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福利视角下残疾人的社会需要分析

2020-08-28王冬莹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残疾人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逐渐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当 前,社会福利视角下残疾人的社会需要主要体现为医疗康复、就业、经济扶助、教育、社会服务、服务设施等。国 家、社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要从残疾人社会需要出发,从残疾人所在社区、残疾人相关服务机构、宏观政策、残疾 人自身等层面,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政策,保护残疾人的权利,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促进残疾人的自身发展。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需要;残疾人

中图分类号:D66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158-03

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完善 的社會福利制度能保障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消除 或减缓国家中的公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在社会福利制 度视角下,人的需要是“应该有或必须有”的状态,当单 个社会成员的需要集合成一种集体的、共性的社会需要 的时候,社会福利制度就充当了满足需要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研究人的需要时,不能离开社会福利的视角。社 会福利体系视角下的社会需要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福祉 的生理、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要求,是当个体通过自身 努力无法自我满足的时候,进而向社会福利系统发出求 助的一种需求待满足状态。这种福利视角下需要的满足 主要通过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各类福利政策以及提 高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1]。残疾人由于生理或心 理上的缺陷,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由于他们自身的特 殊性导致了其社会需要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和特殊化的 特点。残疾人群体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紧迫性,这种紧迫 性需要与人类基本生存以及社会公平是相联系的,是需 要尽快满足的基本需要 [2]。本文致力于从宏观的社会福 利的层面,探讨残疾人的社会需要,以期改善残疾人的生 活,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立自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发展

根据我国残疾人福利政策发布的时间、内容和重大 事件,把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初步建立时期(1949—1987 年)

我国残疾人福利政策在初期属于补缺型福利制度。 此后十年“文革”,福利制度基本停滞发展。改革开放以 后,我国开始学习西方社会福利理念,逐渐开始创办福利 机构,残疾人可以享受在社会福利机构中进行康复和接 受照顾的福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福利发展受 水平限制,只能起到最基本的保障生存功能,无法发挥更 多的作用,保障效果有限。

(二)逐步发展时期(1988—2007 年)

这段时期是根据 1988 年中国残联成立这一时间来划 定的。这一时期残疾人社会福利不仅致力于保障其基本 的生活,而且开始关注其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对残疾人发 挥庇护作用。政策内容集中在特殊教育、康复、就业、福利 行政和权益保障等方面。1990 年《残疾人保障法》明确 提出“:各级政府要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2007 年《残 疾人就业条例》规范了残疾人就业行为,明确了政府和用 工单位的职责,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劳动权益。 在教育方面,1994 年我国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形 成了能够满足残疾学生需求的教育体系。1988 年颁布 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 年~ 1992 年)》 提出:到  2015 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三)成熟完善时期(2008 年至今)

这一阶段颁布了较多的残疾人福利相关的政策文 件,开始建立具有发展性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说明国 家开始关注残疾人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障法》于 2008 年修订,在法律层面上确认对残疾人的权 益保护。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形成了以《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辅之以《残疾人保障法》《残 疾人就业条例》等法规为补充的现代化残疾人社会福利 保障体系。这一时期残疾人福利政策逐渐形成体系化、 制度化,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已完成从补缺型福利 向制度型福利的初期进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残疾人福 利保障体系。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发展的特点

(一)福利提供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福利需求的提高, 单纯依靠国家提供福利的支持体系已经不能够充分满足 社会福利发展的多元需要。面对残疾人群体的现代化发 展诉求,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仅依靠国家提供社会 福利保障的形式难以适应残疾人的发展需求。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支持残疾人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建立起涵盖国家、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多 元参与的发展体系。

(二)从“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转变

残疾人固然存在着劣势和缺陷,但是聚焦于“问题 视角”,将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思路置于其原本就存在的问 题和困难上,虽然注重了问题或困难的解决,却忽略了残 疾人的持续发展。进而,人们逐渐转向了“优势视角”。 该视角关注人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资源,找到人们自身的 优势、特长及所在环境中的资源,以这些作为提供福利时 关注的焦点。我国在针对残疾人这一群体时,社会福利 政策正在转向优势视角下“积极性”福利政策。随着残 疾人福利政策从“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的福利思 想转变,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开始注重残疾人内在潜 能和力量的开发,希望能避开其先天的劣势和缺陷,挖掘 残疾人自身的独特天赋,为该群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奠 定基础。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供给主体逐渐整合化

以前的残疾人福利提供是以福利政策供给方意愿和 决策为主导的,服务形式是分散的、不统一的。各个福利 机构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在提供残疾人服务时没有统一 的标准,使得残疾人接受服务并不方便,残疾人去各类服 务机构办理事项时,面对着不一致的信息与冗杂的流程。 此外,各机构能提供服务的数量较少并且服务能力的不 足,使得残疾人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为了解决这种弊端, 国家在政策体制调整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标准与整体 的格局。现如今的残疾人福利服务理念是强调支持服务 是一体化的服务、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以社区内正 式和非正式支持体系为基础的服务。

三、我国残疾人的社会福利需要

残疾居民的福利需要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体现为医疗 康复、就业、经济扶助、教育、社会服务、服务设施等。

(一)社会保障层面来分析

近年来,在社会保障层面,主要包括残疾人的社会福 利和救助、残疾人社会保险以及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 人由于年龄差异、残疾类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 不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需要是各不相同的,没有 完全一致的。一般来说,老年残疾人群体其需要通常集 中于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因此,他们的保障需要聚焦 在各类社会保险残疾人参保优惠政策和残疾人津贴方 面。处在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的需要主要在教育和康復 上,需要通过残疾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以及特殊教育学校 等满足其需求。处在就业阶段的有智力或精神残疾以及 重度肢体残疾的人,从社会保障层面来讲,其需要托养服 务可能性较大。

