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比较

2020-08-26施瑞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热点

施瑞

摘要:为了综合比较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演进趋势,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CNKI数据库中的1072篇核心期刊论文和WOS数据库中的243篇文献为数據池,绘制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对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发文国家和地区的共现分析及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对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发文量远超国际发文量;国外发文量最多的仍是中国学者;国内的研究热点总体偏向对系统与模式等宏观问题的研究;国外的研究热点侧重于对汉语课堂上的二语习得和教学本土化等更微观问题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趋势是汉语国际教育;国外的研究趋势是二语习得。通过图谱的比较,得出了今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对汉语国别及区域变体的探究是今后的研究新领域;对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究应成为今后研究孔子学院的重点方向;各方应建立更多层次的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要加大对有汉语需求的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传播。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CiteSpace;研究现状;热点;演进趋势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8.04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176—07

语言作为一国文化的载体,也是一国文化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之一。近10年来,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地逐渐开始掀起一股汉语学习热。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语言先行”备受关注。作为构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汉语的国际教育与推广也越来越受到各类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重视。为此,本文试图厘清2008—2019这10年来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进展状况、热点和走向,力求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英文学术论文作为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数据来源。根据研究主题,限定主题词”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时间跨度为2008—2019年,文献类型为article,检索出有效文献共计243篇;选取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论文作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数据来源,限定主题词“对外汉语教学”,时间跨度为2008—2019年,文献类型为核心期刊论文,检索出有效文献共计1072篇。本研究运用了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最新版本5.5R2.7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条件分别为:时间范围为2008—2019年,共分为11个时间区;术语类型(term type)设定为突现词(burst terms);节点类型(node type)设定为关键词(keyword),分别对所选取文献的国家(地区)、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1]得到相关的知识图谱后,通过excel整合和对具体文献的定性分析,比较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演进趋势。

一、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地区)、核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的分布

(一)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

如图1所示,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研究中心(46次);其次是北京大学的对外汉语教育学院(34次)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国际文化学院(34次);华南华东地区有暨南大学华文学院(11次)和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9次);国内其余高校也有一些发文量,但机构分布较为松散。从总体分布来看,各高校机构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度较低,这容易导致对同一问题的重复研究,浪费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

核心作者是推动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根据作者的发文量可了解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本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如图2所示。其中,国内发表文献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泉教授(共计14篇);其次是中央民族大学的阮静教授(共计8篇)。

(二)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国家(地区)、核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

如图3和表1所示,国内高校学者以及国外华人教授仍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发文量最多的群体。其次,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最为感兴趣的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丹麦、西班牙以及东亚地区的韩国等国家也有关注这一领域。但从总体发文数量来看,国际上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关注相比国内来说仍偏少,也从侧面说明我国还需加大对汉语学习的国际宣传和推广。

二、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

(一)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将文献核心论点与研究主题内容进行浓缩后的词,可直观反映出某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如图4所示,本文运行CiteSpace,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统计出了中国知网里一些研究的热点词:对外汉语教学(555次)、汉语国际教育(96次)、对外汉语教材(70次)、对外汉语教师(51次)、孔子学院(48次)的排序较为靠前。这说明2008年—2019年这段时期,国内学术界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这些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仅从对关键词的词频统计还难以准确反映出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热点。因此,在这基础上,笔者继续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运行了TF*IDF、LSI、MI三种算法,并用excel表格对以上算法信息进行了整合(如表2所示):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和师资问题研究

近1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汉语热”逐步升温。为了更好地实现汉语的国际传播,国内学者们重点关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的相关问题。有学者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更多的学者集中关注学科的建设和教材的选用以及人才的培养。例如,在某些语言类或师范类高校开设单独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并设立硕士点来培养师资人才。在教材选用上,有人主张选用华语教学出版社的经典教材《新编基础汉语》;有人主张将汉语的视听说教材作为首选提高学习者的实际交流能力;还有研究者主张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的国家确定不同的教材,即实行海外本土教材;或出于汉语学习的不同目的,选取应试教材或职场语料。另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现状,对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的不同培养模式等也是国内学者十分关心的热点。

