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

2020-08-30于晓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消费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东北亚总额

于晓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前言: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部、内蒙古、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等城市地区。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东北亚已成为俄、日、中三国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汇点。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强力干预,使东北亚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更为复杂,它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义而言,东北亚陆地有近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基本会占亚洲陆地超过40%。随着文化的不断积累,东北亚逐渐形成了以汉字为基础的区域文化集群,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尤其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偏移。京、津、冀等城市获得了飞速腾飞,但对于资本密集型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而言,其生产力始终停滞不前。并且不断凸显经济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单一以及人均收入过少、能源创新不足等问题,当前阶段,东北地区也正在努力全方位打造一个高实力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共同体,希望以这样的方法,助力我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冲破束缚,最终能够构建起异常繁荣的区域经济格局。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东北振兴发展优势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发展几十年,纵观整体,东北亚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开发基础。因此,东北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非常强大。曾经在亚洲经济中,东北亚是一个最活跃的地区,但从整体经济发展形式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却在慢慢减弱,相比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性。

(一)地理位置、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的位置正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中心。区域优势:有70多个市场、地区和国家,15个大小港口,其水陆空运输关系四通发达。且朝鲜半岛、吉林省与辽宁省互相临近,且以“日本海”为中心形成个“小陆桥”。因此,它也确立了东北亚地区非常特殊的道路优势,并且充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东北三省的资源优势来看,东北具有独特的森林、农业和矿产资源优势,是东北三省工业用油的坚实基础,因此,让石油、汽车装备、汽车制造和机电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若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就可以建立起东北地区的资源互补平台,并成功搭建起以农业资源与自然资源为核心的功力模式。设备、技术与资金的整合效应也让使东北亚地区三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例如,黑龙江省有较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进而让俄罗斯逐步成为了黑龙江省各企业的主要投资国家,且其同俄罗斯在2017年达成了木材原料加工的战略协议,黑龙江因其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为此,大型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基地就是以此得名。黑龙江在俄罗斯境内获取了约两千万公顷的森林采伐权,且木材储蓄数量达约22.5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还有约20个矿产资源开发权与海外大型稀有金属原料基地。另外,现如今,也在持续推进油气投资合作等约七个项目,并一起共同开发了油井130口,立足于自身具有的独特的地理优势,经过长期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开辟出了中国面向而俄罗斯的广阔贸易通道。

(二)巨大的科技合作潜力

以东北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对创新经济进行大力发展,并且持续强化科技床戏体系建设,以此充分呈现出东北地区内在的发展优势。在高新园区建设中,东北亚地区在对贸易空间进行不断扩大,努力将科技服务功能增强,从而有效推进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以及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优势的实现。并对通信设备、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信息生产等消费电子产业进行了集中且重点的要求,效果十分显著。

(三)东北工业基础良好

东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近年来,东北地区和日韩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纵向分工优势,产业结构也可以灵活转换,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中韩日三国的统一,转移了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建材、化工、石化、冶金、工业等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达到减少环境和资源的消耗目的,对东北亚区域经济而言,发挥着十分巨大的现实作用。

(四)人力资源优势雄厚

东北地区有较高的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也着力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此,人力资源发展在科技研发、重化工产业、工业产业优势方面动力充足。并且其在人才教育中也同日本等国家进行了对接,我们还成功地培训了一大批高技能、创新和经验丰富的工人,此外,我们还成功地建立了一支技术素质强、思想意识强、可以奉献且善于学习的产业大军。在人资与产业有效融合下,助力东北和沿线区域经济与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的创新性高、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团队。

二、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总体分析

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但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改善,也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将,东北亚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保障。据悉我国同东北亚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2013年达约6883.91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16.55%,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分别2969.68亿美元、3914.23亿美元;东北亚地区对华投资101.4亿美元,在外商投资总额的8.62%;我国同东北亚地区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33.87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额的2.47%比例。我国同东北亚地区尽管在进出口总额始终上升,然而,在全国进出口额的占比却不断在降低;除了2009年以外,进出口总额其他年份始终是上升的;2004年之前,东北亚的地区对我国外伤直接投资额始终不断上升,2005年后呈现了下降趋势,2011年又逐渐回升;且2004年、2005年是外商直接投资高峰,接下来几年又开始降低,2011年又回升;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尽管始终不断降低,然而总体上依旧是增长的。

