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效果
2020-08-27刘艳芳
刘艳芳
(贵州省六盘水市医院 药剂科,贵州 六盘水)
0 引言
人体肺血管、肺组织或胸廓的慢性病理变化引起的心脏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患者表现出异常的肺组织功能与肺组织结构,增加肺血管抵抗力和肺动脉压可导致患者右心室出现扩张或肥大状况,还有一定几率合并右心衰竭,但不包括左心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患者[1]。除了右心室的改变,在一些慢性肺心病病例中还发现了左心室肥大,这主要是酸中毒、缺氧、相对血流量增加等增加了左心的负荷[2]。也就是说,伴随疾病进一步严重,左心室肥大甚至衰竭是迟早的事。该疾病在呼吸系统临床较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于缓解症状。通常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如抗心力衰竭、感染,减少痰液、痉挛、哮喘。但是,在综合治疗中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痉药和抗哮喘药使用过多会使得副作用积聚,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多,长期疗效差[3]。临床指出,中药在促进血液循环和祛瘀化瘀等方面优势明显。而川芎嗪提取自川穹根,主要作用于活血、通气、祛风、止痛[4]。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和聚集,对缓解炎症反应、降低血液粘度效用明显,患者小动脉中与毛细血管线中微小血栓能得到有效溶解[5]。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于常规疗法上加用了川芎嗪,并对其疗效做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了7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所有病例都来源于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病例,研究中共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n=37),研究组为常规疗法加用川芎嗪治疗(n=37)。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8~75岁,平均(57.09±4.85)岁;患病时间13~30年,平均(16.89±2.31)年;心功能Ⅲ级有26例,心功能Ⅳ级有11例。研究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9~74岁,平均(57.68±4.76)岁;患病时间 13.5~31年,平均(17.02±2.42)年;心功能Ⅲ级有25例,心功能Ⅳ级有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组间差异小(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确认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胸部各种影像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均已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患者;②已获得和患者家属的认可,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疾病引起的心衰患者;②排除合并恶性肿物患者;③排除精神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治疗,涉及平衡酸碱、吸氧、平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止咳化痰、预防感染、强心利尿、呼吸管理、扩张血管、营养补给等方方面面。
研究组除此之外还要使用川芎嗪,准备160 mg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国药准字H20041171,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250 mL氯化钠将其充分溶解后,打开静脉通道进行滴注,速度保持30~60 滴/min,1次/d,治疗时间14 d。
1.3 观察指标
(1)于患者治疗3 d后做一次心脏彩超,记录相关指标。(2)观察记录疗程中不良反应。(3)疗效判断:疗程结束后,患者因疾病造成的胸闷、气喘等主要症状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或完全好转,尿量正常,肝脏肿胀改善比治疗前小2 cm以上,则疗效判定为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所好转,尿量有增加,肝脏肿胀有改善,体积相对治疗前小1~2 cm,则疗效判定为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一切表现与治疗前无异或有更严重的倾向,则疗效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对比患者治疗3 d后心脏彩超结果,研究组心脏功能各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格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等容舒张时间(s)二尖瓣E/A比对照组 37 32.51±3.24 0.20±0.03 0.72±0.02研究组 37 43.71±3.41 0.16±0.04 0.90±0.10 t 14.483 4.866 10.736 P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用药疗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情绪躁动,但症状皆轻,不需要额外干预便自行好转,发生率仅5.41%。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效果比较中,研究组无效病例少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94.59%较对照组75.68%,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格2。
表2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n(%)]
3 讨论
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原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最后阶段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可分为三种类型: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心力衰竭[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类型,患者的健康安全皆无法得到保障。而通过有效措施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使患者实现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的目标[7]。
由于长期缺氧,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会继发红细胞增加,进而增加血液粘度,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从而诱发心力衰竭且随着疾病发展不断加重。中医学中指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痰滞血瘀、慢性肺虚,其中血瘀是关键因素[8]。因此,如果按照西医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必须着重处理患者血液粘度增加问题。川芎嗪是生物碱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川根,属中草药。中药学提到川穹具有促进气血循环、祛风止痛、温热疏通血管的作用,而作为其主要成分的川芎嗪,它是吡嗪生物碱[9]。使用一定量的川芎嗪可作用于小动脉起到扩张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并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使得心脏前后负荷减轻。而通过减轻肺部血瘀,对呼吸功能的改善能够起到间接作用,还能够克服缺氧。除此之外,它还增强了心肌的收缩性,改善了心肌的代谢功能,使血液扩张并促进了利尿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该疾病的效果。为了探求川芎嗪的效果,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西医疗法的37例患者设对照组,将加用川芎嗪的37例患者设研究组。
本次研究结果中,对比患者治疗3 d后心脏彩超结果,研究组心脏功能各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效病例少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用药疗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情绪躁动,但症状皆轻,不需要额外干预便自行好转,发生率仅5.41%。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使用川芎嗪治疗对心脏功能改善有更确切的效果,且副作用微弱,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