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分析2015年-2019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

2020-08-30程丽霞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周银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发文热点

程丽霞, 沈小春, 兰春慧, 陈东风, 周银斌, 王 涛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a.医研部; b.消化内科,重庆 40004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由美国学者Mc Cune于1968年首次报道,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其成为微创治疗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快捷、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但仍存在出血(包括迟发性出血)、穿孔、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感染等并发症。尤其是PEP,发生率为5%~7%[1-6]。全球各医疗机构针对ERCP的研究文献较多,但目前尚无ERCP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是德雷塞尔(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基于Java平台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该软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引用文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某一领域科研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预测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7-8]。它是一种对某领域现状判断和趋势预测的较好手段。

本研究通过对近5年全球发表的ERCP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医师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在《医学主题词表》检索ERCP的主题词为“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ndoscopic Retrograde”。然后选取Web of Science平台的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采用主题词“TS=(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ndoscopic Retrograde)”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20年2月1日),时间范围设置为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并将文献类型选择为“article”。

1.2 研究方法 使用基于Java平台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5.6.R2(64-bit)[9],首先用该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重复等转换,然后在相关研究中选择作者(author)、关键词(key word)、机构(institute)、国家(country)、被引用的参考文献(reference)等节点进行分析。通过绘制ERCP相关知识图谱,展示近年研究热点及趋势。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通过检索,共得到文献1535篇,每条数据内容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为样本。

2.2 刊文数量前10位的杂志 近5年刊登ERCP领域研究成果前10位的杂志及刊登数量和影响因子详见表1。

表1 近5年刊登ERCP领域研究成果前10位的杂志、刊登数量及影响因子

2.3 论文作者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即相同主题词中半数的论文由高生产能力作者发表,其撰写论文数量约相当于所有作者论文总数的平方根[10]。发表论文数量越多的作者可被认为其在该领域的学术能力越强。网络节点选择“author”,Year Per Slice(“按年划分”菜单)设定为1,selection Criteria处选择:Top N per slice 50进行分析,同时绘制出作者发文数量及合作关系的共现图(图1)。发文频次前10位的作者信息详见表2。

表2 近5年ERCP研究领域发文前10位作者的发文量

2.4 发文机构及国家(地区)分析

2.4.1 发文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在此领域的研究能力[11]。网络节点选择“institute”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出科研机构排名及相互关系的共现图(图2)。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频次前10位的科研机构如下:东京大学(36次)、上海交通大学(24次)、蔚山大学医学院(23次)、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院(22次)、梅奥医学中心(22次)、顺天乡大学(21次)、大阪医科大学(20次)、首尔大学(19次)、浙江大学(19次)、明尼苏达大学(18次)。

2.4.2 发文国家(地区)分析 网络节点选择“country”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369次)、日本(234次)、中国(217次)、 韩国(142)次、德国(78次)、意大利(75次)、土耳其(64次)、英国(57次)、西班牙(55次)、法国(44次)。

2.5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12],并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者的学术思想脉络[13]。网络节点选择“key word”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如下:ERCP(包括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1031次)、complication(339次)、risk factor(226次)、sphincterotomy(214次)、choledocholithiasis(214次)、meta analysis(162次)、pancreatitis(153次)、bile duct stone(113次)、diagnosis(101次)、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99次)。

2.6 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共被引”次数随着相关领域发文数量的变化而改变,可以反映该领域的关键点和学科前沿。

2.6.1 ERCP领域基础知识共现分析 网络节点选择“reference”进行共现分析,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文献[14-23]构成了该领域的认同程度。结果显示,ERCP学者共被引较多的文献是可信度较高的随机对照研究及PEP的预防等内容(表3)。

表3 ERCP文章共被引排名前10的文献

2.6.2 ERCP领域知识结构及其演化 通过被引文献共现网络图可以体现知识构架及演变过程[10],通过对ERCP共被引相关研究文献的聚类后得到ERCP方面的14个聚类:#0聚类post-ERCP pancreatitis、#1聚类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2聚类altered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3聚类acute cholangitis、#4聚类double-guidewire technique、#5聚类 faile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6聚类 prospective evaluation、#7聚类 acute pancreatitis、#8聚类 liver transplantation、#9聚类 patient dose、#10聚类 European society、#11聚类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12聚类 biliary stricture、#13聚类ERCP-related perforation。不同聚类代表该领域研究不同的侧重点。为了进一步分析ERCP领域相关知识结构,表4列出了较大的5个聚类所包含的前10位主题。

