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亚冲:从辍学少年到斫([zhu][ó])琴大师

2020-08-27江心

现代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泡桐树徐冰兰考

江心

50多年前,焦裕禄书记为了防治风沙,带领兰考人民种下了千千万万棵泡桐树。如今,泡桐树成了当地古琴产业的重要原料。

他,15岁辍学,整天游手好闲,父母都为他头疼。谁知,北京奥运会上的一段音乐,竟改写了他的人生——

父母很头疼:“不愿读书,吃不了苦,整天游手好闲,这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呢?”

50多年前,焦裕禄书记为了防治风沙,带领兰考人民种下千千万万棵泡桐树。因为泡桐韧性足、音质好,是上佳的乐器板材,泡桐树成了当地古琴产业的重要原料。兰考县徐场村100余户村民,70%以上都从事民乐乐器制作,国内90%以上的古筝、古琴和琵琶音板都出自这里。

1993年出生的徐亚冲,是土生土长的徐场村人,哥哥徐冰比他大一岁。父亲徐雨顺是一名木匠,最大的心愿就是两个儿子能好好读书,过上和祖辈不一样的生活。徐冰从小品学兼优,令父亲很是满意。徐亚冲却不喜欢读书,经常在田间地头乱跑。一到饭点,母亲王二鱼就得满村子找人。

有一天,徐亚冲逃学,在河边玩得全身濕透。被母亲抓回家后,父亲气不打一处来,揪住他的耳朵痛心疾首地说:“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哥那样,好好读书呢?既然不想学,就回家,跟我一样,做个木匠。”

2008年7月,15岁的徐亚冲辍学了。父母让他去建筑工地从事扛角铁、槽钢等体力活,他做了一星期就吃不消了。“不愿读书,吃不了苦,整天游手好闲,这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呢?”父母对他很是头疼。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谁也没想到,这也拉开了徐亚冲全新的人生序幕。

开幕式上,随着一幅水墨长卷《千里江山图》缓缓展开,一段音乐飘然而至,悠然、空灵,扣人心弦。徐亚冲被深深吸引,仔细一看,发现这段音乐是一张古琴发出的,不由惊叹:“这不是我们村在做的古琴吗?没想到发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

第二天,徐亚冲从村里一名斫([zhu][ó]砍,削)琴老人口中得知,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叫“太古遗音”。“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咱们这里有人会弹古琴吗?”徐亚冲非常好奇。遗憾的是,老人告诉他,村里几乎没人会弹古琴。

不会弹琴,不懂音律,只把古琴当作一个产品来制作,怎么能斫出好琴?徐亚冲有些不解。父亲见儿子对古琴有兴趣,便带他到村里的乐器作坊参观,想着儿子如果能潜心斫琴,也算学了一门手艺。谁知,徐亚冲并不认可村里人的斫琴方式:“我要走的是一条用心感悟的斫琴之路。”父亲听了一脸疑惑。

村里的斫琴老人给徐亚冲指出一条路:“江苏扬州的古琴名气很大,你可以去那里看看。”于是,徐亚冲道别父母,背上行囊直奔扬州。

徐亚冲进入扬州的一家古琴厂当学徒,一边学习,一边想象着自己是一名侠客,背着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

徐亚冲对油漆有些过敏,每次给古琴做大漆,他的两只手臂都又红又肿,痒得厉害。但他一声不吭,仍一丝不苟地刷漆。古琴厂里的老师傅,不想随便把看家本领交给学徒,徐亚冲就偷偷地学。师傅袁记功在屋里调试琴音,他跟在身后看;袁师傅发觉后,搬到屋外工作,徐亚冲也紧随其后。“小徐啊,你就像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袁师傅说归说,心里还是很喜欢这个认真好学的徒弟,也愿意教他一些技艺。就这样,徐亚冲白天学习斫琴,晚上练弹琴。

一块块木头,经过开凿、推光、打磨等多道工序,变得光亮、灵动,最后成为有生命的乐器。而徐亚冲,这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这一道道工序中,慢慢退去浮躁,性情变得温润而沉稳。

叛逆小孩做古琴:“古人做琴,一张琴有上百道工序,每一张琴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今按照工厂标准流程生产的古琴,缺少这种魅力,所以我坚持古法斫琴。”

3年后,徐亚冲学成归来,信心满满:“我要开一个古琴作坊,手工制作古琴。”

父亲第一个反对:“靠你一双手,每年只能做10多张古琴,现在咱们村都流水线制作了,每月能做好几百张呢。”

“古人做琴,一张琴有上百道工序,每一张琴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工厂标准流程生产的古琴,缺少这种魅力,所以我坚持古法斫琴。”

父子俩争执不下,徐亚冲想了个折中之法:“给我一点时间,我做几张古琴,如果卖得掉,你就听我的;如果卖不掉,我听你的。”

