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撇子牵牛
2020-08-27飞扬
飞扬
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篸。(备注:篸cǎn,这里念zān,同“簪”)
——宋·杨万里《牵牛花三首》其一
诗词释义:牵牛花就像夏日里一位美丽的姑娘头上戴着的斗笠,(姑娘)罩着轻纱,笠顶洁白,檐边碧绿,上午的衣衫还是蓝色的,晚上就换成了红色。(当它)看见了由竹子编织而成的碧绿的篱笆墙,便高高兴兴地缠绕上去。
如果你打算从古代文人中为牵牛花挑一个代言人的话,那一定是杨万里。
这位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也是南宋四大家(杨万里、陆游、尤袤、范成大)之一,对牵牛花情有独钟,至少为它特意写了三首诗。本文提到的“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篸。”就是其中第一首。
杨老诗人对牵牛花从花色到形态再到生长方式都描述得细致入微,我们由此可以相信,杨家真有一个竹子编的篱笆。每到五六月份,便有攀上的牵牛花零零星星地开放。等到了七月,篱笆便彻底成了牵牛花的海洋——细细长长的茎蔓延开来,肆无忌惮地缠绕在篱笆上,将之遮得密不透风,一朵朵精致的“小喇叭”早开午谢,勤换衣衫,日日不息……
然而,杨老诗人可能也不知道,他家篱笆上的牵牛花(即使我们现在以为是“原产牵牛”)其实并不是我国原产。准确地说,牵牛花源于热带美洲——它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来的,我们并不知道准确答案,只能推测它可能在晋代或南北朝时来到中原,算是历史比较早的入侵植物。在它之后,又有一些牵牛,比如圆叶牵牛、裂叶牵牛、变色牵牛等等也来了。总之,目前在我国,牵牛花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至于如何分清它们,那是植物学家和植物爱好者的事儿啦。
这种植物一到中原,便反客为主,不仅蔓延开来,而且很快博得了从平民百姓到文人雅士的喜欢或鄙视(谁叫它没“主心骨”呢)。从唐朝开始,尤其宋朝,关于牵牛花的传说、故事、诗词、绘画变得层出不穷。因为它不仅生命力旺盛、美丽多样,而且善于攀援——以杨老诗人为代表的人们早已发现,牵牛花的蔓茎总是以螺旋的方式绕着茎轴旋转而上。不过,你猜他们有没有注意到?牵牛花的蔓茎总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上,是地道的右旋,堪称“右撇子”呢!
当然,杨老诗人即使看到,也一定猜不到原因。因为直到现在,才有研究认为,那是遗传的神奇魔力。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生活在热带的缠繞植物总是右旋,生活在寒带的是左旋,赤道附近的则忽左忽右旋转。即使换了地方也不会改。这大约也是后来植物学家能锁定牵牛花来历的原因之一吧。也正因为如此,牵牛花现在被植物学家归于旋花科番薯属。
没错,牵牛花和番薯(也就是红薯),还有空心菜都是一家的。如果你不相信,那么有机会的话,不妨去观察一下它们的花。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它们竟然那么像!
小贴士:你可能不知道
牵牛和矮牵牛虽然看起来很像,名字也很像,但它们关系一般,甚至都不是一个科的。牵牛花是旋花科番薯属,矮牵牛属于茄科。
牵牛花有白、红、蓝、紫等色,同一株上的花朵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不仅和遗传基因有关,对于同一品种不同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等也会影响到花的颜色。
右撇子牵牛
圆叶牵牛
我国“原产牵牛”的经典造型,经常出现在古画中,它的叶片通常3裂,如同戟状,裂的程度不深
变色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