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地调研与分析
2020-08-27孙鹏飞
孙鹏飞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1300)
2018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 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7.9%,其中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67 亿人[1],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全局,同时也与所有人的自身福利密切相关。近些年尽管我国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慢性病老年人口约1.8 亿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约4 063 万人[2]。这种社会环境下,我国上海、河北、西藏等地区实践了新的养老模式——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论述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目的与意义,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深入剖析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旨为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提供参考。
1 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美国埃德加·卡恩教授于1980 年提出的,是时间银行工作者将志愿者为受助者所服务的时间及内容记录下来,若志愿者想要他人帮助解决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用时间银行内自己积累的服务时间兑换服务。我国在20 世纪末引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互助养老模式在老年人群体中间受到欢迎[4]。目前“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很多老年人面临着缺少日常照料和应急救助的潜在风险[5],时间银行的设立不仅缓解了稀缺的养老资源,更是帮助了那些不愿意去机构内养老的“空巢老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是对目前养老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是政府引导下的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非正式养老制度,如何更好地规范和优化这项制度并实现其长远稳定运行具有现实意义[6]。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2 调查数据与研究方法
2019 年3 月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丰西路社区里、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馨社区内随机选取80 位老年人,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年龄、健康状况、收入来源、文化程度,是否有子女等)、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是否愿意参加该模式等。运用Excel 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概况
被访者的男女数量比例为1∶1.76;年龄大于40岁,其中61~70 岁被访者占比为86.25%;文化程度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为70.00%;被访者均有子女,87.5%的被访者有2 个及以上子女;96.25%的被访者身体健康且生活能够自理;80.00%的被访者有退休金(表1)。调查样本的总体概况符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具有价值。
3.2 被访者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分析
对被访者就“是否参与过社区志愿活动”问题的调研结果(表2)显示,91.25%的被访者表示参加过社区志愿活动;就“是否了解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87.5%的被访者不同程度的了解该养老模式,其中非常了解该养老模式的被访者占比为3.75%。进一步调研发现,被访者不了解的主要方面包括时间银行的运行流程、如何提供或申请服务、可提供服务的类型和“存储时间”的作用;了解该模式的主要渠道是社区讲座和亲朋好友。
表2 被访者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Table 2 Respondents’cognition of mutual support model for the aged in time bank
3.3 被访者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态度
对被访者就“是否愿意参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问题的调研结果(表3)显示,20.00%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参与,65.71%的被访者表示比较愿意参加;就“是否能够提供专业服务”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94.28%的被访者不能或不确定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仅有5.71%的被访者表示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就“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否可以解决困难”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44.29%的被访者认为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55.71%的被访者认为不能或不确定;仅7.14%的被访者赞同“存储时间”与“服务时间”对等,72.86%的被访者表示不赞同,且建议应考虑服务项目的难以程度、服务对象的评价等多个指标来确定“存储时间”。
表3 被访者对时间银行的态度Table 3 Respondents’attitudes towards time bank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认知度不高 大多数被访者仅听说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对该模式的运行流程、如何提供或申请服务、可提供服务的类型和“存储时间”的作用等内容不了解。
3.4.2 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志愿者只能提供非专业性的服务,如购买物品、送饭、聊天等,专业性的服务如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目前无法提供。
3.4.3 “存储时间”的标准与量化有待商讨 通过调研发现,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包括医疗保健、引力疏导、购买物品、聊天等多维度项目,各个项目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差距很大,如果单纯以“服务时间”对等“存储时间”,服务人员首先会选择技术含量低、用时长的服务项目,而需求方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不利于该模式的长期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问题需要高度关注。根据随机选取北京市丰台区和海淀区80 位老年人就“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认知、态度进行走访与实地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倾斜和宣传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扶持与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该模式的运行提供保障;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和讲座,张贴海报,入户宣传,让居民充分了解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2)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组织医务人员讲解老年人的护理与保健知识,组织心理学专家讲解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等,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只有保证足够的专业性,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7]。
(3)建立并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标准。根据区域老年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构建“服务时间”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存储时间”标准,确保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