评价的成绩均好于对照班,呈显著性差异,且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说明羽毛球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考核评价的各项指标对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是明显的。作为羽毛球应用型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尝试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既关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技术表现与学习态度,又注重考核技能的实战应用能力;既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示范性、准确性以及实战过程的结果考核的定量评价又关注学生专项技能、实战过程的综合能力的定性评价。多纬度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既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将学习能力的提升落实到实践应用中;既促进了教学改革,又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转型与升级。
4 结论
太原工业学院顺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提出大力推进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本文围绕国家教育的改革以及学院的建设对羽毛球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和探索,旨在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羽毛球课程的构建与分析,既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又注重综合素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既注重学生未来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又结合课程思政,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教学构建休闲体育专业羽毛球应用型课程的框架,并对羽毛球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实验追踪调查和分析,检验改革的实效性。结果表明,羽毛球应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当前教学现状。
[1]陈传浈,周威.大学羽毛球“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7(5):98-101.
[2]袁玉鹏,宋旭.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课程模块化设置研究[J].阴山学刊,2017(1):145-147.
[3]吴宾,姚蕾,周龙.多元一体:“互联网 +”时代体育慕课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3):118-123.
[4]王井洲.体验式教学法在公体羽毛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1):105-10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adminton Courses in Colleges based on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WU Haiying, etal.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08, Shanxi, China)
太原工业学院应用性课程建设项目2018YJ90Y。
吴海英(1980—),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