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水果”游戏成网购平台标配 若想玩转背后生意经需下苦功
2020-08-28祝颖丽
祝颖丽
悄然间,浇水领免费水果的小游戏,成了电商巨头们的标配。天猫的“芭芭农场”、拼多多的“多多果园”、京东的“免费水果”,乃至美团的“免费领水果”都在各自首页中占据了绝对醒目的位置。
对寸土寸金的APP首页来说,资源位传达的是公司的企图,要么是战略重点、核心优势,要么是强推的短板业务,要么体现的是目标消费群体的偏好。那么,“免费水果”的小游戏站在C位,对平台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免费水果”的背后,供应的链条又如何转动?
“免费水果”游戏风靡各大网购平台
还有几分钟到晚上12点,汪蕾的“日课”还没有完成。从去年年货节开始,她每天都要打开淘宝APP,从首页的“芭芭农场”进入免费领水果,签到、浏览商品,收集完肥料后开始施肥。这样最快坚持一个半月,她就能领到一箱水果。云南沃柑2.5斤、徐香猕猴桃12粒、越南玉芒3斤、黄河蜜瓜3斤,这是她过去半年的成果,代价是每天必须打开APP。不过她觉得“还挺好的”,毕竟一天花不了几分钟,但能免费领到不错的水果。
与汪蕾在淘宝上领免费水果不同,媒体从业者张超选择了拼多多作为试验场,她有一搭没一搭地玩着,领到第一批水果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也可以选择拉好友助力、拼单来挣化肥,这就需要转发链接,觉得会骚扰到别人。”知乎用户JD.P则在玩着京东的“免费水果”,他的感觉是,前几次速度还可以,一个月可能就可以,到后面越来越慢,玩到第三、第四次,需要两个月以上才能领到水果。
无论哪个平台,时间是领免费水果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平台的规则类似,签到、浏览、购物、分享就可以兑换水滴/化肥,水滴/化肥浇灌果树的成长,最后果树成熟,收获水果。这一系列具象化的游戲最终指向的是同一套逻辑,你的浏览、购买、分享换取了平台的“免费水果”。
天猫芭芭农场的小二告诉笔者,这些“免费水果”皆由平台买单,通过后台规则,可以控制数量,目前天猫每天兑换的数量在数十万单左右,累积下来,每个月真金白银投入的资金在上千万。拼多多的逻辑类似,一名水果供应商说,初步估算,拼多多每天也有至少超10万单的水果从果园产生,换算下来,月投入在4000万以上。
我们不禁要问,这笔买卖划得来吗?从拼多多、天猫、京东、美团纷纷上线这个功能来看,显然投入产出比是高的。芭芭农场的小二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数千万的活跃用户进来,除了活跃度和留存率本身,农场发放的代金券、红包,兑换率就高达60%-70%,新的消费由此产生,原理就像几块钱的消费券撬动整个消费市场。
“免费水果”游戏对“猫狗拼”三大平台的意义大不同
促进活跃度和刺激消费是平台们上线免费领水果游戏的共同诉求,但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各自供应的水果商家来说,天猫、京东、拼多多三者对这款相同的游戏又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对比三者的游戏界面,天猫和京东的“简约”,拼多多游戏套游戏的繁复对应着不同平台的业务诉求和人群特点。对天猫用户来说,如果你想要果树快点长成,需要浏览商品、购买商品,京东除了浏览、购物之外还有让你下载京东金融的诉求,拼多多把看视频、看直播、买火车票全部打包了进来,涉及的游戏环节也更多,包括抽奖、开宝箱等。
不同的用户戒心满满地只守着自己喜欢的平台。汪蕾是典型的天猫用户,女性、消费力不弱、居住在3线城市,有不少的闲暇时间,对性价比和便宜好货很有好感。她种果树的方式是克制地每天浇水,做任务,但很少拉人助力。成功领到水果后,她觉得很神奇,开始带动身边的亲戚和姐妹来玩,但带动的并不一定是新客,大部分是天猫本来的用户,加强的也只是对平台本身的忠诚。
作为“浇水领水果”小游戏的开拓者,拼多多的人群画像截然不同。年纪稍大的用户、县城小镇的熟人世界,那里是拼多多的大本营。“消费者用惯了一个平台,如果没有颠覆性的玩法,很难让这些用户完成迁移。”一位电商专家说。
对商家来说,“猫狗拼”也有截然不同的意味。探疆奇遇店铺是芭芭农场的水果供应商之一,作为甘肃省水果供应链的头部企业,他们供应着华润、永辉超市的水果,也有大量订单出口中亚和俄罗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他们在天猫开起了旗舰店,并在6月份成为了农场的水果供应商。其电商负责人李莹告诉笔者,能和平台合作的前提是,他们的水果品质、供应链能力以及一个确定的销售指标。“4-8万单的指标,要在15-20天内完成,达标的话就不会被换下来。”李莹很认可这种激励方式,一方面,她觉得持续给农场供应拓宽了他们的销售通道;另一方面,她认为这是官方在用游戏化的方式给他们导流,虽然对等的是他们的业绩,但反而会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是捆绑合作的感觉。“第一个兑换的周期过去后,我们店铺新增了1.5万的粉丝,很多领过免费水果的消费者复购率也非常高。”
与在天猫要完成KPI不同,在拼多多更宽松些,商家把农场当作清理库存的通道。陶淼是“探疆奇遇”公司的代理商,往常在西安的水果批发市场开档口,受疫情打击后,今年4月在拼多多开店,竞标后成为多多果园的供应商,“每天2-3千单的样子。”他表示,要成为供应商门槛不用很高,只要价格低,且能保证发货就行,“基本没有要求,官方也不检查水果的质量、服务能力等。”唯一要求的是看评分,“低于4.6就不行,哪怕4.59也马上给你换下来。”也因此,拼多多的供应商特别多,一茬一茬地交替,而他做了3个多月,已经算供应商里活得比较久的。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的销售,但对于平台放任商家的做法,陶淼并不认可,“一个商品链接做不了再换一个链接,店铺不行了再注册一个店铺,也没有管控,长期的恶劣竞争对想认真的商家一点都不友好。”他举了同行的一个极端例子——有同行算了在拼多多违规操作的成本才2万,而换取的回报可能是几百万的营收。
靠着在水果行业的多年积累,陶淼有价格的优势,存储、包装、发货也都还过得去,过去几个月,他在拼多多的销售额做到了几乎和线下一样的份额。但遗憾的是,他大部分的水果销售仍然是供应给多多果园,自己的生意很难起来。“单品逻辑,自己的店铺肯定是做不起来的”,往长远看,对在平台上靠低利润换量的模式,他保持着一种悲观态度。
与天猫、拼多多相比,京东的水果供应似乎还在一个更空白的阶段。在知乎上,除了吐槽京东上免费水果的兑换时间一次比一次长,“种完之后,告诉你水果没有了。”“水果变成了优惠券”也成为主要的控诉。
虽然“免费水果”游戏在各大网购平台占据的是同样的C位,但谁能把它做成对平台、消费者、水果商家都有利的好事,还需要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