2.“一带一路”视域下孔子学院的开设和推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政府、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组织越来越重视汉语的国际推广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了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孔子学院,也因此聚集了国内相关学者对孔子学院展开深入地研究。大部分学者主要聚焦于孔子学院的授课内容,如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们也关注如何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高速有效地输出到世界各地;另有一些学者将孔子学院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如歌德学院做比较分析,取长补短。

3.学习新模式——网络学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趋向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远程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自2012年起,慕课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东北师范大学的梁琳认为:“慕课教学模式的‘開放性和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与孔子学院分布的‘广泛性和教学模式的‘非统一性相得益彰。”[2]四川大学的雷莉教授认为如何抓住现在的机遇,将慕课模式更好地融入孔子学院,为孔子学院注入新的活力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3]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把网络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资源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体展开分析。

(二)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分析

如图5所示,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统计出了2008—2019年国外数据库WOS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一些热点关键词: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29次),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22次), learner (13次), teacher (9次),acquisition (8次)。

笔者运用同样的方式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如表3所示,梳理出了国外的主要研究热点: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探究

第二语言教学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世界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汉语热升温的这10年,如何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的关系是国外众多学者首先探讨的热点。例如,英美学者认为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差别较大,汉语课堂中有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之分,这与印欧语系的直接词汇教学就有很大差别。因此,有些文献从学习者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背景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还有文献从汉语教师的角度来探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例如面对学生的回答应给出怎样的纠正性反馈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汉语课堂管理。还有很多文献探讨了二语习得中母语对汉语学习的正负迁移影响。

2.对外汉语教学的本土化探究

从WOS数据库来看,国外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土化”教学研究很多。国外的论文中很多学者认为,除了输送具有跨文化背景的中国汉语教师到各个汉语学习国,更应大力培养本土师资。相比中国的汉语教师,这些本土师资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能更感同身受体会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甚至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有效翻译。国外大多数学者还主张将教材本土化,符合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母语特点的教材更适合在当地教学。

(三)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差异的原因分析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相对宏观的问题上,如学科建设、孔子学院建设、网络学习模式等探究上;而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相对微观的问题上,如二语习得和对教学本土化的探究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研究目的的差异。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致力于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因此,国内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倾向于从宏观视角来分析;而国外的研究通常会站在外国人学中文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学好中文,因此二语习得,或者教学本土化等一些现实性问题是他们首要研究的。

三、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趋势的比较

CiteSpace软件的词频跳变算法能够通过考察词频的时间分布,将那些频次变化率高、频次增长速度快的“突现词”(burst term)从大量的题录的常用词中检测出来,用词频的变动趋势,而不仅仅是词频的高低,来分析研究对象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4]

(一)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走向

根据图6所示,2008—2019年来,强度最强的突现词是汉语国际教育,出现时间最晚的突现词分别是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和学习汉语。热点词“汉语国际教育”突现起始于2015年,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今,是目前热度最高的关键词。究其原因,主要因为2015是我国开始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年份。2015年2月“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作为“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国内领导和协调机制,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组长,突显“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与沿线多国发展战略对接。而在2016年,“一带一路”被正式列入了“十三五”规划。因此相应地,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两大重要部分——汉语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也一直是近几年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二)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走向

根据图7所示,2008—2019年,强度最强的突现词是foreign language,出现时间最晚的突现词分别是native speaker和education research。其中,foreign language从2008年开始呈上升趋势直到2010年到达顶峰,2010年后研究热度依然高但渐趋平稳。而native speaker和education research这两个突现词都从2017年开始一直受国外学者持续关注至今。这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突现词与之前共现和聚类分析关键词的结果都属于二语习得的范畴。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国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一直集中在二语习得上,在未来几年,这一走向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四、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比较的启示

