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化瘀消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2020-08-27高群兴张盛强郭志彬潘星安谭啟恩
高群兴,张盛强,郭志彬,潘星安,谭啟恩
(1.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000;2.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医院针推科,广东佛山 528100)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腰痛”、“痹症”等范畴,多因气血衰弱、肝肾亏损,自身气虚、气滞或外感风寒湿邪等致经络痹阻,风寒湿热流注经络,经络失濡养、受困阻,不通则痛[1]。本科根据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自拟化瘀消痛汤进行临床治疗,在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显著。现为进一步明确其疗效与机制,随机纳入80例患者,开展常规治疗以及联合化瘀消痛汤治疗,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气滞血瘀型[2];(2)初发患者,无手术或药物治疗史,腰、下肢疼痛明显;(3)患者年龄18~70岁,认知、精神正常。排除标准:(1)有腰椎严重外伤史或侵入治疗史;(2)合并感染、心脑血管、肝肾等全身疾病;(3)排斥中药治疗;(4)合并腰椎滑脱、肿瘤、结核等脊柱疾病。本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分型气滞血瘀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推拿、西药等常规治疗:推拿治疗取俯卧位,先按压委中、夹脊、环跳、殷门、承扶、承山等穴,随后对腰骶、腰背部施以滚法,时长10-15 min;随后行3次屈膝顶腰定位后伸扳:施术者屈单侧膝部,膝盖于患病椎间隙顶住,两手握住患肢踝部并将患肢缓缓提起,辅助完成腰部后伸,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时,双手联合膝部同时发力扳动腰椎,重复拉-顶、松-放动作3次;侧卧位下完成左右腰部斜扳;仰卧位下辅助患肢进行强制直腿抬高,共9次,最后在患肢体前外侧施以一指禅推法、滚法等,点按足三里、风市等穴,时长3-5 min。每次推拿治疗约20 min,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周。西药治疗: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次50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周,根据症状缓解情况适当减少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消痛汤治疗,方组:川楝子、青皮各15 g,杜仲12 g,制草乌、陈皮、黄芪、白芥子、当归、桑寄生、狗脊、丹参各10 g,地龙、红花各6 g。每日1剂,取汁500 mL,早晚一次,温服,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功能症状指标: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评估腰部、下肢疼痛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3]评价功能障碍;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综合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可正常进行活动及工作;显效:症状显著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可参加一般工作;有效:症状部分减轻,腰腿痛间歇性出现,但不影响基本活动能力;以上为治疗总有效人数;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ODI指数、腰与下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PGE2、5-H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功能、症状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表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炎性机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研究越发深入,椎间盘破裂、髓核膨出会导致局部分泌化学物质,造成神经根敏感及无菌性炎症,中后期导致肌腱、韧带、神经等周围组织粘连,进一步压迫神经根,引发活动受限、疼痛加剧,甚至丧失劳动力[5]。除针灸、手法治疗等以外,口服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得到了较多关注。中药治疗以中医病机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思想为指导进行药物配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6]。
本研究中,观察组无论总有效率抑或ODI指数、VAS评分等功能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化瘀消痛汤的联合治疗具有直接原因。《景岳全书·腰痛》有记载:“腰痛者,筋骨而血脉凝滞。” “气血羸弱、肝肾亏损,机体濡养失功,则为瘀滞……湿痰瘀血凝滞,不通则痛。”“ 中药以止痛行气、活血化瘀为法。”本方中,川楝子性苦寒,主降泄,能止痛行气;延胡索配伍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的同时,能治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香附能消散肝气郁结,主止痛消肿;红花温通辛散,能祛瘀活血止痛;丹参祛瘀效果良好,配合制草乌止痛散寒,使太阳督脉阳气通畅,以助香附、川楝子等活血行气[7];杜仲能强筋骨、补肝肾、通血脉,气通则血畅;牛膝不仅能祛瘀活血,还能引药下行,直达腰部;狗脊、杜仲、桑寄生固腰肾、壮筋骨;黄芪能益气补脾,当归养血益气;地龙通经行络,配伍黄芪、当归主治气血瘀滞、经络不利[8];青皮、陈皮有助于苦泄下行、疏肝理气、止痛散结;白芥子不仅能通导行气,还能开结宣滞[9]。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活血、行气止痛之效。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PGE2、5-H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化瘀消痛汤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改善炎症、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有关。
化瘀消痛汤中,黄芪多糖炎、地龙粉、牛膝总皂苷等多种提取物已在众多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局部无菌性炎症,使hs-CR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10]。PGE2、5-HT是近年疼痛介质研究的重要因子,5-HT受体大量分布于外周组织与神经中枢,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调节,包括情感、疼痛等;PGE2在炎症部位能造成血管扩张、神经水肿等,是疼痛产生的重要介质。本研究提示,化瘀消痛汤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可能与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有关,而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