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0-08-27高蕾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邱少云语言文字语言表达

高蕾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育理念逐步成熟并清晰起来。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老师们逐渐找到了“手感”,即教学的宗旨都要立足于“学以致用”这个基本点。也就是说,要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根据市场所需人才的要求来看,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求职竟聘的要素之一。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与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途径。可见,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下面,本人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整理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朗读催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可替代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和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文学作品,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明确朗读的要求、方法、要领,这一点對习惯养成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字音、语调都要力求准确,注意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要做到咬字吐词清楚明白,流畅贯通,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熟练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桂林山水》,作者描写了漓江的水“静”“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水的“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水的”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脑海中会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使学生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独具特色和作者描写的传神。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无可非议

文学作品因其鲜明的画面,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深邃的哲理,常常给我们深深的震憾。这类作品,教师应不遗余力的组织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增强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朗读把躺在课文中的语言读出声来,通过声音传达出课文内化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那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可见,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旋律。

三、朗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毋庸置疑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语言又是通过朗读训练获得的。可见,朗读与思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维的培养,是教学朗读中的一个较高的要求,这是学生在熟读、乐读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出来的一种意境,只有读出了这种意境,学生才能真正陶醉于作品的情境中,领悟出作品的精髓来,经过脑的思维加工,创造或想象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顺利有效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学习任务是一句空话。爱国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看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教学《镜泊湖奇观》,通过朗读描写描写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景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概括介绍镜泊湖景色”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把学生带入了那美好的想象之中。通过这样的启发想象,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发展。由此可得,语文朗读训练在语言教学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发挥着特殊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邱少云语言文字语言表达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小小主持人
邱少云:烈火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