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中央大街语言景观研究

2020-08-28邵海艳

关键词:中央大街繁体字标牌

邵海艳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语言景观”由于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新颖独特并且涉及语言学、符号学等多个学科,呈现出跨学科特征,很多学者将语言景观看作研究多语现象的新途径。最先提出并使用“语言景观”概念的是Landry & Bourhis(1997),其文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将语言景观定义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P23-49)另外,Ltagi&Singh、Ben-Rafuel以及Jaworski & Thurlow等也都对语言景观进行过界定,但都没有Landry & Bourhis的定义准确、深刻。语言景观研究内容丰富,如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语言标牌的语言文字形式等。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共时实证调查,即具体景区、城区或商业圈等的语言景观研究。李丽生、夏娜以丽江古城区为例,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的语言使用情况[2]。苏杰研究上海市私人语言标牌并概括出由语言景观反映出来的语言权势和文化权势[3]。邱莹借鉴场域符号学理论,从语言形式出发研究上饶市语言景观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4]。聂鹏、木乃热哈以语言景观研究法为基础,调查西昌市老城区和商业区彝文语言景观使用现状[5]。第二,语言景观的理论方法研究。尚国文、赵守辉曾明确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为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6]。田飞洋、张维佳在调查北京市学院路语言景观时,运用了以Jan Blommaert为代表的全球化社会语言学及其核心概念(超多元性、移动性和标准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7]。第三,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综述。巫喜丽、战菊从语言景观的理论视角、问题取向及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入手,对未来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8]。徐茗运用语言景观基础方法论述了国外语言景观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9]。葛俊丽总结了近些年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现状,具体描述了语言景观研究的内容,并对未来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提出开创性见解[10]。吴剑锋、章近勇运用数据量表和知识图表分析了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语言景观深度研究与跨学科探讨提供参考[11]。

语言景观分为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两类。前者又称官方标牌,指政府设立的以代表政府立场和行为的标牌,如公路牌、街名、建筑名;后者又称非官方标牌,指私人或企业所设立的以介绍商业信息为目的的标牌,如海报、标语、横幅等商铺名[1]。语言景观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两种,信息功能可以反映出该地区多语共存的语言现象以及文化面貌,是语言景观的显性功能;象征功能折射出一个国家或社会语言背后的权势和身份地位,是语言景观的隐性功能。目前,多语景观是语言景观研究的重点。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商业圈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人流密集,多种语言接触频繁,多语景观典型独特。本文通过对哈尔滨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景观的实地调查,分析其语言特征,并对语言景观中不规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哈尔滨中央大街语言景观研究设计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是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物流枢纽,是建设对俄与东北亚合作的重要示范区。哈尔滨的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城市环境等的国际化都在中央大街商业圈得到完美体现。中央大街商业圈的文化景观及多语现象反映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现实。

(一)研究问题

一是中央大街语言景观呈现出的语言特征。

二是中央大街语言景观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合理性建议。

(二)研究区域概况

中央大街是一条具有西洋风情的有着独特建筑文化的百年商业步行街,街上汇集了Renaissance、Baroque等多种艺术风格的建筑,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大街每年接待游客20到30万次。本文对中央大街整体位置范围相关的街道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友谊路、尚志大街、通江路、经纬街以及中央大街主街左侧的九条街、右侧的花圃街、西头道街、西二道街到西十五道街,我们以中央大街位置范围内所有街道上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此研究中央大街的语言景观特点。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笔者对中央大街全街进行了调查,选用非参与式观察者的视角考察中央大街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利用相机、智能手机对可视范围的语言标牌进行拍照,然后将收集到的照片存储到百度云。为了确保数据的精准有效,对于照片模糊的语言标牌进行重新拍照。我们参照Backhaus(2006)的“个体法”,将每一个有明显边框的语言标牌算作一个单位,中央大街全街共收集到有效样本537个。同时,笔者随机采访了不同的群体,包括学生、教师、朋友、同事、合作伙伴等语言标牌的受众和33位标牌的设计者,并记录田野笔记。

三、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语言景观

本文根据Scollon & Scollon(2003)提出的场所符号学框架(包括语码取向、字刻、置放等子系统)[4]研究分析哈尔滨中央大街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特点,中央大街全街共537个独立有效的语言标牌,这些自下而上标牌上的语言文字能反映出中央大街的语言景观面貌。

(一)中央大街语言标牌的语符搭配

语符即语言文字符号,包括汉语拼音、文字、符号等形式,语言标牌的语符及其组成形式能够折射当地的语言景观,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语符丰富,常用的包括汉字、俄文、拼音、英文,少量日文、韩文,以及个别泰文、西里尔蒙古文。在本文搜集的537个自下而上语言标牌中,纯汉字的209个,汉英搭配使用的151个,汉俄搭配使用的58个,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标牌语符搭配模式

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可以反映出该地区多语共存现象以及文化面貌。中央大街语言标牌的语符使用情况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首先,中央大街的语符搭配较为复杂,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特点,但创新度并不高。由表1可知,中央大街语言标牌以纯汉字语符为主,占38.9%,这体现出语符使用者对汉字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汉字+英文、汉字+俄文的语符搭配占比较高,这并不代表国际化程度高。虽然英文、俄文语符的使用很频繁,但大部分都是美妆品牌、服饰品牌、珠宝品牌以及俄罗斯食品,这些语符主要起到注释作用,没有实际语义指称。其次,俄文在外文字符中占据重要地位。官方语言标牌,比如路牌、指示牌等都有俄文标识,这也说明哈尔滨对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