(二)从特殊资助层面来分析

社会福利视角下在特殊资助层面有关专门针对残疾 人群体的项目有:教育、住房专项救助补贴、康复救助等。 由于残疾人群体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存在经济上的问题, 需要设立专项的资助,因此在这方面也有较高的需要。

(三)从社会福利服务层面来分析

虽然残疾人福利服务涵盖项目比较多,但是由于残 疾人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及其在社会生活的社会融入受 限等因素,导致许多人对这些更细致和具体的福利供给 需求要求不一致,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和所处地域 越发达的残疾人对服务层面的需要越高。

(四)从康复救助和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分析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生理问题,使得相较于其他社会 群体来讲,在医疗康复这一层面上的需要比其他群体更 加迫切。此外,为便于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实现自 身的发展,无障碍设施等便于残疾人生活和出行的设施 等也是残疾人所非常需要的。

综上可知,残疾人的社会福利需要存在于其基本生 存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康复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 果不能满足就会对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造成影响。残疾 人的需要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因此,残疾人的基本需要 必须被满足。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残疾人社会保障 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等福利政策时要注意残疾人的需要 更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特殊性。

四、满足残疾人社会福利需要的建议

由于残疾人的需要是迫切而又重要的,国家已经出 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满足残疾人的需要,但是还需 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以更好地保护残疾人的权利,促 进残疾人的发展。

(一)残疾人所在社区的层面

近年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区中自组织、社会工 作机构等今年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因 此,在满足残疾人需要以及为该群体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从基层社区层面出发,发挥社区的优势满足残疾人的社 会需要是非常重要的。社区工作人员、自组织内部的成 员及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具体提供相应 的服务来帮助残疾人,为本区域残疾人群体提供生活上 的帮助,为其链接相应的社会资源,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 等。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也可以发挥其自身 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残疾人相关服务机构层面

残疾人相关的协会应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将残 疾人联接到一起,让残疾人群体产生归属感,实现残疾人 增权,让残疾人能够运用集体的力量满足自身的需要。

此外,残疾人相关的协会或团体应代表残疾人的利益,保 障残疾人的权益,为残疾人需要的满足而不断努力。

(三)宏观政策层面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国家在制定政策上要能保障残 疾人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残疾人的需要也是随着历史的变 迁而不断产生变化的。因此,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考虑如 何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动态性变化的需求,致力于掌握残 疾人真正的社会需要。除了残疾人的社会需要是动态变 化的这一点之外,也应该考虑到如何分配社会资源,把有 限的社会福利资源应用到残疾人最需要的地方。

(四)残疾人自身层面

优势视角注重挖掘人的内在优势和力量,强调关注 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发展。从优势视角出发,需要挖掘 残疾人的内在优势,尊重残疾人的发展需求,塑造残疾人 的发展期望,分析残疾人在应对困境中的优势,培养残疾 人应对和解决困难的信念,激发残疾人应对困境的奋斗 信心,提高自信心,促使残疾人自身提升发展动力,激发 其潜能,有效调动和发挥残疾人内在优势,最大限度地降 低残疾人的功能丧失并提高生理功能;提升残疾人应对 困境的自我处理能力,增强抗逆力。残疾人自身要实现 增能,只有在自身不断奋发图强的基础上才能够满足自 身的需要并且为自己的需要发声。

五、结论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一直是福利政策领域关注的重 点,然而,由于政策的不全面和滞后性使得社会福利保障 与满足残疾人需要存在差距。因此,国家、社区、社会组 织团体等各个层面应该多去考虑残疾人的需要,根据残 疾人的需要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给予残疾人社会福 利上的支持,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融入社 会,使其共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云 . 残疾人福利接受与福利需要研究 [D]. 南京 : 南京大 学 ,2015.

[2] 肖萍 . 基于福利需要视角的城市残疾居民福利体系探讨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6).

[3] 刘继同 . 人类需要理论与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8).

[4] 刘继同 . 欧美人类需要理论与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4(3).

[5] 何玲 .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发展路径和特点研究 [J]. 残疾 人研究 ,2016(1).

[6] 彭华民 .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 [J].南开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

[7] 姚進忠 , 李建川 . 需要导向:残疾人社会福利供给困境 与整体性治理研究 [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2018(5).

[8] 刘婧娇 . 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 [D]. 长春 : 吉林大学 ,2014. [9] 孙晓歌 .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昆明 :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10] 王然 . 社会需要产生社会福利──访香港大学教授周永新[J]. 中国民政 ,1997(1).

[11] 李麟 . 需要理论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 [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05.

[12] 彭华民等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 政策 [M]. 北京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13] 彭华民 , 李倩 . 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 与制度构建 [J]. 东岳论丛 ,2011(6).

[14] 周沛 , 曲绍旭 .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 介入 [J]. 残疾人研究 ,2011(1).

[15] 金海琴 , 王凌菲 . 论苏北福利企业残疾员工的人力资源开 发 [J]. 延边党校学报 ,2011(1).

[16] 杨立雄 . 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范式变迁 [J]. 湖北社会科 学 ,2014(11).

[17] 齐薇 . 社区康复中社会工作伦理的运用 [C]. 中国康复研究 中心 . 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 下册 ). 中国康复 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2013.

[18] 陈振声 .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构建 [J]. 中国康 复理论与实践 ,2011(6).

作者简介:王冬莹(1995—),女,汉族,辽宁鞍山人,单位 为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社区社会 工作与服务。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残疾人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我骄傲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其社会工作
基于社会福利视角北京最优收入差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