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的探索与研究

2020-08-29李红凌杨晓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实施策略幼儿园

李红凌 杨晓

摘要:幼小衔接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幼儿教师除了开展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以外,有效进行幼小衔接工作也是需要教师格外关注的问题。只有幼儿教师有效做好幼小衔接,才能为幼儿在未来的小学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笔者实际的从教经验为基础,结合当下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做好幼小衔接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269-02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的去适应小学的生活与环境,还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在未来的小学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往往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等多方面进行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是否能够很好进行小学教育,特别是对幼儿综合素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幼小衔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幼儿的小学学习自然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幼儿园没有有效开展各项幼小衔接工作,则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次,幼儿的教育内容与小学的教育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同。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向小学教育过渡。在幼小衔接工作过程中,教师如果不加以重视,出现低质量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使得幼儿无法适应小学教育的新环境和新内容,甚至出现厌学等现象,不利于小学教育的有效开展。

2.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幼儿教师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的国内幼儿园教育中,仍有较多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幼小衔接工作质量不高。一方面,有一些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只是一味过度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而忽视了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所以并不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更不能利于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其次,在一些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教师由于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足,在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时只是做表面工作,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兴趣却忽略了,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良好的纪律意识,并且忽视了对幼儿进行时间观念的培养,从而导致幼儿无法适应未来的小学教育,进而使得小学教育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

2.2 缺乏与小学的互动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很多幼儿园的教育都在向着高端、精细等方向发展,国内也出现很多幼儿园拥有独立的教学楼,越来越多的私立幼儿园凭借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高端的教学环境获得广大家长的认可。虽然私立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让幼儿接受高端化的教育,但是,私立幼儿园往往与当地的公立小学缺乏了必要的沟通交流,所以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满足了幼儿阶段的教育,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进入小学后的未来发展,使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严重脱节,幼小衔接工作质量不高[2]。

2.3 家长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代替和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所以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缺乏了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及时关注,甚至有一些家长将幼儿直接托管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情况不管不问,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另外,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在幼儿园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课程就是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其实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不仅会不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让幼儿在学习中产生过大的压力,并不利于幼儿的学习进步与成长发展。

3.幼小衔接的构建原则

3.1 渐近性原则。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坚持渐近性原则,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要开始逐步开展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良好习慣的养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幼小衔接的工作也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立马完成的。所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教师需要提前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育目标进行科学有序分解,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逐步完成。

3.2 关联性原则。

在进行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只关注没学过的一些知识或者幼儿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而是要引导幼儿积极进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探索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幼儿通过对实际物体进行直观的观察,进而操作来感知,让幼儿参与其中,亲自动手体验,进行思考分析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对实际物体的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学会将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进行过渡和转变,还可以为孩子进入小学更好接受教育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幼小衔接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4.1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幼儿教师是幼小衔接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要想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首先必须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进而从根本上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3]。此外,幼儿教师还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为小学教育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知识以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引导和鼓励幼儿将故事大胆表现出来,开展制作故事盒活动,还可通过区角手偶、故事比赛等表演活动,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适应未来的小学学习。

4.2 与小学做好沟通交流。

为了更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学校管理者要积极组织教师定期到当地的小学去学习交流,了解小学的学习情况和教育环境。一方面,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学会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从而让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例如,在幼儿每天吃午饭时,如果有幼儿将饭打翻弄洒在桌子上,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弄洒了要自己主动清理干净,这样幼儿不仅能够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也能慢慢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活动相对缓慢,而小学的规则和纪律更加明确,所以幼儿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4]。例如,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类似“木头人”的游戏,通过游戏中“不准动”、“不准笑”等玩法让幼儿逐步了解“纪律”,从而慢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3 实现家园共育。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积极的榜样作用,配合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工作,不仅要对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加强关注和及时了解,还要多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配合教师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小学教育。例如,可以建立“家园之窗”等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将每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公告,帮助家长明确每周的教育重点,从而让家长更好配合学校进行家庭教育。

结束语

幼小衔接既是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关键阶段,也是教学内容上的接续问题,所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家长也要关注孩子成长和状态以及配合教师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更好适应小学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宜君.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7-18.

[2] 刘长青.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123-124.

[3] 练晓迪,冯文全.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49-153.

[4] 赵炎朋,黄茜.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5+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实施策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