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探析
2020-08-28李艳馨王孟杰
李艳馨 王孟杰
摘要: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课程改革进度不一,教育理念转变不足,教材内容滞后,相关教育资 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要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全面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改革;要创新体制、破除弊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要充分发掘、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与“思 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率,从而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104-03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 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大中 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丰富,如统筹规划 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形式,体现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层次 性,做到有效衔接,循序渐进;构建“大思政”课堂,将隐 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统筹推进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式与内容着手,探析学校思想 政治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一)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2019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 2019 年中小 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此举 有效改善了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年级之间 因教材版本不一致而出现课程内容无法完全有效衔接的 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于升学压力和“唯成绩 论”的现实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或多 或少地会被忽视,与此同时,相关课程考核并未受到充分 重视。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以山西省为例,小学阶段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每周三节左右的课时量远低于语文、 数学等科目,并且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被占用的情况。 其次,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忽视也体现在教师队 伍及教学方式上。最后,在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未被纳入测试范围,初级中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均采用开卷形式,这样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2019 年 7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语文和历史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指出:“使用 新教材的省份,从高一年级开始使用《2019 年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教学用书目录(根据 2017 年版课 程标准编写)》中的教材,高二、高三年级仍使用《2019 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教学用书目录(根据 2003 年版课程标准编写)》中的教材。”不难看出,在现 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各地区及各年级 教材仍未完全统一,导致各地区各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无法完全对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一体化建设。
(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 置做出明确规定。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严格遵循教育 部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了设置。但是,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未完全取 得预期效果。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形式 多样,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1];另 一方面,由于社会就业压力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塑造专业 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未受到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课程改革进度不一,各阶段课程未实现有机衔接
虽然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修订、改革工作正在全面进行,但是從目前来看,大中小学课程改革进度不 一,各地区各年级的教材使用版本不尽相同,致使部分年 级的教学内容出现简单重复,并未实现有机衔接。首先, 现阶段我国高中思政课程改革成果初现,但是各地区及 各年级教材并未完全统一,导致不同年级之间的课程内 容缺乏连续性与渐进性。其次,以应试教育为授课导向 的普通高中忽视对选修教材的教学,导致高中阶段学生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不完善,与高等教育授课内 容相脱节。最后,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的 理念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忽视思政课的学习,最终使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为 此,必须加速推进相关课程改革工作,促进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教育理念转变不足,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虽然相关课程改革的开展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地位与作用愈加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我国学校教育长期 以来未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加之各阶段尤其是中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教师队 伍专业性不足,制约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 设。首先,各级学校重智轻德等传统的教育思想,使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得不到充分重视,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的内容也就无法做到循序渐进、有机衔接。其次,在各 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参差 不齐,部分教师“半路出家”,缺乏完整、专业、系统的理 论学习,甚至会出现其它科目教师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的情况。再次,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化、专业化,以 自然科学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人文精神教育被忽 视,致使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教育理念
的转变势在必行。
(三)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内容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与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只有 这样才具有生命力,这是它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 [2]。 首先,我国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指导 标准与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2003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的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3]。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 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我国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指导 标准脱离时代,相关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课程改革工作 必须加速完成。其次,虽然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不断改革,但也应认识到当前国际与国内形势瞬 息万变,学生思想受到多方面庞杂信息的不断冲击,而教 材的编写、审核、出版、普及则需要一个周期,这就不可避 免地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这
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育 资源分配不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不平衡不充分发 展的现状同样体现在不同地区的教育事业中。系统落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客观上决定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摆脱长期以来传统落后的教学模 式。但是,在我国教育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思想政治 理论课仍然大面积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作为 独立个体的客观存在,忽视对学生个性及潜能的开发,片 面强调要求学生服从某种约束。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则 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赋予大量丰 富且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做到了寓教于乐。因此,必须从 教学设施、师资配置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加速推进教育资 源匮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力度,同步推进各 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三、各级学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
(一)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全面推动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改革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成果初 现,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仍任重道远,仍须积极推进。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根据时代要求和各 阶段教育规律进行科学决策。目前,虽然相关课程改革 持续推进,但是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自相 对独立,各阶段课程在内容上无法完全对接与融通。为 此,必须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课程设计中要 注重理论知识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注重各阶段课程 内容的循序渐进。此外,要建立各级学校思想政治课程 沟通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体 备课等教研活动,避免各阶段教学内容简单大量重复,做 到螺旋式阶梯式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一体化、层次 化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手段。“办好思想政 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4] 首先,大中小学要建设专业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队伍,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激励及 退出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不 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融入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各阶 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 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要求教师队伍能够准 确把握时代特性,将新鲜的时政信息及具有时代性的政 治教育内容及时带到课堂中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具 备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各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首先,在教育资源 相对匮乏的地区要加大软硬件等相关教育资源的投入, 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创新教学手段,改善相对落后且 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其次,在部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的偏远山区往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思想 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这就要求这些地区能够 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弥补其短板, 从而有效推进各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均衡发展,全 面推动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创新体制、破除弊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 育相统一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 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这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 了方法论指导。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重新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推进学校智育与德育共同 发展。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其思想政治 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应通过多种途 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一厢情愿地将精确量化的科 学方法引入并广泛运用人文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 中是不适宜的,其结果只能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 思辨性与精确量化方法之间的矛盾 [5]。可以尝试通过将 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纳入评优评先等评价标准中, 以此来改变传统的分数制或唯分数论。
第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受教育者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思想政 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形成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質, 而素质的提高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受 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 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既要 推动课程本身的改革,也要积极践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以此形成协同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 育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三)充分发掘、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与“思 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课程。”[4]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大中小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第一,“课程思政”的构建需要良好的课程生态。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绝非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角 戏”,而是全课程的“大合唱”。长期以来,有些课程并未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合力,在部分学校甚至存在思 想政治理论课程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课 程思政”的理念就是要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高 年级向下看、低年级向上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推 动各级学校连成一片城,下成一盘棋,完善“大思政”课 程体系建设。
第二,“课程思政”在对非思政课程提出思想政治 教育要求的同时也对思政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 思政”的构建需挖掘非思政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而“思政课程”因其 专业性的特点,无疑会为“课程思政”提供主导、指引和 价值判断依据。在各阶段学校教学体系中,讲好“思政 课程”,推进其制度化、系统化,在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目标的“大思政”体系中,是重中之重,是领头羊、排头兵。 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对逐步 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 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改革推进工作也必将是 一个充满挑战而长期的过程。从大中小各级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入手,寻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路径,是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大 中小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通盘考量, 对于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率, 构建“大思政”格局,将产生直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潭瑜 , 徐海波 . 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研究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2] 李腊生 , 龚宣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M].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3] 教育部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 习近平 .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 人民日报 ,2019-03-19.
[5] 江潭瑜 , 徐海波 . 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研究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作者簡介:李艳馨(1979—),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太原 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思想政治教育。 王孟杰(1993—),男,汉族,河北邯郸人,单位 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 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