(一)对汉语国别及区域变体的探究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从运行出的数据来看,对各种国别和区域的汉语变体和国际汉语(是各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者在交流时普遍使用的通用汉语)的研究还鲜少涉及。汉语除了普通话外,还有汉語方言(如粤语)以及不同的华语变体(如马来西亚华语、印度尼西亚华语、泰国华语等)。[5]研究各汉语变体的特点、异同,它们与普通话的关系以及选取何种变体作为教学的目的变体是对外汉语教学接下来值得研究的新兴领域。

(二)对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究应成为国家汉办和各类学者研究孔子学院的重点方向。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一直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但从运行数据来看,过去10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扩大孔子学院的规模和教授内容的探究上。在历经10余年的迅猛发展后,如今全球开设的孔子学院已逾500家。近5年,也逐渐有学者提出了利用慕课这一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来提升孔子学院的活力。如此看来,各地孔子学院如何实现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是接下来值得去深入探讨的方向。

(三)要自上而下,在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校、孔子学院之间,建立更多层次的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来分享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经验成果。目前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度较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分布较为松散。因此,开展政府相关部门如教育部、文化部等高层官员的定期互访,获得对象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促成对象国政府制定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政策对我国的汉语传播十分重要。另外,我们除了和国外高校的孔子学院进行合作办学以外,应想办法和国外高校的汉语研究机构建立更多合作交流机制。如一起合办对外汉语教学的期刊并想办法扩大期刊的世界影响力;同时定期组织召开“全球对外汉语教学年会”,邀请国内外不同高校的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走向展开讨论研究。

(四)加大对有汉语需求的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知网能查到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核心论文有1072篇,而WOS数据库能查到的相关文献仅243篇,并且大多数的文献出自于美国、英国、韩国等西方或东亚发达国家。这说明汉语的国际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进一步加大对发达国家汉语教学与推广的同时,亚非南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我们对外汉语传播的新兴地。当然,鉴于师资、财力、当地政局等多方面的条件所限,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应重点放在自身有汉语学习需求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例如,“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因为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学习汉语的愿望可能更加强烈。我们顺应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需要,效果可能事半功倍,汉语的国际传播也能乘势而上。反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强人所难,一厢情愿,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6]

注释:TF*IDF是一种用于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的常用加权技术,用以评估字词对于一个文件集或一个语料库中的其中一份文件的重要程度。在CiteSpace中,TF*IDF提取出的词语强调的是研究的主流。LSI是潜在语义索引,MI是互信息算法。后两者算法提取出来的词语强调语义之间的关系和研究特点。

[参考文献]

[1]赵森,洪明.近十年来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进展与走向——基于2009—2018年五种国际比较教育英文期刊载文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9(32).

[2]梁琳.面向孔子学院慕课建设的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06).

[3]雷莉.孔子学院发展的新思路——慕课(MOOCs)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2).

[4]殷玉新,王海英.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2005—2014年CSSCI数据库刊载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4).

[5]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48).

[6]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04).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compare the research status,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uses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and takes the 1072 core periodical papers in the CNKI database and the 243 papers i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as data pool to draw knowledge graph. Through co-occurrence analysis of core authors,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publishing countries or regions and cluster analysis and burst term analysis of key words, this paper makes comparisons on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results present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shing papers at home far surpasses the publishing papers abroad; Chinese scholars publish most in the world; Chinese research focuses more on Macro-issues such as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l while foreign research focuses more on micro-issues such a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each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The research trend in China is MTCSOL while the research trend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SLA. After the compare on the knowledge graph, this paper obtains some enlightenment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and regional variants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in the future; the explora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ions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key direction in the next research; all parties should establish more multiple and stabl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China should expand Chinese language propagation to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Chinese language needs.

Key words:resear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CiteSpace;research status;hotspots;trend

[责任编辑:周海秋]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热点
热点大爆炸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三大精选热点风格