此后,徐亚冲把自己关在简易作坊里,没日没夜地忙碌。徐雨顺心疼儿子,想进去帮他一把,不料被儿子撵了出来。徐雨顺有些不服气:“我干活已经够细了,还说我不行,你就是个‘二细(地方话:瞎讲究)。”

精雕细琢近一年,徐亚冲终于做出3张纯手工古琴。然而,父子俩跑遍郑州、北京的琴行,都找不到买家。“琴行老板很喜欢那3张古琴,但得知是我这么个小毛孩做的,都犹豫了。”回忆那段处处碰壁的时光,徐亚冲记忆犹新,“我和爸爸决定改变策略,说古琴是我爸做的,我只是个小跟班。”这个办法果然管用,不久,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一位古琴演奏家买走一把古琴。“高音区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浑厚饱满,是一把难得的好琴。”听完演奏家对古琴的评价,徐雨顺道出实情:“这是我儿子一个人做的。”演奏家觉得很不可思议。

此后,在这位演奏家的推荐下,徐亚冲的古琴有了不错的销量。至此,徐雨顺心里有了底,东凑西借10万元,给儿子开了古琴作坊。

古法制琴有200多道工序,选材、推光、灰胎、大漆等,均由徐亚冲亲手完成。他的古琴并不高产,但出众的音色和品质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

徐亚冲给自己的古琴作坊取名“墨武琴坊”,准备大展拳脚。可这时,一些买家突然把琴退了回来——琴身上有些地方出现了小裂缝。徐亚冲大受打击,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就这么被破坏了,这可如何是好?

“我一个人既要斫琴,又要学习,还要外出参加古琴交流活动,实在忙不过来。”徐亚冲开始反思,“这是导致古琴质量出问题的关键,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徐亚冲想请哥哥徐冰来帮忙。当时,已大学毕业的徐冰在江苏昆山一家大型公司当主管,前途一片光明,对回老家斫琴不感兴趣。

可禁不住弟弟的软磨硬泡,徐冰只好辞职回家。“学霸”哥哥归来,徐亚冲如虎添翼,兄弟俩钻研斫琴技艺,研究古琴文化。徐冰说:“一把古琴做得再好,没人欣赏它,没人发现它的美,它也只是一块木头而已。”

徐亚冲赞同哥哥的观点,闲暇时,便点上一炷香,穿着土布素衣,端坐琴前,弹奏一曲,演绎古琴之美。很快,这个偏僻农家院里的抚琴少年,成了一处风景。

2019年8月,曾经的叛逆少年去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發展成就展示活动,以古风新乐的形式向中外媒体展现出一个崭新、时尚、雅致的兰考

2017年5月,西安姑娘卫晨欣跟着一些乐器厂家到徐场村参观,一下子就被正在弹琴的徐亚冲吸引了。

卫晨欣6岁开始学古筝,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开设了自己的古筝培训机构。兰考的一些乐器厂家经常邀请她来做古筝音色鉴赏,品评古筝档次。

2017年的“6·18”和“双11”,乐器厂家搞活动,请卫晨欣帮他们拍宣传视频。她每次到兰考,都会和徐亚冲见上一面。

徐亚冲喜欢斫琴,卫晨欣专注调琴,对音乐和乐器的共同爱好,让两颗年轻的心慢慢靠近,两人时不时合作弹上一首《凤求凰》,心意都表现在了琴声中。

2019年4月,两人喜结连理。5月,徐亚冲幸运地成为“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清华大学创新工作坊”的30名学员之一。这个培训项目旨在以公益的形式,在清华大学的多学科背景中,为传统工艺类的非遗传承人群及传统工艺企业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传承能力,开拓产业视野,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及相关文创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在培训项目搭建的产学研交流平台上,学院专家、行业专家与非遗传承人深度互动,一方面向传承人学习中华优秀工艺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正能量,提振大国匠人精神;另一方面为传统工艺企业把脉,探索传统工艺融入生产生活的创新模式,打造优秀民族工艺品牌,建立健全相关产业链,推动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升级换代。

2019年8月26日上午,徐亚冲和卫晨欣应邀前往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发展成就展示活动。夫妻俩拨弦而鸣,合奏《我和我的祖国》《梁祝》和《凤求凰》,以古风新乐的形式向中外媒体展现出一个崭新、时尚、雅致的兰考。

最近几年,徐亚冲的古琴搭上互联网电商快车,客户越来越多,他的古法斫琴技术也随之名声大噪,曾有客户以18万元的高价购入一把古琴。

“小时候我爸让我回家当木匠,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木匠。”徐亚冲说,“我这个小木匠,争取带动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把泡桐树的资源优势和民族乐器的产业优势,转变成品牌优势,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注入和文化自信,让兰考的民族乐器走得更远。”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泡桐树徐冰兰考
一树桐花十里芳
两棵树
又访兰考
徐冰的符号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窗外的泡桐树
精明的算计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兰考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