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毛泽东书信的深意解读

2020-08-28李合敏李琳

红岩春秋 2020年2期
关键词:杨开慧杨家亲友

李合敏 李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崇高的威望。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从不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正如他一再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对于他所关爱有加的至亲好友,他也同样公私分明,这在他同亲友故旧的书信中体现得十分突出。

“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人民政府各机关部门,由于工作需要招收了许多新人,一些领导干部还介绍自己的家属和亲友参加了工作,但毛泽东没有这样做。

他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他还专门告诫秘书田家英,处理亲友来信的原则一般是:“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对于众多亲友故旧要求进京工作的来信,他均在回复中婉言拒绝。

1950年5月7日,他复信亲友故旧16封,其中有8封拒绝了他们赴京工作要求,明确告诉他们“工作问题,应在当地设法解决,不要来北京”“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我现在难于为助”。5月8日,他又复信亲友故旧16封,其中拒绝赴京工作要求的达10封之多,并明确表示来京一事由他推荐“颇有未便”。即使是对于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的进京要求,毛泽东也同样断然拒绝。

众所周知,尽管杨开慧早已牺牲,但毛泽东与杨家一直关系密切。1949年8月10日,他在百忙中复信杨开智:“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

杨开智早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时在湖南某农场工作,可谓“专业对口”;“老夫人”,即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展儿”,即杨开智的女儿杨展。毛泽东对杨家的关切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1950年4月,毛泽东和江青为祝贺向振熙80大寿,特派毛岸英回湘给老人祝寿,并于13日致信向振熙:“向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同时致信杨开智、李崇德夫妇:“来信收到,你们在省府工作,甚好,望积极努力,表现成绩。小儿岸英回湘为老太太上寿,并为他母亲扫墓,同时看望你们,请你们给他以指教为荷。”

1952年3月11日,他在复杨开智的信中说:“老夫人面前请你替我问好。祝你们夫妇健进!”

1953年9月27日,他致信易礼容:“杨家生活问题,待接到杨开智兄的信以后,可以由我处解决。淑一能间常去看视两位老人则更好。”信中的“两位老人”,即向振熙及其姐姐;“淑一”,即李淑一。

1954年3月2日,毛泽东批示田家英:“今年寄杨家补助费1200万元(这里是旧币值。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新币1元相当于旧币10000元。下同——笔者注),上半年的600万元宜即寄去,请予办理。”

1956年12月13日,他复信杨开智:“历次惠书并寄照片均已收到,甚谢。敬问老太太及阖家安吉!”

1958年2月11日,他复信杨开智:“几次来信,均已收到。听说贵体有些毛病,望好好养息。两位老太太高寿健康,甚为高兴,敬致问候之意。并问尊夫人好!”

1960年4月25日,他致信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杨老太太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

1962年11月15日,他致信杨开智:“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

在上述的书信中,毛泽东对于杨家可说是礼敬有加。但他同时要求杨开智夫妇,“积极努力,表现成绩”。特别是在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他更是坚持自己的立场,绝不滥用权力。

1949年10月9日,他专门致电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同时告诫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毛泽东面对至亲铁面无私,坚持“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即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政策办理,为全党带了一个好头,进而为执政后的中国共產党彻底摒弃旧时的官场痼疾开出了一剂良方——坚持原则,大公无私。

“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而“不应特殊”

唐家圫文家是毛泽东幼年时常逗留的舅家,众多表兄弟中既有他的玩伴,也有他的知己和学友。虽然毛泽东为了革命大业而远离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但正如他在1937年11月27日致表兄文运昌的信中所说,我对外家“十分敬爱”,“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我想和兄及诸表兄弟子侄们常通书信,我得你们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的”。

由于距离遥远,特别是战乱频仍,常通书信并非易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1950年4月19日,他复信文运昌:“接到了你的许多信,感谢你的好意,因忙迟复为歉。吾兄健存,儿孙众多,可为庆贺。地方工作缺点甚多,应当纠正。如有所见,尚望随时见告。”

猜你喜欢

杨开慧杨家亲友
杨家铭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记者回乡记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霍比特人退下,霍克斯湾上场
美丽的杨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