共被引文献聚类完成后绘制时序图(图3),可以直观反映不同聚类的演变过程。然后选择“citation/frequency burst”(引用突现),显示不同聚类演变的突现引文,其代表该聚类所研究内容的转变。笔者选取最大的#0聚类post-ERCP pancreatitis进行分析了解演变及突变,图中可见6处红色标记,从左向右按照1~6编号。第1篇是2008年发表,其研究结果显示在ERCP术后立即予以双氯芬酸纳肛可以减少PEP的发生[24];第2篇是同年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指出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对预防PEP有效,应用此类药物可显著降低PEP的发生率,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经济效益[25];第3篇是2013年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局部使用肾上腺素和直肠非甾体抗炎药对预防急性胰腺炎最有效,联合使用预防PEP临床效果确切[26];第4篇于2013年发表的研究显示,预防性吲哚美辛纳肛可以替代胰管支架用于高危ERCP患者预防PEP,且能够降低医疗成本[27];第5篇是2016年发表,其结果提示术前常规使用吲哚美辛纳肛可降低PEP的总体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支持无禁忌证的患者常规使用吲哚美辛纳肛[28]。而同期Levenick等[29]通过对449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吲哚美辛纳肛不能降低PEP的发生率。目前对ERCP预防药物的疗效仍有不同的观点,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表4 ERCP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

3 讨论

ERCP技术最初作为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工具,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方法[30],在胆管结石、胆管和胰腺肿瘤、胆道手术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多个方面均有重要价值[22,31-37]。我国需要进行ERCP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由于ERCP操作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ERCP医师对其认识仍有待提升[16,38]。因此,需要对ERCP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梳理,以便为该领域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近5年ERCP文献分析发现,发文量位居前10位的核心作者中Hiroyuki Isayama、Yousuke Nakai等是近5年活跃在ERCP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是该领域的学术引领者,推动着本学科的发展。从整个可视网络图(图1)可以看出,发文作者之间有大量联系,显示学者之间学术交流活跃,促进着学科的良性发展。

发文机构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频次最多的机构是日本东京大学,共36次;位居第二的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24次),第三位是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23次),第四位是欧洲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院和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均为22次。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发文机构之间亦存在较多交叉与合作,说明ERCP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多,彼此分享学术信息,联合临床科研,促进学术和临床进步。发文国家(地区)信息分析结果显示排在全球发文量前列的国家分布为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美国在较多的医学领域一直处在领先位置,同时日本和韩国在内镜诊治方面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发文量位列前三,表明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临床积累、学术意识、呈现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对近5年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分析结果提示除“ERCP”为热点词外,“complication”“risk factor”“sphincterotomy”“choledocholithiasis”等也出现在高频关键词中。由此可见,ERCP的并发症、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乳头括约肌的保护及胆管炎等方面是近年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特别是并发症,其中被关注最多的为PEP[39-40]。因此可以认为ERCP并发症的防控是本领域极为关注的热点。

临床医生进行ERCP研究首先选择阅读高频共被引文献,以便快速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情况。本研究分析发现被引最高的是Elmunzer等[14]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吲哚美辛纳肛可以减少高危患者PEP的发生;位居第二位的是2014年发表的关于PEP的指南[15];第三位是有关ERCP并发症的研究[16]。通过对排名前10位的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发现ERCP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并发症特别是PEP的预防。

对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PEP、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急性胆管炎、双导丝技术等。这些聚类可以认为是近年来ERCP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最大的聚类是#0聚类,其中心词是“post-ERCP pancreatitis”,即PEP。自Khoshbaten等[24]于2008年发表ERCP术后立即予以双氯芬酸纳肛可以减少PEP的发生研究结果后,此后的突变文献(即能够改变研究趋势的重要节点性文献)几乎均是围绕药物预防PEP的研究,直至2016年Levenick等[29]研究结果表明吲哚美辛纳肛不能降低PEP的发生。研究内容的反复变更,提示在PEP预防方面尚无公认的有效方法,预防PEP仍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近5年ERCP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ERCP目前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均是ERCP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机制探讨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特别是PEP的预防。深入研究PEP的预防和降低PEP的确切措施及有效药物,对提高ERCP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发文热点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最严象牙禁售令
以牙还牙
热点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