(二)中央大街语言标牌的字词特征

1.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标牌的用字情况

中央大街语言标牌以非官方语言标牌居多,主要是商店名。商店名用词、用字丰富多样,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本次调查搜集的307个商店名共使用汉字873次,字符583个,这583个汉字中有561个是常用汉字,如“店、家、生、美、食”等,只有22个是中等常用汉字,无生僻汉字的应用。这与中央大街是旅游名街有关,街上的商店大多是服装、特产、珠宝店和餐饮小吃,用字较为趋同,“店、馆、家、街”等字符出现次数较多。

2.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标牌的繁体字使用情况

繁体字在语言标牌上的使用,可以折射出历史文化气息。调查发现,中央大街语言标牌中的繁体字并不多见,只有19个,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标牌繁简字使用情况

由表2可知,繁体字在该地区的使用频率较低,仅占3.3%。鉴于此种情况,本次调研还借助访谈法对中央大街的商家和游客进行随机调查。商家在标牌上使用繁体字是为了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彰显个性,吸引消费者,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30%的游客对语言标牌上使用繁体字表示认同,70%的游客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支持国家推行汉字简化,另外,繁体字会给部分人群造成阅读障碍。总体来说,在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游客中,赞成使用繁体字的比率越高。

3.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标牌的外语词汇使用情况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大量外来词汇传入中国,并应用到商店名中。中央大街语言标牌的外语词汇大都来自国际品牌,如“SAMSUNG”“PUMA”“Shu uemura”“Cваровски”“Эсти лаудер”,英语、俄语处于优势地位,日语、韩语词汇出现频率极低,可见该地区受日韩文化冲击并不大。

(三)中央大街语言标牌的音节特征

语言标牌是否方便顾客记忆,是否吸引顾客,这和语言标牌的音节数量有很大关系,本文统计了307个商店名的音节数量,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中央大街自下而上语言标牌音节数量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中央大街3-6音节的语言标牌数较多,其中四音节最多,占总数的33.2%。四音节字符符合汉语语言的对称美、和谐美、韵律美。单音节语言标牌不存在,单音节字符虽简洁,便于记忆,但所传递的信息量过少。8音节以上的店名较少,音节数较多,不仅不方便记忆,而且略显低俗,审美功能不强。

总体来讲,中央大街语言景观从语言种类来看,非官方标识的高于官方标识。从语码取向看,汉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英语、俄语较为常用。汉英模式是中央大街语言景观中最受欢迎的语言模式。官方标识采用汉、英、俄搭配使用的语言模式,这是中央大街语言景观极具特色的部分。非官方标识缺少对地方特色词汇和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的吸取。从字体看,该地区语言标牌上的语言主要采用宋体,极少数非官方标识采用手写体、艺术字、特殊符号等字体。

四、哈尔滨中央大街语言景观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建议

(一)中央大街语言景观中的不规范现象

1.拼写错误

中央大街非官方语言标牌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拼写错误,如“周生生Chow sang sang”应拼写为“CHOW SANG SANG”,“服饰间FU SHI JIA”应改为“FU SHI JIAN”,“爱尚美容机构”配注的拼音是“AIS”。这些拼写形式不符合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不利于加强民众规范拼写的意识。同时,拼写错误的语言标牌,影响市容市貌,降低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2.用字不规范

语言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折射出该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一些店名出现用字错误,用字庸俗的情况,损害了城市的文明形象。比如“降龍爪爪”,这是一个由繁体字,艺术字组成的店名,既没有传达出繁体字的典雅、古朴,又体现不出艺术字的现代艺术美感。另外,“地一大道、羊奇点、避风塘、泰芒了”等借用同音词,意在求新,但公共场合的店名随意错用别字,会误导文化素质偏低的人群,特别是对中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针对语言景观中不规范现象的建议

一是语言标牌设计者应秉持理性原则,在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应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遵守国家的相关文字法规。商店名的选字、用字要仔细考量,既要避免庸俗,又要符合大众审美。

二是语言标牌要突出地域性,将地方特色词汇有机融合其中,突显地方文化。哈尔滨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东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中央大街应充分展示地域文化自信,让游客真正了解“东亚文化之都”。

三是在一些语言标牌上应根据地方民族特点,适当添加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就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形成“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的格局,这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着积极影响。

四是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走访,取缔不合规范的语言标牌。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或知识讲座,引导群众及语言标牌使用者了解商铺标牌的重要作用。同时跟随时代发展变化,制定开放性、包容性、现代性的语言政策和规范,为当地语言景观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结语

通过对中央大街语言景观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央大街语言景观出现多种外国语码,但汉语仍居于主体地位,语言景观的多样性仍需进一步发展。国际化程度并不高,与国际社会接轨任重道远。当前,在黑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的背景下,哈尔滨片区作为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全面合作、打造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示范区,更应科学地进行城市管理,合理地制定外语规划。语言景观除了突显汉语优势以外,还应有意识地突显其他语言,让多种语言共同为哈尔滨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中央大街繁体字标牌
哈哈镜
家乡的中央大街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中央大街
标牌如画
为你撑伞
我家的邻居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冯小刚建议让繁体字回归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