(二)中国与东北亚各地对外贸易情况

1.进出口总额。在东北亚和中国国家中,日本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最大,一直都保持占总额的一半,2013年份额最小,占45.23%,最大份额是1998年占67.89%;第二位的是韩国,其同我国进出口总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1998年的24.92%升至2013年的39.84%;第三的是俄罗斯,份额相对较小,在东北地区约占10%;最低的蒙古与朝鲜,此二国每年同我国进出口额还不到我国同东北亚地区的1%。即便很小的份额,然而却始终处于上涨的趋势,而同朝鲜的进出口额逐渐从1998年0.48%上涨到2013年的0.95%,同蒙古进出口额由0.28%升至0.87%。2.外商直接投资。韩、日是东北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其在东北亚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中,日、韩外商投资额占99%以上,且韩国份额没有日本高,日本最少占比份额是2004年的46.09%,2004年是49.02%,剩下的年份都超过50%,到2011年达到了71.02%。而各年份总比重和低于1%的是朝鲜、蒙古与俄罗斯三国。3.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在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对外经济合作的营业额中,日俄占很大比重,其次是韩国和蒙古国,最少的是朝鲜。2002年日本占比超过50%,2000、2001、2011、2012年俄罗斯超过50%,剩余年份相差不多。在2011年由于日本发生了大地震,使得进出口贸易遭受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年,中国对日对外经济合作仅以2.41亿美元完成,约占东北亚地区对外经济合作总额的9.41%,但中国对蒙古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却提高较为显著,达6.54亿美元,占东北亚地区总额25.56%,俄罗斯比例增加至54.6%。

三、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各产业构成、各产业间的联系和比例,而每个产业部门构成和互相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联系均不一样,且在经济增长中也有不同的贡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与高度会通过产业结构进行体现。刚建国时,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而我国在1952年的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是50.5%、20.9%、28.6%。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1952年到1978年的重工业发展程度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但轻工业却发展相对滞后,最终引发重、轻工业出现也严重的比例失调显现。到1978年三个产业比28.19%:47.88%:23.94%,据此可知,1978年,中国的产业结构正逐步由农业向工业转变。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进行了转变,并且在不断发展中,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正常化与合理化现象,且第三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1992年我国产出产业比21.79%:43.45%:34.76%,相比于1978年,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10.82个百分点。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这样而言,我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将会同世界同步。2013年务工三产业比达到9.4%:43.7%:46.9%,这个数据证明了我国产业结构逐渐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趋势。5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出现了显著降低,第三产业上涨幅度较大,代表了我国产业结构越发的合理,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相比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也较高。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模型的选取

文章主要是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所以,产业结构(IS)为被解释变量,将中国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中的:进出口总额(IE)、外商直接投资(FDI)及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OE)当做解释变量,建立了下面的模型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模型(1)中带入1998-2013年的样本数据,样本数据用EViews6.0软件实施实证分析,获取的回归结果如下:

表1 回归结果表

据上表可知,我国产业结构会受到东北亚进出口总额的积极影响,随着进出口总额的持续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也逐步提升,若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与外商投资保持不变化,则进出口总而每增长1亿美元,那么第三产业比重就会提升0.001%;外商直接投资也为第三产业比重带来了一定的正影响,而对第三产业比重有负影响作用的就是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但FDI和OE对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并没有进行5%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IE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影响最明显的一个因素。

结束语:总体而言,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与论述可知,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中,我国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特别的进出口总额。多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进出口总额,所以,要继续加强与东北亚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合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小区域合作和双边合作依旧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导,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在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方面相比,其水平较低。东北亚中,韩国、日本有较为先进的技术,且对外投资资本丰厚,而我国的市场需求十分广阔,且廉价劳动力的素质也非常高,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等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我们需要将彼此自身具有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建立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更好的进行合作。纵观当前现状,我国同日本、韩国有着十分亲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所以我国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基本上就是日本与韩国,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要继续同韩日保持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的贸易关系。在充分保障中日韩良好贸易合作关系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同俄罗斯远东、朝鲜、蒙古的双边贸易合作关系,以期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也与顺利升级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东北亚总额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