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0-08-29邱峰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串数学课堂生活化

邱峰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问题串的设置意识仍然有待加强,问题串设置意愿不太明显,且尚未掌握相对有效的问题串设置策略,实践效果不佳。同时,不熟悉问题串的应用。结合课堂上问题串使用现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关注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寻求最为合适的问题串设置形式,让问题串教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课堂上问题串的有效设置方法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130-01

问题串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设计的一组问题。问题串往往有着引导性、情境性、启发性的特点。课堂上,科学设置问题串,利于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突出他们课堂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攻克重难点的学习。

1.生活化问题串设置

生活化问题串设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器,面对生活化问题串,他们将更容易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生活化问题串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开头,与普通问题相比,能够将相对枯燥的知识点融入生活问题中,再引导学生于生活背景下解决问题,轻松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其中对于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或者运算,可通过生活化问题串的设置直观表述概念和运算,帮助学生完整理解极具浓缩的概念和运算。

例如,在引入“平均数”这个概念时,可设置几个生活化问题串:

(1)在某果园里,有100棵苹果树,这些苹果将被果品公司购买,在购买这些苹果之前,果品公司要求对苹果总重量进行估算。果农随机从这100棵苹果树上摘下了20个苹果,这些苹果的总重量是4千克,那么这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呢?

(2)如果从果园里随机选择10棵苹果树,已知每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是54个、150个、155个、155个、159个、150个、152个、155个、153个、157个,那么平均每棵树的苹果数是多少呢?

(3)可以估计出这100棵苹果树的苹果总产量是多少吗?

上述三个问题,是从同一个苹果树即将收获这个生活背景出发,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面对这个生活化问题串,既能够成功引出“平均数”这个概念,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尝试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精细化问题串设置

问题可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思考,让他们顺利过渡到对知识核心的理解。但是,在问题串设置时,要想让学生思维过渡更加自然,需设计相对精细化的问题串。对于精细化问题串的设置,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再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做一个了解,后设置一个问题串结构链,保证每一个问题间有关联性。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串精细设计,更有利于唤醒学生主动思考意识。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课堂知识讲述完毕以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探索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任意一点P到两腰距离之和与其中一条腰上高的关系。结合这个探索任务,为学生设计如下几个问题:

(1)假设点P是中点,那么它到两腰距离相等吗?

(2)如何对问题一进行证明?

(3)假设PD、PE是点P到两腰的距离,那么高AP和PD与PE之间的和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4)假设点P是底边上任意一点,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对于上述问题串的设置,采取了精细化的设计形式,引导学生由中点这个特殊位置向任意位置推理,围绕同一个点P,让问题由简单变得复杂化,促使他们在精细化问题串导向下对等腰三角形这个概念有一个深入理解。

3.兴趣化问题串设置

用抽象的内容编制问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要想让问题设置变得别有韵味,应重视设计兴趣化问题串,在一定趣味情境下引出问题,充分唤醒学生求知欲望。对于兴趣化问题串的设计,可以用游戏方式来实现,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兴趣化问题串设计时,可利用道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出问题,让问题变得趣味十足。

例如,在“轴对称现象”一课教学时,可先为学生直观呈现中外著名建筑物,让他们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初步感知。接着可为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概念,再组织一次剪纸游戏。剪纸游戏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期间,有的学生将剪出一个花草图案,有的学生将剪出一个文字图案,还有的学生将剪出一个人物图案。在学生进行剪纸时,可巧妙地引出问题串,对他们进行提问:“你剪出的图形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呢?将这个图形对折之后会重叠吗?你能找到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吗?”通过这个兴趣化问题的设置,学生将真正把握轴对称现象本质。

4.延伸式问题串设置

延伸式问题串,也可被称之为举一反三式问题串,这种问题串中问题设计往往存在着总分总关系。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问题串进行设计,以促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相对活跃的状态下,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求解“5x-8=12”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求解5x-8=12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再由这个本原问题延伸出其他几个问题:“求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要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转化?”面对延伸式问题,学生将展开积极思考,得出要先利用等式基本性质1对5x-8=12这个方程进行变形处理,得到5x=20,再利用等式基本性质2把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x=4这个正确答案,成功求解本原问题。

综上可知,在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复习课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问题串设置形式,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问题串设置時,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串,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精细化、兴趣化、延伸式等不同形式的问题串,让学生在问题串启发下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积极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煜淇.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 出志雄.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8(11):26.

猜你喜欢

问题串数学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