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联合踝泵运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
2020-08-27徐松宝
徐松宝
(吉林市化工医院骨科,吉林吉林 132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发生于股骨颈关节囊至粗隆水平下5 cm 范围内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1-2]。 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及被动卧位,加之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退、营养状况差及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术后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同时影响患者康复进程[3-5]。 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最大屈跖、背伸运动及环转运动,可促进下肢淋巴回流、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端愈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6]。 但单纯进行踝泵运动尚不足以快速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 多功能康复轮椅为新型康复锻炼辅助工具,可帮助患者早期离床进行下肢肌肉群力量训练,更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坐位功能性及安全性要求。 基于此,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7 年9 月—2019 年8 月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1 例,旨在探讨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联合踝泵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1 例, 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组,2017 年9 月—2018 年8 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 (n=43)、2018 年9 月—2019 年8 月入院患者为研究组(n=48)。 对照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60~81 岁,平均(70.56±4.12)岁;X 线片分型:逆粗隆骨折14 例、顺粗隆骨折24 例、粗隆下骨折5 例。 研究组男25 例,女23 例,年龄61~82 岁,平均(71.09±4.03)岁;X 线片分型:逆粗隆骨折15 例、顺粗隆骨折26 例、粗隆下骨折7 例。 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X线片分型)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X 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年龄≥60 岁;知情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病史;凝血功能异常;合并严重感染;语言、肢体沟通障碍者;严重骨质疏松。
1.3 方法
两组均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踝泵运动,于术后6 h 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先背屈10 s、后放松5 s、再跖屈10 s,15 个动作为1 组,2 组/次,2 次/d。
1.3.2 研究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离床锻炼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具体操作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 于术后第2~3 天,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离床活动;将多功能康复轮椅放置于床边,指导患者缓慢移至床缘,健侧下肢先下床,后用双肘关节支撑多功能康复轮椅两侧扶手, 略抬起臀部,坐至康复轮椅;依照患者自身情况调整坐垫,以确保患者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调节多功能康复轮椅进行主动臀肌收缩运动、踝关节主动背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嘱患者伸直膝关节,下肢肌肉先用力后放松,15 min/次,5 次/d;术后第4~5 天,患者于多功能康复轮椅上将腿部抬高30°以内,屈髋<90°,患肢外展,15 min/次,5 次/d, 注意锻炼过程中需确保不引起患者疼痛。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 其中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分值范围0~100 分,得分越低,患者髋关节功能活动能力越差;GQOLI-74 量表分值范围0~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并发症(腓肠挤压痛、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Harris、GQOLI-74 评分以(±s)表示,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rris、GQOLI-74 评分
干预前两组Harris、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研究组Harris、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Harris、GQOLI-74 评分[(±s),分]
表1 Harris、GQOLI-74 评分[(±s),分]
?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腓肠挤压痛发生率2.08%与对照组1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DVT 发生率2.09%、 下肢肿胀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28%、20.93%(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全球和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7-8]。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以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具有固定牢固、远期疗效良好等优势[9]。 相关研究指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进程[10]。因此,术后进行适当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踝泵运动通过背伸、屈跖、内翻、外翻运动可增强下肢腓肠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等肌肉肌力,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流瘀滞,进而减少下肢DVT[11]。 相关研究指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因血管壁损伤、长期卧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引发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增加下肢DVT 发生风险[12]。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DVT 发生率2.09%、下肢肿胀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联合踝泵运动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可降低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 常规普通背靠椅进行离床活动,因背靠椅制作简单,缺乏椅面角度调节,不符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对座位安全性及功能性要求,影响术后康复锻炼效果。 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高度适中、设有扶手、安全带,更安全可靠、舒适。 于多功能康复轮椅上进行下肢肌群力量训练及腿抬高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 目前,临床注重强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床上功能锻炼的意义,而忽略于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时,患者仍处于卧床状态,即使协助患者取坐位,躯干仍难以长期保持端正体位,易发生躯干后仰,或呈半卧位姿势,甚至导致下肢伸肌痉挛,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由该研究结果同样可知,干预3 个月后研究组Harris、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联合踝泵运动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究其原因,踝泵运动可促进下肢肌肉收缩,加快下肢血流速度,防止韧带挛缩变形、肌肉萎缩。 多功能康复轮椅根据患者机体功能设计,利用该设备,可完成坐行、坐便、助行、闲坐等日常治疗及生活功能,促进患者由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行为,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多功能康复轮椅早期离床锻炼联合踝泵运动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可减少下肢DVT、下肢肿胀,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