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
2020-08-28洪永锋
徐 军,汤 艳,洪永锋,张 润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 230601)
脑瘫是一种发病率约为2%的终身性疾病,也是最主要的小儿致残性疾病,常表现为肢体的姿势异常、感觉功能障碍、肌肉痉挛等[1]。中医学认为脑瘫属“五软”“五迟”等范畴,病因在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津液不足、气血亏虚,肢体不可用[2]。中医推拿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目的[3]。痉挛肌治疗仪是利用交流电刺激痉挛肌及其对抗肌,达到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姿势异常的作用[4]。本研究讨论了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及对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24±0.36)岁,脑瘫类型:痉挛型33例,迟缓型4例,手足徐动型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3.28±0.33)岁,痉挛型34例,迟缓型2例,手足徐动型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5],发育商Gese Ⅱ量表检测低于70分;2)符合《中医儿科学》[6]中五软诊断标准;3)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病;2)合并癫痫;3)已接受四肢相关骨科手术;4)合并先天畸形;5)合并器官器质性病变者;6)合并精神疾病,不能对病情进行描述;7)中途退出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推拿疗法,手法包括滚、扣、揉、弹拨、拍、抖等,先对活动异常的肢体进行舒筋推拿,解痉并滑利关节,然后针对受累部位推拿。上肢:取仰卧位,于肩周采用滚揉法,配合肩部外展等运动,于前臂肌群采用按揉法,对搓双手后沿三阳、三阴经放松肌群;躯干:取俯卧位,对督脉、膀胱经走向的肌肉施以弹拨、按揉法,点按风门、肺俞、肝俞等穴;下肢:取仰卧位,对股四头肌、内收肌采用按揉法,配合髋关节外展,充分扩张股角;取俯卧位,于小腿后侧采用理筋法,按揉股二头肌等,被动伸髋屈膝动作3 min,推拿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12周。
1.3.2 试验组 在同对照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痉挛肌治疗仪,于痉挛的肌肉上做低频电,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12周。
1.4 评价标准 1)2组临床疗效。显效:患儿在关节活动、平衡、协调、运动功能方面均有了显著改善,恢复正常;有效:患儿在关节活动、平衡、协调、运动功能方面优于治疗前;无效:患儿在关节活动、平衡、协调、运动功能方面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人数)/总数×100%;2)2组治疗前后股角和前臂旋后角度对比。采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股角,综合功能康复系统评价前臂旋后角度及握力;3)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对比。GMFM评分共计88项,每项以0、1、2、3表示等级,0分表示不能做出动作,3分表示完整完成动作,计算总分;4)2组步行能力比较。选择长6 m、宽1 m的步道,铺白纸,治疗结束后均让患儿赤脚印油行走其上,记录步宽、步长及步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40)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股角和前臂旋后角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股角和前臂旋后角度比较(,n =40)
表2 2组治疗前后股角和前臂旋后角度比较(,n =4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3 2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n =40)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n =40)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 2组步行能力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步行能力比较(,n =40)
表4 2组步行能力比较(,n =4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3 讨论
脑瘫多发于新生儿,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患儿从智力到中枢运动神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7]。所以,控制病情和优化患儿结局是治疗的主要目的。
西医认为围产期胎儿缺血缺氧是脑瘫的主要作用因素,因此康复训练、配合矫正器活手术对患儿进行干预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脑瘫的可靠疗法之一[8]。中医认为脑瘫病位在脾肾,心肝受累,治疗应围绕补肾养肝、养心健脾开展,针灸和推拿在舒筋活络、补髓开窍方面有确切疗效,且无不良反应,适合长期调养,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9]。目前,许多针对脑瘫患儿的研究围绕针刺、推拿疗法,值得注意的是肌痉挛的存在限制了脑瘫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了康复训练的难度[10]。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说明联用痉挛肌治疗仪共同治疗脑瘫患儿可提高有效率,推测是痉挛肌治疗仪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痉挛肌和对抗肌,使之交替收缩以缓解痉挛肌。GMFM评分包含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类运动、姿势,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患儿运动功能和肢体控制能力[11-14]。本研究中,2组患儿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可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试验组的股角、前臂旋后角度和握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可以改善脑瘫患儿上肢、下肢功能。试验组患儿步宽小于对照组,步长和步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可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