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学琴心态问题及其解决
2020-08-28高悦斌
高悦斌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进行钢琴学习。而学琴心态关乎琴童的学习发展,纵观我国儿童钢琴教育,许多儿童仍存在因学琴心态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关键词〕 琴童;钢琴;学琴心态
近年来,学习钢琴的儿童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至少能掌握一门乐器。而众多乐器中,钢琴以入门简单,音色动听的特点博得了大家的喜爱。但目前的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拟对钢琴学习中琴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范式。
一、钢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琴动机不端正 音乐的学习是对一个人听、唱、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内容涵盖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综合方面。我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认知、弹奏、演奏,对乐曲的内容有基本判断,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才应是每一位儿童(或是家长)最初的学习动机。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仍存在学琴动机不端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家长多年来根深蒂固的“学以致用”思想牢固,认为学琴就是要达到怎样“用”的目的,这个目的体现在“如何能马上弹自己喜欢的曲子?”“我如何向他人展示我会弹钢琴”等。这些学习的动机,表面上并无不妥,但事实上对音乐的美育作用缺乏认识,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琴童的钢琴学习。
钢琴学习应关注知识本身,关注培养音乐综合能力,而非纯粹将其用于某一种目的。或者说,这种目的,只是钢琴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而不应是全部。
2.学琴功利心强 不仅是钢琴,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认识数字,才能做加减法,乘除法,没有天生的文学家,也没有一蹴而就的科学家。钢琴学习应摒弃急功近利和跟风心理,应专注于课程本身。
目前钢琴学习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心理主要体现为:学琴就是为了考级,以考级作为判断钢琴学习程度高低的标准,作为升学的“工具”。要知道,考级只是钢琴学习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考级是钢琴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按部就班做的事情,而不是钢琴学习的终点。如果没有日常练习曲的反复练习,那么即使把考级曲弹下来,也只是“徒有其表”,而这种表面的弹奏,既没有基本功,也没有对乐曲情感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的钢琴学习只是机械化的识谱,而对于乐曲内涵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感知能力。
3.学习态度急躁 钢琴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更能锻炼其毅力和耐心。在教学中,学生若是只把乐谱上的音弹对,那么这个曲子,只完成了五分之一。剩下的部分还包括慢速练习、完善节奏、处理感情、调整速度四个部分。琴童从初学钢琴开始,就应受到这样的训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从没有经过上述五项练习,每次弹琴都只是机械地将音弹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仅没有学会正确的弹奏技法,甚至缺乏基本的节奏感知,更不必说对乐曲情感的把握。
因此,钢琴的学习不能只求音符的正确,而应关注如何将乐曲弹好,如何处理好乐曲的情感,任何“拔苗助长”“赶进度”的教学方法和练琴方法均不可取。不知琴童家长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曲子,有的人弹得优美动听,而有的人弹出来就像“砸琴”一样?答案很简单,便是学琴态度急躁导致的键盘机械化敲击。
二、钢琴学习问题的解决范式
1.完善钢琴教学模式 对于现代钢琴教学,教师有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责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琴动机。在钢琴课堂上,不应只是教授弹奏的技能,更应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全方面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进而提升其音乐审美。对于一首曲子的讲解,可由教师先行用不同情绪弹奏,在教师弹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乐曲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选择适合乐曲的情绪,在教师进行讲解之后,再进行曲谱的教学。
首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钢琴学习方法。儿童作为钢琴学习的主体,需要明确钢琴学习的方法。对于新乐谱的学习,首先要明确谱号、拍号、强弱、力度记号,在内心形成初步感知;其次,进行音符的辨认和节奏的敲击;最后,依照前面的认知,用慢速将音符正确弹出。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学生虽已将乐曲弹出,但并不是已经学会,只是对曲子的音符有了大概的认知。在接下来仍需进行慢速弹奏与读谱练习。在学生能慢速将乐曲弹好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乐曲的感情处理,包括曲子中的感情连线、跳音处理、强弱处理等。
其次,培养儿童音乐综合能力。目前钢琴课堂上存在着“孩子彈出音即可”“感情不重要”等现象,钢琴教师应进行反思和改进。钢琴课堂是通过钢琴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情感、乐曲的表现有初步的感知。课堂上要融合乐理、音乐常识和视唱练耳等音乐素养内容,关注钢琴教学的综合性,摒弃“只学课本,不拓展”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家长做好钢琴学习的心理建设工作,强调学习中“慢练”“循序渐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2.端正学琴心态 钢琴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琴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意识到音乐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日常积累,以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应摒弃“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心理,把孩子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对钢琴的学习给予耐心,对钢琴弹奏的“正确”与“优美”加以区分。教师在学生上第一堂钢琴课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钢琴学习观念,学琴是在稳步发展中求取进步,而非为了炫耀、考级,更不是和其他小朋友比较。
事实上,音乐对于一个人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看到效果。而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发现,通过钢琴的学习,学生的耐心、毅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而长年累月的音乐学习,学生增强了对乐曲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了音乐的审美能力。这些精神财富,都内化于学琴者的气质中,并且历久弥新。
3.家长参与伙伴学习 儿童的钢琴学习大都始于5岁,由于5岁左右的琴童还未具备完全的自觉性,所以家长在琴童学习和练习的时间里大都充当了监督者的角色,这并无不妥。但笔者想强调的是,在琴童学琴的过程中,家长要做“陪伴者”多于“监督者”。对于练琴而言,琴童的主动性至关重要,家长要承担起“与琴童共同进步”的责任来,在上课时,家长应该一起聆听。这样一来,在家练琴时家长不仅可以充当起“老师”的角色,更是琴童练琴的伙伴,这对于培养琴童学习的自主性、端正琴童学习态度都有重要意义,而家长在“伙伴”角色下,也为及时发现琴童学习问题、开发其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
同时,家庭的音乐氛围对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将培养孩子音乐听辨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置于一定地位。通过古典钢琴曲或是其他形式乐曲的播放,让孩子随着音乐哼唱、舞蹈,培养其对乐曲的感知,增强分辨音乐情感的能力,提升音乐审美。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琴童在钢琴课上就能渐渐对钢琴曲有所感知,甚至有所创造,从而大大提升钢琴学习效率。
结 语
本文从钢琴学习的现存问题入手,提出了钢琴学习的三种范式。随着学琴人数的增加,家长和教师更应该端正琴童学习心态,区分好“弹奏”与“演奏”。对于音乐学习,要给予耐心、细心和时间,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和攀比的心态,稳中求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琴童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弹好课本的内容,还要发挥琴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对乐曲的二度创作,培养其审美能力、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张莹.儿童钢琴教育中的家长角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窦一晗.钢琴普及教育中儿童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