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教学在常态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2020-08-26邓兰
邓兰
摘 要:音乐属于艺术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合唱教学,教师必须要认识的合唱教学,属于集体性较强的声乐艺术课程,也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以高雅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思维认知,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属于一门科学艺术课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合唱教学在常态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合唱教学;常态音乐课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062-02
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教学常见的方式就是欣赏唱歌以及器乐教学,偶尔进行的师生互动,再加上一些舞蹈动作练习。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合唱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团结协作合唱,符合这一教学发展契机,合唱教学与日常的音乐教学有效融合和渗透入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一线教师探究的重点问题。
1.合唱教学的魅力
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众多的教学方式,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尊重他人,养成与他人相处和谐的良好品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合唱教学能够陶冶学生性情,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
2.合唱教学在常态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由于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探究当中的主要动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加合唱队来对音乐产生一定的认知和探究热情。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合唱排练当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也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反复的磨合,使学生树立音乐学习思维。由于当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当中的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排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经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于音乐学习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定短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进步作为主要的驱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教师也要在合唱教育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通过开展优秀的合唱歌曲来进行视听练习,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2)加强歌唱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师在音乐教学教学当中,要针对中学生的嗓音特点来进行教学的拓展,教师也要强调在教学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发生训练使学生掌握好声音表达的技巧,并且在训练当中提升学生的气息练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吸气调节,并且要求学生利用高位置来进行演唱,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技巧,引导学生在练习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像“闻花”一样将胸腹联合进行呼吸。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敞开喉咙放松下巴,并且利用吸气来投入到歌唱状态当中,提升学生的气息把握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气息进行科学的调节,并且在课程当中进行灵活性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发音技巧熟练度,使学生能够发挥歌唱的高效性。教师让学生自身带有气息进行气息的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声音的辨识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良好学习思维。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利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进行歌唱,并且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声带。教师也要在实践教育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由于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学会打节拍,并且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节奏,准确性,使学生在练习合唱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思维,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技巧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
(3)重视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既要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把握,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合唱,并且欣赏合唱。由于合唱是一种优美的和谐,所以让学生在合唱感受当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热情。教师在排练过程当中要让学生欣赏著名指挥家的演出,并且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聆听当中感受旋律的美好,使学生能够利用音乐来提高自身的听觉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合唱思维。教师要在音乐合唱教育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合唱的作用,通过选择适合合唱的作品,并且在教育实践当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引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在音乐合唱当中的音乐审美体验感,通过利用学生所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合唱性的引导,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合唱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路,逐步的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并且是在欣赏的过程當中了解合唱的相关技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比较合唱与其唱的不同效果,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了解前者表现力,比后者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增强学生在合唱当中的技巧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其唱到二声合唱通过轮唱做过度,并且在单声部歌曲合唱过程当中,有两组人进行演唱,使学生能够在合唱和混乱当中突出节拍性,从而有效的把握自身的声部发音来进行有效的传播,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合唱和探索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维。
(4)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
在合唱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作为合唱队的统帅就要在艺术上给予一定的组织和引导,通过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魅力。并且在排列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带头工作,通过仔细的研究作品并且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理念,使学生能够有所把握,有所探究,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作者的审美了解能力。教师通过在指挥过程当中深入的挖掘作品的精彩片段,对于作品进行加速力度的引导和变化,通过刚柔并济的指导是音乐作品的气息,能够更加绵长有效的提高音乐作品的灵活性和灵动性。教师也在教学实践当中,通过语音来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引导,利用有感情的抒发能够让合唱变得更加生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将合唱的潜力深入的发掘出来,准确地将各首作品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表达和展现。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合唱《牧歌》,由于歌曲韵味较为悠长,旋律较为优美,且音乐作家所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了作家的心情,通过雕琢展现出作家在表达当中的美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性的了解音乐作品,并且针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性的探究和思考,充分的挖掘音乐作品当中的美感,使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当中学会创作和表达。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进行课堂的展示和表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探究,从而科学的指挥学生利用丰富的情感来进行合唱的投入和展现,使学生能够在表达过程当中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音乐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当中感悟到音乐作品的魅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理念。
(5)加强歌唱基本技巧教学
教师在小学合唱教育教学当中,要让学生把握音准和节奏,并且提高学生在合唱当中的锻炼能力,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合唱过程当中水平高低来进行科学性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合唱的本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合唱水平。教师通过在合唱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领会复杂合唱,强化学生的音准训练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利用无伴奏的形式开展音程练习。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合唱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常态音乐教学当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逐渐过渡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和谐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也要调整音高,让学生学会协和。
3.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音乐合唱教学,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合理的合唱训练方法,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表想法和意见。教师也应当大胆的利用各类教学方式,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7):191
[2]刘倩.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