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乡村景观设计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0-08-28任连琨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任连琨

摘    要:近年来,城市居民对乡村田园景观有着较高的向往之情,也因此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而不同类型的群体旅游心态、消费方式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对乡村景观进行重新设计,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设计;乡村旅游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提升社会经济、农民收入以及就业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地方政府引导下,很多乡村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对乡村的建筑、景观、配套设施等进行重新设计,也就是乡村景观设计。通过设计来提升乡村环境,从而吸引城市人群来此亲近自然,体验乡村别样生活。美丽乡村建设既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又能丰富村民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1     乡村景观设计简介

乡村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在设计中更多的是依靠原本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或人文特色,以此为基础来打造吸引人眼球的景观。而对于城市景观设计来讲,则更多的是依靠园林绿化、公共艺术小品美化城市环境。二者在设计方式、设计思路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的乡村景观设计中,首先应找出美丽乡村吸引人的特点,然后对这些特点加以提炼改造,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以及游客对乡居生活的向往。其次在景观设计规划中也可借鉴城市造景的一些经验,但在主要特征体现上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农业生产、农村土地利用等明显性的田园文化属性,创造不一样的景观。

2     乡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城市中一成不变的几何形态景观产生了视觉疲劳。乡村的生活节奏、空气质量、景观环境与城市截然不同,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身心放松的环境。城市居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客群。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广西出现了一些成功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一些村落通过设计提升了自身吸引力,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游客的进入也为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有些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也给不少人留下了“刻板印象”——政府出资,政府包办,按照统一的模板,统一的样式,对村民的房屋、村内的道路进行整治修缮。人为营造自然景观,水塘过度硬化,由一汪清水变成死水。对建筑不区分对象,一刀切,大拆大建,盲目刷白墙绘,造成许多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被毁弃。配套设施过于城市化,千篇一律过度水泥硬化。大面积使用石材、金属以及城市绿化植被,成本高,后期较难维护。最终,原本具有特色的田园村落,被改造成了模块化村庄,加速了以文化多样、历史传承为特点的乡村文化的消逝。

乡村景观设计往往会出现一种跟风的现象,缺乏原创,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大广场、大水塘、大草坪以及现代化设施,不管是否适合乡村景观设计的风格都全盘拿来使用,把不同的景观设计符号堆砌在一起,没有内在的联系。大量资金投入,达不到旅游效果,更谈不上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忽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的意义。

3     乡村景观营造手法

对于乡村景观文化设计,要根据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来对乡村景观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将景观设计与乡村文化相结合,采用“特色保存+文化传承”的方式来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1   保存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基底

乡村景观的营造首先在于对自然生态景观的保留。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在于:拥有宁静自然的生态环境,拥有清新的空气,这对于一些长期生存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也因此在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应重视对乡村田园风光、自然景观的展现,这也是其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充分利用田间资源,将乡村的田间地头以及闲置公共用地进行统一的规划,打造“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的生态景观,为游客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旅游环境。水体改造要以生态驳岸为基调,保证水体的自然排蓄功能。乡村景观就要营造一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自然景观。

3.2   保存乡村特有肌理和地域建筑风格

营造乡村景观的同时要保留村庄肌理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村庄肌理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在历代村民才智的创造下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性与历史文化的不同也造就了每个村庄都有其独有的肌理。村庄建筑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其中的一些居民建筑、宗祠建筑等,通常都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属于乡村景观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民居建筑是历史的博物馆,同样也是生活场景的载体。

3.3   以人为本,就地取材,修旧如旧

美丽乡村建设期间,设计师需深入村内调研,制定留拆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村民意见,先把人留住,再去造景。經过与当地政府、村民多方沟通确认后,由设计师指导施工。保持村庄原有肌理,在此基础上,具有保留价值的,能够反映乡村休闲人居环境的建筑尽量保留。破损的建筑就地取材,选用乡土建材加以修缮,修旧如旧,保持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损毁严重、无法居住的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可运用到乡土景观营造当中。拆除后的场地可作为村庄绿化或菜地使用。

3.4   传承乡村文化精髓,留住乡愁

广西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元素很多,比如铜鼓、壮锦、绣球,这些元素来自民间,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以往没有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 ,原有的文化属性和历史记忆已经逐渐消失。在广西旅游大环境下,这些文化符号被过度运用,许多文化展示载体都是重新修建的,游客已经产生视觉疲劳。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起源地,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璀璨的农业文明,也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也属于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展现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文化类型。在现代城市文明高速发展的衬托之下,这种农耕文化被凸显得更加珍贵,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气息也更加浓厚。城市居民进入乡村,通过农耕文化才能更好地体验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不仅仅是农业耕种,田间地头、小河流水、乡间美食、特色民居、民风民情等都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可以让游客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也是最能区别于城市、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吸引物。

乡村的景观同时也表现在人的行为、生活状态等方面,在现阶段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村民进城生活,很多村庄出现了空村现象。村民的消失,没了生活气息,再也没有在河边洗衣的女人,村口闲谈的老人,光屁股在水里游泳的孩童。寻找童年记忆才是城市居民去往农村的真正目的。乡村环境的整治与保护是乡村旅游的关键,乡村环境整治的基本目标是改善乡村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持的是那一份“乡愁”。留住乡愁,就要留住农村居民,这样才能留住历史与文化。

4     结语

總而言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乡村特有资源优势,进行科学的景观设计,深入挖掘当地传统农耕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强乡村旅游地的独特吸引力。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旅游群体的消费需求,使乡村旅游具有坚实的文化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由单纯的乡村观光型旅游向生态休闲、乡村度假、文化体验型旅游转变,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关于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2).

[2]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9).

[3]王峡.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4]赵梦思, 付晨, 祝遵凌.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

———以双江县南勐河为例[J].生态经济,2015(05).

[5]任世国.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09).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